【关键词】康复状况;四肢创伤骨折;肢体肿胀;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ZM
四肢骨折术后较为常见且频发的一种临床症状是患肢肿胀,该症状从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痛苦程度增加,与此同时,阻碍了患者肢体血液供应,在恢复肢体功能及加快切口愈合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据有关资料显示[1],术后及早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对策有助于肿胀在短时间内消除,改善患者疼痛程度,而且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接收的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效果及康复情况影响状况进行探析,以下是详细报道。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将2017年8月-2018年9月本院接收的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64例纳入至本次研究中,根据患者先后入院时间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中,有19例男患,13例女患,年龄21岁-85岁,均值(51.62±3.35)岁;研究组中,有20例男患,12例女患,年龄22岁-84岁,均值(51.42±3.29)岁;在年龄及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组间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将患肢抬高大约20°-30°,与此同时,合理监测患者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实施相应的止痛、消炎及消肿等药物。
1.2.2 研究组
综合护理干预:①术前:健康教育宣传,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述诱发术后肢体肿胀的原因,并为其讲解康复期间肿胀的负面作用,与此同时,加强对术中肿胀的重视,避免因肿胀诱发其他疾病;②术后:对患者切口位置密切观察,包括是否存在渗液及渗血现象,如果存在较多体液渗出,则需要汇报至主治医生,并协助主治医生实施加压包扎操作;③如果患者疼痛明显,则需要开展适当的肢体锻炼,秉持循序渐进原则,因为疼痛使得肢体恢复受阻,因此,需要以其具体病情为依据开展护理,并予以止痛药物;④红外线照射治疗:每次30min,每日2次,该方法有助于加快患者肢体血液循环速度;⑤术后,鼓励并支持患者及早开展功能锻炼,特别是主动、被动训练四肢,在医生的指导下等长收缩患肢肌肉,14天后,帮助患者恢复关键,被动训练关节。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肿胀程度、肿胀消除时间及疼痛评分。肿胀程度判定[2]:①患肢皮肤伴有纹理,相比于正常皮肤,过于紧张表示Ⅰ级;②患肢皮肤皮纹全部消失,同正常皮肤相比,过于紧张而且伴有较高的皮肤温度则表示Ⅱ级;③患肢位置无皮纹,同正常皮肤相比过于紧张,伴有相当高的皮肤温度,此外存在无张力性水泡表示Ⅲ级。疼痛评分判定依据为视觉模拟评分(VAS)。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计量资料(x ̅±s)和计数资料(%)的处理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别采用t和x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肿胀程度
在肿胀程度方面,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肿胀程度[n(%)]
分组 例数 Ⅰ级 Ⅱ级 Ⅲ级 无肿胀 对照组 32 8(25.00) 7(21.88) 2(6.25) 15(46.88) 研究组 32 2(6.25) 1(3.13) 0(0.00) 29(90.63) x2 4.267 5.143 2.065 14.255 P 0.039 0.023 0.151 0.000 2.2 比较两组肿胀消除时间及VAS评分
研究组肿胀消除时间及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肿胀消除时间及VAS评分(x ̅±s)
分组 例数 肿胀消除时间(d) VAS评分(分) 对照组 32 8.62±2.15 6.74±1.32 研究组 32 5.16±1.48 4.06±0.53 t 7.499 10.658 P 0.000 0.000 3 讨论
四肢骨折患者中,大部分术后伴有肢体肿胀现象,若治疗或者干预不及时,则会诱发其他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术后肿胀诱发因素如下:首先,骨折创伤严重;其次,术后切口伴有渗液或者渗血现象;再次,术后未进行适当的肢体锻炼,而且缺乏肌肉活动,导致静脉回流及淋巴回流受到阻碍;其四,未合理包扎术后患病位置或者处理不规范等,进而阻碍了静脉回流;其五,术后,未合理制定康复训练方案,或者锻炼过量导致患侧肢体肿胀;最后,长时间卧床休息诱发深静脉血栓,最终导致患者肢体肿胀。
及早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患侧肢体肿胀,术前通常心理指导,有助于患者负面情绪的改善,采取积极心态进行手术治疗,通过肢体接触、言语等方式可增强患者疾病治疗自信心,促进治疗依从性的提高[3]。此外,密切检测患者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与此同时,联合红外线等治疗方法。术后,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加快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尽可能的在短时间内消除患者肿胀,修复并改善患者受损位置。经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肢体肿胀程度、肿胀消除时间及VA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该结果可知,综合护理方案有助于患肢肢体改善,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总而言之,予以四肢创伤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综合护理方案,不仅可以减轻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同时能够缩短肿胀消退时间,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王琰, 董瑞瑞. 骨折术后护理干预对肢体肿胀康复情况的影响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 17(10):141-145.
[2] 真启云, 费文勇, 杨文婷. 四肢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护理干预[J]. 护理学杂志, 2016, 31(12):17-19.
[3] 黄新艳, 胡三莲, 周玲. 四肢毁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7, 34(14):62-64.
论文作者:瞿晓英
论文发表刊物:《大众医学》2019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术后论文; 程度论文; 统计学论文; 创伤论文; 评分论文; 《大众医学》2019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