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力系统是关系着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事业,配电自动化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措施,其构建自动化系统,有助于配电网络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运行,从电网故障检测到设备控制,最大限度实现智能化,提高电网的可靠程度,确保配电的稳定性。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电力企业需要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实现配电自动化运行,从而满足社会新的电力需求,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本文简要分析了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方面,提出了促进电力配电自动化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自动化;配电网络;应用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现代化发展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方式和发展趋势。电力系统随之不断发展,促使电力实现配电自动化,从而满足用户电能的质量需求,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电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 电力配电自动化概述分析
2.1 电力配电自动化概念
电力配电自动化是种综合的电力信息管理系统,集合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现代设备管理技术等,从而能够有效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使供电部门更加及时、准确的掌握各种供电信息。如:配电网中的接线方式、开关状态等,且能够快速的处理配电中发生的故障,使配电网修复的时间大大缩短、进而及时恢复供电。配电自动化使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得到提高,同时降低电力企业生产运营的成本,使用户用电的满意度得到提升。
2.2 实现电力配电自动化的重要性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飞快的进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加大了对电力资源的需求量,给电力企业的供电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更加注重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节能性、低故障性。电力企业配电自动化建设为了满足当前用户的要求,采取多种措施实现配电自动化的功能,如:引进先进技术、改进原先配电方式等,提升配电工作的整体效率,减少或避免供电设备出现故障的现象,有效提高电力企业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近年来,电力企业不断改造配电网,加强配电网的自动化建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配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供电质量,缩短配电网故障的维修时间,降低了用户使用过程中断电的情况,从而保障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营,进而使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配电系统的改造使电力企业的经济方式得到优化,加大线路分段及补偿方式上的投资力度,降低了电力系统的网络耗损,促进了新能源的使用和低碳经济的发展。
2.3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工作原理
配电自动化技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单机片技术等,在电力系统中构建具有自动化智能化运行管理系统的技术体系。配电自动化技术主要是对电力信息进行自动化处理与识别,并在中心控制装置与终端装置之间完成数据传输,进而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与传统的控制系统相比,自动化控制可以利用计算机的计算与控制优势,实现对复杂电网的智能化控制,其包括:电子、通讯、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在这些技术措施不断发展的推动下,配电自动化技术随之不断提升。在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基于自动化开关的协同配合;利用通信系统完成计算机网络构建与馈线单元自动化。
3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分析
下文将以 CSDA 为例,进行配电网自动化的技术分析。
3.1 CSDA 的技术架构方面
根据国内电网的运行特点及实际需求,自主研发了CSDA系统,其技术特点主要有:
通过对数字载波原理的发展,研发出网络化配电数字载波通信技术(NDLC),引进了DSP、现场总线等技术;选择先进的智能化算法――配电自动化终端(FTU),使得 DAS 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大为增强,稳定性和精度均有所提高;为破解小电流接地的制约,研制出小电流接地智能架构;通过引入标准化主站支持系统,实现开关技术的智能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CSDA 配电中心技术分析
CSDA 配电中心主要由多台计算机构成全分布式体系结构,其软件设计在技术上体现于:
面向大对象的宏观设计,建立的配电网模型和数据库、所生成的网络拓扑关系和接线图都非常清晰,方便扩充功能和连接 EMS、MIS 系统;在实时数据库上选择核心设计;采取消息驱动机制;运用控件、多媒体等先进技术;在软件的设计理念上选择跨平台式的完全开放技术。
3.3 光纤通信技术技术分析
3.3.1 自承式光缆
现阶段电力通信领域中ADSS 是应用比较成熟与广泛的产品之一,自承式光缆应用是非金属材料,光缆口径小、绝缘性能良好、重量轻、抗拉强度大,适应温度范围比较广;能独立的架设在杆塔上,实现带电作业施工;维护方便;有较好的防抢弹与抗张力的性质。
3.3.2 光纤环网
同步数字体系是世界通信领域在传输技术发展中的关键突破应用方面。SDH 光纤环网应用的是统一网关管理系统,应用光纤信道完成多个节点(即网元)之间的同步信息传输、分叉、复用及交叉连接等网络。不仅在电力系统应用优势明显,且对未来智能电网更多技术推广具有一定技术支持。
4 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4.1 建立有效的硬件支持系统
用于市场预测的硬件支持系统,通过科学的收集数据,较为准确地预测出用电地区在一定时期的电力负荷需求及其变化情况,预测该地区各行业的电量在未来的分布情况。
将用电管理通过网络信息系统进行监督与修复,自动对一些企业用电的异常变化进行及时的检测,启动相关报警系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展,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4.2 加强配电网的自我诊断功能的构建
为了使电力企业在任何时刻都能准确地了解、记录、检测、修复电力输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及时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控制、处理,保证供电过程顺利、高效的完成,而利用自动化的配电技术就实现了信息远距离传送和数据处理的问题,使得电力企业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能自动地完成对设备运行情况的监视及故障隔离。
4.3 数据处理平台集成
利用自动化技术时,对数据进行集成,实现一体化,及对通信接口进行统一规范,实现统一建模,利用计算机构建一个统一的存储平台。为各种应用提供必要的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保证系统的高效率与可靠性。在完成数据平台构建的过程中,利用平台设置工具软件,状态监测、报文分析等,对配电网络的整体进行自动化集成,实现自动控制。
4.4 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在自动化技术中监控技术是重要的基础技术,通过数据的传递与分析,对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通过汇总功能计算机采集到整个系统中变压器、开关等设备上的相关数据,包括变压器中各项基本参数的采集与分析,实现对配电网络的全面监控,同时实现对断路器、避雷器、设备等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异常,实现对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对辅助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如:视频监控、照明等,利用自动化的技术对其进行控制和调整,最大限度的保证配电网络的安全与稳定。
5 结语
总之,通过深入分析配电自动化技术和管理,使其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的在实践中发现、总结问题,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实现电力配电的自动化管理,从而促进电力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冯彬.浅述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2]屠永伟.智能配电网通信技术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4.
[3]张耀忠.对于国外配电自动化技术与发展趋势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23).
[4]李静,李涛.谈电力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民营科技,2012.
作者简介
贾宏兴,1985年生,男,河南驻马店人,2012年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论文作者:贾宏兴,李海红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2
标签:技术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配电网论文; 系统论文; 网络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