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菊
常宁市中医院 湖南常宁 421500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中药内服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接受甲硝锉、庆大霉素灌肠加中药口服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中药灌肠加中药口服治疗的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39%(61/62),对照组有效率为79.03%(49/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结肠炎的治疗,采取中药灌肠加中药内服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结肠炎;中药灌肠;中药内服;疗效
慢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大便塘稀、脘腹胀满等,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且附着白色膜状物。有研究表明,慢性结肠炎的恶变可能性为4%~5%,且多发生于青壮年[1]。目前临床治疗慢性结肠炎尚无规范化治疗,笔者对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采取中药内服加中药灌肠治疗,效果满意,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结肠炎患者124例,符合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制定的诊断标准[2];经乙状结肠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肿、溃疡形成,部分病人并经活检确诊。经大便常规、大便培养排除阿米巴、痢疾等特异性肠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有62例患者接受甲硝锉、庆大霉素灌肠加中药口服治疗(对照组),男38例,女24例,年龄18~58岁,平均(42.3±3.2)岁;病程2~20年,平均(8.3±1.3)年。有62例患者接受中药灌肠加中药口服治疗(观察组),男39例,女23例,年龄19~58岁,平均(43.7±3.3)岁;病程3~20年,平均(8.6±1.4)年。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具有可比性,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治疗组均采用中药内服加中药灌肠治疗,采取健脾止泻汤治疗,方中:党参12g、黄芪15g、茯苓15g、炒白术12g、薏苡仁20g、防风12g、淮山15g、藿香12g、力曲12g、内金12g、山楂12g、升麻6g。加减治疗:气滞明显、泻后痛不减者加香附10g、枳实12g;久泻不止者加诃子肉12g、乌梅12g;脾虚食少者加芡实12g、扁豆12g;腹痛、手足怕冷者加附子6g、吴茱萸12g、良姜12g。1剂/d,加水煎2次,取汁300mL,分2次服用,连续治疗14d。口服中药健脾止泻汤,另用健脾止泻汤保留灌肠,加水取浓汁200mL,过滤后将中药装入输液瓶中,直肠滴入,1次/d,连续治疗14d。对照组口服中药健脾止泻汤,1剂/d,加水煎2次,取汁300mL,分2次服用,连续治疗14d。同时采用甲硝唑100mL+庆大霉素16万单位保留灌肠,1次/d,连续治疗14d。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对比其临床效果。
1.3 评价指标
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腹泻、腹痛症状消失,大便常规检查恢复正常,每日大便次数不超过2次,乙状结肠镜检查结肠黏膜病变消失;好转:腹泻、腹痛症状好转,大便常规检查正常,乙状结肠经检查黏膜病变好转;无效:腹泻、腹痛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经乙状结肠镜检查无明显变化。有效率=治愈+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数据录入电脑,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组间临床效果比较采取χ2检验,计数资料单位采取(%)表示,(P<0.05)时则代表组间计数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愈22例、好转39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39%,对照组治愈11例、好转38例,无效13例,有效率为79.03%,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3 讨论
慢性结肠炎在中医属“泄泻”、“久泻”、“脾约”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该病发病机制多由脾胃虚弱导致脾肾亏虚、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所致[4]。该病常见的症状为腹泻、腹痛,且腹泻者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加重,并伴随嗳气、腹胀、胸胁痞闷、脉细弦、苔薄等症状。由于该病属本虚标实,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首先以清热利湿调节气血为治其标,待临床症状缓解后,再以健脾、益气治其本。
本研究采取健脾止泻汤治疗慢性结肠炎,方中用党参、白术、黄芪、淮山药具有健脾益气、补虚之功效;薏苡仁、茯苓、藿香具有清热利湿之功效;山楂、力曲、内金具有健脾益气、消食止泻之功效,并用升麻辅助治疗可升清止泻;配伍少量防风,具有升散之性,与白术相伍,具有止泻之功效。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止泻、腑气得通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党参、淮山对胃肠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抗疲劳的作用;薏苡仁具有止泻、抗溃疡的作用;藿香可促进胃肠运动,具有解痉、止泻的作用;茯苓具有利尿、镇静的作用;山楂、力曲、内金具有增强胃肠运动机能的作用;防风具有抗感染、解热及抗过敏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中药灌肠液在肠道内能保留较长时间,能充分发挥其药效[5]。由于单独以中药内服调理收效甚慢,且极易复发;单独以中药灌肠,可改善局部症状,但亦易复发。两者兼顾,辨病与辨证结合,可显著提高其药效。因此采取中药内服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可获得良好效果。有学者对67例慢性结肠炎患者采取中药内服加中药灌肠治疗,效果显著,溃疡、腹泻、腹痛症状均改善,且安全性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98.39%)高于对照组(79.03%),差异显著(P<0.05),提示对慢性结肠炎采取中药内服加中药灌肠治疗可取得较好效果,改善患者的症状,与文献报道一致[6]。
综上所述,对慢性结肠炎的治疗,采取中药内服加中药灌肠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大力推荐。
参考文献:
[1]黄爽姿,皮茂,宾东华等.中药灌肠配合内服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4):75-76.
[2]李运群.中药灌肠加内服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效果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3):74-75.
[3]田志刚,王秀娟.中药内服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9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6):29-29.
[4]谭爱平,陈秋辉,皮茂等.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26-127.
[5]温敬东.中医治疗慢性结肠炎45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5,(10):2126-2127.
[6]黄敬东.中药内服加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17):85-86.
论文作者:胡美菊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1
标签:中药论文; 灌肠论文; 患者论文; 慢性结肠炎论文; 症状论文; 健脾论文; 乙状结肠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