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是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平论文,效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人们更加重视社会公平问题,关于公平与效率的问题再一次成为理论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不可否认,公平是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就不能离开公平,重视公平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但是借口强调公平而否定效率,同样是不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应该看到效率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优势,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更是社会主义最终获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应该是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
一、效率是新社会制度的根本优势
效率,实际上是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事关投入产出,在一定条件下,投入产出比高,就是有效率的,投入产出比低,就是缺乏效率的。效率是有层次的,有宏观的整个社会的效率,也有具体的微观的单个生产单位的效率。效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效率的保证,人类社会就不能够进步,甚至难以生存。效率也是人类社会制度更替的动力。一种社会制度之所以被另外的新的社会制度代替,就是因为旧社会制度已经失去了效率,而需要寻找能够保证效率的制度的结果。
有史以来,人类社会大概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个阶段,经历了五种社会历史形态的更替。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表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和前进。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归根到底的最终动力。这就要求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社会形态的更替正是这两对矛盾发展的结果。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生产力或迟或早必然冲破旧的生产关系,要求建立新的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依次往复,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当每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建立起来后,由于与生产力相适应,因此能够有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也就表现为相对于前一种生产关系,新社会制度是有效率的。这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也确实证明了,新的社会制度比旧的社会制度能够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能够更快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更要效率的。社会主义是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产生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与资本主义相比,社会主义应该是更有效率。
当然,历史是人的历史,在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建立上,根据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历史文化和习惯,塑造着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因此,即使是性质相同的社会形态,其表现形式也往往不相同,甚至有很大差异。但是总体上是与生产力的要求相适应的。
二、资本主义的效率缺陷呼唤社会主义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有这样的观念,资本主义是有效率的,社会主义是有公平的。实际上这个观念是完全错误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会代替资本主义,就是因为社会主义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更有效率。
不可否认,与封建制度相比,资本主义是高效率的,这也是资本主义能够战胜封建主义而成为世界性的制度和现象的根本原因。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就曾经总结到:“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① 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为生产力提供的发展空间越来越狭小,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生产力日益要突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是社会化生产力与资本主义个人占有的矛盾。这一矛盾激化的显著表现就是资本主义周期性出现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不仅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极大地浪费了生产力。这就要求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出现,社会主义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社会主义的出现就是要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是要为社会生产力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平台,也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效率问题。所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资本主义相比,应该是更有效率的制度。
第一,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为更高的效率提供了根本保证。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已经与生产力的社会化性质发生尖锐的矛盾和对立,旧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生产力要去突破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要求建立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所有制。社会主义由于建立了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因此就能够从根本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取得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能够取得更高的效率。当然建立与生产力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需要人根据对生产力发展趋势的判断,做出的一种能动性的选择。因此,人是不是准确把握住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及其在多大程度上把握住了这一要求,就决定了人选择的生产关系是不是真正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现实的社会主义的实践也说明,准确把握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第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工人阶级处于被剥削的不利地位,与生产资料、与生产成果、与人自身全面异化,而且异化也表现在资产阶级方面。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消灭,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状况,解放了直接的生产者,使他们成为生产的主人,从而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更好更快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消灭,公有制的建立为国家调控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手段,有利于消除市场经济的自发性,从而减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消除生产的浪费。这实际上也就大大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因此,可以说效率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优势,也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根本保证。
但是在实际上,为什么现实社会主义在效率上与发达资本主义相比处于下方呢?首先上述的分析是从理论的抽象和历史的发展趋势上来讲的,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吸收了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结果。而现实的社会主义都是建立在比较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的,现实社会主义的起点比较低。尽管如此,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所取得的成就还是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效率上的优越性。就拿当年的苏联而言,一战前的国民收入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接近,只有德国的13%;从生产指标上比较,当时俄国的电力只有德国的15%,生铁和铜只有德国的18%,煤只有德国的12%。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短短的数十年间,就使苏联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工业生产份额从占世界的4%提高到21%,国民收入曾经到达美国的67%,一些传统的工业指标如钢铁、石油、化肥、水泥等的产量甚至超过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的伟大胜利更说明了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我国近年来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发展,更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活力和优势。其次,作为一种新制度,社会主义也有个探索的过程。社会主义要充分发挥自己在效率方面的优越性,也需要一个过程。这是历史更替的普遍规律。资本主义当年在与封建主义比较中,也不是一开始就在效率上超越了封建主义,而是在反复较量中,才最后获得胜利的。
三、公平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公平是一套价值体系,是人类一直向往和追求的目标。资产阶级当年的革命也高举着平等的旗帜,以之作为反对封建等级制的有力武器。社会主义更是把平等作为追求的基本目标。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反对抽象地谈论公平。第一,在他们看来,公平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公平观,不同的阶级阶层有不同的公平观。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的;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是不公平。在普鲁士的容克看来,甚至可怜的行政区域条例也是对永恒公平的破坏。所以,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② 第二,公平的实现程度不能超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马克思指出:“权利决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③ 第三,社会主义为真正公平的实现开辟了道路。“无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任何超出这个范围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谬。”④ 未来社会“随着阶级差别的消灭,一切由这些差别产生的社会的和政治的不平等也自行消失”⑤。因此,社会主义的公平是更彻底的、更全面的,“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领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领域实行”。⑥ 可见,社会主义的公平是代表大多数人的公平,是人类历史迄今最进步的公平。
公平的追求产生了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一方面,对公平的追求是无产阶级革命本能的表现。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它是对明显的社会不平等,对富人和穷人之间、主人和奴隶之间、骄奢淫逸者和饥饿者之间的对立的自发反应”⑦。另一方面,平等的要求是无产阶级发动阶级力量起来反对资本家的鼓动手段。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就是源于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不满和批判。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十六世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就是在批判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羊吃人”的罪恶中,描绘了一幅社会主义美好图画。之后,为了追求公平的社会理想,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发展,到十九世纪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思想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成为了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和运动。正是对公平的追求,激励着劳动人民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追求社会主义的美好社会。
公平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的核心。社会主义公平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消灭阶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种公平是比资本主义要求“消灭阶级特权”的公平更为彻底,也更加公平。这种公平既与标榜抽象人的公平不同,也与历史上剥削阶级少数人的公平不同。一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是劳动人民的公平,也就是大多数人的公平。二是社会主义公平的范围更大,不仅仅注重人的权利的公平,而且更加注重经济和社会的公平。三是社会主义公平摆脱了抽象性,更为实际、实在,有实现的坚实基础。
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消灭,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实现公平就成了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体现在经济制度上,就是消灭了少数人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消灭了剥削;体现在政治制度上,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在社会制度上,就是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尽管现实社会主义建立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立的时间不长,存在很多缺陷,甚至有许多失误。但是社会主义在公平方面取得的成绩,则是不容否认的。
四、社会主义是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从根本上来讲,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是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的最为深刻的依据。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消灭,体现了生产力社会化发展的要求,突破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同时也消除了阶级对立的根源,消灭了实现公平的最大障碍。从理论上来讲,社会主义应该是在效率和公平上都是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
当然,这里作为效率与公平统一基础的公有制,并不完全是我们传统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所有制,也不完全是苏联时期认为的作为公有制最高形式的国有制,而应该是与时俱进的适应现阶段社会化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公有制。因此,应该突破传统的对公有制的理解,积极探索公有制的新的有效实现形式。只有在这样的公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统一,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在效率和公平上都优越于资本主义。尽管具体到实践上,由于现实社会主义建立的基础不是资本主义的发达状态,因此在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在效率和公平的有些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但这种符合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任何力量都难以阻挡的。
社会主义是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一是体现在效率为公平奠定基础、创造条件。社会主义的公平不是低水平的,而应该是高水平的。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这种公平的要求就不能实现。物质产品的丰富,是公平的基础和保证。二是体现在公平为效率提供环境和动力。一方面只有公平的市场竞争才是有效率的;另一方面,公平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和摩擦,从而产生良好的交易环境,减少交易成本。三是体现在效率和公平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更高的效率为公平提供更好的实现条件,更高的公平为效率提供更有力的促进动力。
当然,效率和公平作为一对历史上长期难以处理的矛盾,尽管社会主义在根本上使这一对矛盾统一了,也就是说,对立的一面不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了。但是作为矛盾,对立的一面也还是存在的。如果处理不好,甚至会再次突出为矛盾的主导方面。因此,对于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也需要正确处理。
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一要坚持与社会化生产力要求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是解决效率和公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动摇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就既动摇了公平的基础,也动摇了效率的基础。二是不仅要解决好起点公平,也好解决好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问题。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属性决定了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在自然竞争的情况下,造成的往往是结果的不平等。但是由于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还不健全,因此往往不仅存在结果的不公平,而且存在起点和过程的不公平。可以说,这是我们目前存在的最大的不公平的隐患,也是我们在更加关注公平问题所要着重解决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市场体制和机制,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首先解决好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的问题。其次才是解决结果公平的问题。三是要解决好生产与分配领域的公平和效率问题。生产是分配的基础和前提。要坚持在生产领域讲效率优先,在分配领域注重社会公平。在生产领域,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励社会各个阶层的生产积极性,让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分配领域,要通过合理的税收和加大社会转移支付,抑制收入差距过分扩大,解决好社会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四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建设公共财政的力度。要把政府由全能型、生产型政府转变为有限型、服务型政府,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作为政府的首要职责,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社会提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网络,让社会困难群体能够过上体面的生活。
五、把效率和公平统一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中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更加重视公平问题,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解决我们现实发展中的问题,更好地促进发展,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我们一刻也不能忘记,我们的社会主义并不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发达社会的基础上的,而是由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发展而来的,生产力不发达,我们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最大的国情。解决效率和公平问题,要立足于这样的现实之上。要把效率和公平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同时又在这一伟大建设实践中推进效率和公平。
第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运动必然要求突破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建设社会主义。这是解决效率问题的根本,也是实现公平的前提。因此,我们的改革不论怎样改都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坚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能动摇。同时,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此外,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观,要把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倡导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既有鼓励竞争,又要提倡合作。
第二,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不动摇。可以说抓住了效率问题,就是抓住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抓住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也就是抓住了社会主义前进的根本动力。效率是社会主义的优势,而要最终战胜资本主义也要靠更高的效率。效率首先体现在更快更好地发展上,离开了发展,效率就无从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不仅要求发展的更快而且要求发展的更好,指出了实现社会主义效率的根本途径,我们要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三,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人类历史证明,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本身不是资本主义固有的东西,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尽管市场经济本身有缺陷,但是只要我们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方式,加强国家对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就可以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而充分发挥它的效率功能。
第四,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看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的一面,而忽视了继承和延续的一面。甚至提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样完全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口号。应该看到没有资本主义,就无所谓社会主义。如果不吸收人类在资本主义阶段所创造的文明成果,社会主义就成了空中楼阁。把人类在资本主义阶段创造的文明成果与为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服务的东西区别开来。比如,经济上的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政治上的巩固自己统治的制度和意识形态上为自己的阶级辩护思想等,这些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是我们应该抛弃的。而反映人类文明的成果则不能抛弃,而应该毫不犹豫地积极吸收和借鉴。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4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页。
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页。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1页。
标签:公有制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社会公平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阶级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