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6)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重大的资源环境代价,资源与环境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资源环境审计也应运而生。虽然这一工作的作用不断凸显,但目前我国资源环境审计整体来看还不是很完善。本文在论述资源环境审计必要性的基础上,剖析了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为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资源环境审计;问题;策略
一、资源环境审计概述
资源环境审计是指政府审计机关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有关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管理及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所进行的监督、评价或鉴证工作(王淡浓,2011)。我国资源环境审计起步得较晚,起初只是财政审计的一部分,2008年审计署出台了审计工作五年发展规划,明确地将资源环境审计列为六大审计类型之一,至此资源环境审计逐步从财政审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型,工作力度不断加大。
二、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的必要性
1、有利于维护资源环境安全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内生的具备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刘家义,2012)。资源环境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保障资源环境安全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基础。资源环境审计能够揭示生态环境风险、公共健康风险,甚至由此引发的经济社会文化风险,保障资源环境安全。
2、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充分表明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资源环境审计的开展促进了资源环保政策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与有效执行,增强了社会各界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有助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3、有助于促进政府生态责任履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一种特殊的资源环境审计,国家可根据各级政府编制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准确把控各地自然资源变动情况,做到“事前预警、事中提醒和事后评价”,同时为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有助于督促政府履行生态责任。
三、当前资源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
1、资源环境审计主体单一
我国的资源环境审计是由政府主导的,审计主体是政府审计机关,而内部审计部门与社会中介审计组织很少参与,降低了资源环境审计的覆盖面、效率和影响力。此外,资源环境审计常被认为是审计机关一个部门的工作,尚未与国土资源、农林水利、海洋渔业等各部门之间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信息尚未实现真正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资源环境审计的有效开展。而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的资源环境审计主体已经逐步向多元化结构转变,例如,美国的资源环境审计主要依靠美国审计总署和环境保护总局,体现为国家审计机关和资源与环境保护部门共同作为审计主体(白恩泽,2017);日本资源环境审计由政府审计部门、社会审计机构和企业内部审计共同参与,且均发挥重要作用。我国要促进资源环境审计的深入开展,也必须摆脱单一审计主体的局限。
2、资源环境审计内容不全面
我国对于资源环境的审计内容仍以资源环境专项资金为主,这使得资源环境审计受到一定的思想、范围的限制(徐晓艳,2017)。据笔者统计,自国家审计署2003年12月发布第1号审计公告起,截至2017年12月,与资源环境审计事项有关的公告仅有37份,且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内容以财务审计为主,缺乏对资源环境合规问题、绩效问题、责任问题的审计。而美国、荷兰等国家已经普遍推行了环境绩效审计,评估环境资金的投入和产出是否遵循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原则。说明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的深度不够。此外,我国资源环境审计范围也有死角,一些重要的领域如海洋资源审计、核安全与辐射审计、大气污染防治审计、生物多样性审计等尚未涉足。
3、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标准不完善
一套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对资源环境审计的实施非常重要。尽管近年来我国颁布了《水法》《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但缺少具体明确认可和规范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法规,我国的《审计法》中,也没有资源环境审计的内容和详细实施办法,使资源环境审计的开展缺少法律支持,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遭到质疑。另一方面,我国尚未构建统一的资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审计机关在进行资源环境审计的过程中,只能参照审计署或者其他省市审计机关的同类审计项目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成果,或者被动的借用被审计单位行业标准作为评价依据,很难客观、公正的提出评价意见,进行审计问题定性,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
4、资源环境审计结果的运用不足
审计成果的运用无疑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属点,而我国对资源环境审计结果的运用却明显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审计署在过去2003-2017年间共公布396份审计结果公告,与资源环境审计事项相关的有37份,仅占审计公告总数的9.34%,年均发布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2.5份,但有的年份(如2005年和2008年)缺少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且许多资源环境审计结果是包含在当年其他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中,单独公告列示的比较少,说明资源环境审计结果公告的数量严重不足,资源环境审计实践明显落后于生态文明战略部署。此外,资源环境审计结果的公开缺乏反馈机制,往往将出具审计报告和整改建议作为工作的结束,而后续的问责和整改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跟踪落实,揭露出的问题出现屡查屡犯的态势。
四、资源环境审计完善策略
1、促进资源环境审计主体多元化
从审计主体看,笔者认为,资源环境审计应主要采用合作审计组织形式,构建多元审计大格局,这包括三个层面内容。从政府部门横向架构看,开展资源环境审计需要环保部门、海洋、林业、国土等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尤其是涉及专业技术问题需要各方专业力量的整合;从审计系统纵向看,应加强不同区域、不同层级审计机关的配合,针对同一领域、同一专题开展审计,有利于审计规划的整体落实和审计资源的优化协调,降低审计成本,增进审计经验交流;从政府系统与市场的联系角度看,政府应牵头主导资源环境审计,但同时要吸纳社会审计力量以及内部审计力量。最后,在国家政府的扶持下,社会公众也应踊跃参与到资源环境审计与评估工作中,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开展资源环境审计实务,实现全民共同实践与监督的双赢局面。
2、积极拓展资源环境审计内容
现行单一的资源环境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满足资源环境审计发展的要求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审计机关在实施资源环境审计时,不仅要评价资源环保资金是否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合理使用,还要评估资源环保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及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并且,应当将资源环境财务、合规性审计与资源环境绩效审计结合起来,从而避免资源环境审计的局限性与片面性。此外,还要积极推进资源环境责任审计,加强对领导干部实施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扩大审计监督范围。最后,要扫平资源环境审计死角,把审计领域从常规的土地、水资源和节能减排等,延伸到核安全与辐射、大气污染防治、生物多样性等其他领域,力求使资源环境审计做到“全方位、全覆盖”。
3、建立健全资源环境审计评价标准
对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不细化导致审计依据不明确、审计标准缺失问题,审计机关应积极敦促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条例的细化和完善,可在现行审计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对资源环境审计进行补充立法,让审计组织在资源环境管理、监督方面拥有特定的审计权限。此外,要加快出台具备可操作性的资源环境审计准则和实务指南,使得资源环境审计内容、方法、程序等走向标准化,使资源环境审计的实务操作走向规范化,进而提高资源环境审计工作质量。最后,一套具体的、科学的资源环境指标体系是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要积极借鉴或采用国际上先进的资源环境指标,并与我国特色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可操作的资源环境评价尺度,并对审计评价指标的适当性和公允性展开广泛的调研工作,定期更新维护指标权重、指标内容,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客观实际。
4、完善资源环境审计结果运用机制
审计的最终价值在于对结果的正确处理和运用,这也是扎实开展审计工作的重要动力。审计机构要探索建立资源环境审计情况通报、结果公告、整改落实、结果运用等一系列制度,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审计结果。在披露途径上,除了在政府部门间的流程性游走外,对公众的公示需进一步加强,通过新闻传媒与网络的介入,将专业的审计结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公之于众,并借助公众的压力推进成果的落实,甚至形成全民参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和谐局面。对审计中揭露的重大问题,应进行责任认定,责任人员应及时被移交至相关机关进行追究和处理。要注意的是,审计机关出具审计报告并就相关责任进行追究之后,审计工作并没有停止,还要加强对审计意见中整改情况的跟踪审计,持续反馈整改情况,积极帮助被审计单位制定有力措施,控制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资源环境审计是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但我国在资源环境审计理论和实践中还不够成熟,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资源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需要政府各职能部门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淡浓.加强政府资源环境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审计研究, 2011(5):18-23.
[2]蔡春,毕铭悦.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理论思考[J].审计研究,
2014(5):3-9.
[3]李明辉,张艳,张娟.国外环境审计研究述评[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1,26(4):29-37.
[4]吴勋,武月.政府环境审计实施现状与改进建议——基于2004—2015年审计结果公告[J].会计之友,2017(9):120-123.
[5]赵衍东.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3(14):105-107.
[7]李苗苗.借鉴美国经验 完善我国政府环境审计[J]. 财会月刊,
2014 (22) :98-101.
[7]杨美艳,刘毅. 国外环境审计介绍[J].中外企业家, 2017 (3) :87-87.
[8]郭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北京市政府资源环境审计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
[9]杨元丰.海洋资源环境审计研究[D].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16.
作者简介:赵水婷(1994.9-)女,湖南衡阳人,湖南大学审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注册会计师审计;
欧阳倚奇(1994.8-)女,湖南永州人,湖南大学审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注册会计师审计。
论文作者:赵水婷 欧阳倚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环境论文; 资源论文; 政府论文; 审计工作论文; 我国论文; 机关论文; 自然资源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