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设计与特色开发--教育现实中生物课程基地建设的追求_课程论文

实用设计与特色发展——生物课程基地建设在教育现实中的应然追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地建设论文,特色论文,课程论文,生物论文,现实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自2011年后各中学课程基地建设蓬勃开展,我校“STS综合创新课程基地”是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建立的江苏省课程基地之一,获得了省厅的高度评价。近几年,笔者参观学习了许多一流中学的生物实验室或课程基地,下面结合我校建设的实际情况,谈谈对生物课程基地建设实施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教育改革与教育现实

      学习生物,学生普遍感到“难学、难理解”,其原因之一就是生物教学中缺少实验。生物实验提供认知材料和学习情境,因而对于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生物世界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有功能。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他们非常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学生实验的课时数占生物总课时数近30%,演示实验有100多个。我国的实验课时安排甚少,目前正在全面实施的中学新课程改革,为中学生物实验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教材中把学生的实验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16个,实习由原来的1个增加到5个,实验类型由原来的1种增加到验证性、探究性、定性定量分析、观察实验和模型探究实验5种类型,极大地丰富了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生物课程基地建设——校本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就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颁布实施背景之下,学校转型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个重要抓手。

      然而,教育改革的理想与现实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例如,一个标准化的植物组培室、微生物实验室、数字化显微镜室或分子生物实验室,参照兄弟学校的建设经验,一般每个实验室需要投入40多万元人民币。那么,是否每个重点高中都有这么多的经费投入来进行生物课程基地建设呢?另外,面对教育改革,是否每一个生物教育工作者对待“生物实验室的变化”都充满期待与喜悦呢?

      教育现实一: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农村中学的不同课程基地,各学校投入的经费是有很大差异的,有的投入几万、几十万,有的投入几百万乃至几千万;实验室建成后,有的有专职的实验员维护,有的却没有专人来维护、管理,导致部分学校的实验室被“尘”封、闲置起来,成为“走秀”的摆设。教育现实二:江苏省高中的许多学校生物教师师资紧缺,繁忙的备课、上课、批作业之余,对于校本选修课、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生物竞赛课的开设,实验设备的利用与维护,生物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望“室”兴叹。更有甚者,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唯恐避之不及。

      那么,作为农村重点中学,在教育改革与教育现实(资金不足、师资有限)有差距的前提下,我们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与师资来达成更多的学校效能,顺应生物教学发展趋势呢?

      课程基地是现有教学课堂的延伸、升华和互补,也是设施设备、课程、师资、资源的统一,是理念、方法、路径的融合,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巩固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有专家认为,我们生物教师首先要对《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行为动词与学习目标的关系”进行分析与思考:谁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其次,生物教师要深刻领悟“行为动词”的概念,掌握用法要求,熟悉分解策略,才能降低制定学习目标的随意性、盲目性和模糊性,从而在教学中发挥课标“学习目标”的导学、导教和导评功能,增强生物教学的针对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这样才能使课程资源物尽其用,达到生物课程基地建设的目的。

      二、合理定位与实用设计

      生物课程基地建设需要搭建一定的物质平台,即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人员投入。投入多少,投入哪一方面,如何让生物课程基地更好地满足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需要,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培养作用,这是课程基地建设、校本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应突出的主题。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对于学校投入几十万以下的生物课程基地的建设,学校在规划中既需要顶层设计的大刀阔斧与波澜壮阔,又需要实用设计的精打细算,即合理定位与实用设计很重要。

      例如,关于“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已纳入中学生物教材中,作为对理论的支撑以及对生物学原理认识的提升和加强,课程标准对该实验的具体内容是“尝试植物的组织培养”;活动建议是“用组织培养法培养花卉等幼苗,并进行露地栽培”。该实验内容与必修1(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的全能性)、必修2有密切联系,使学生能看到生物学的概念和原理怎样在技术层面变成应用,怎样改变人们的生活,提供人们需要的产品。对于选修3来说,组培也有相关的内容。从而看出,生物课程基地建立组培室是必要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植物(如菊花、月季)的组织培养,在中学阶段,按国家课标实验开设要求,只在生物选修班为“选做”要求,“PCR等分子生物学实验”则不作实验要求。此外,一般江苏省四星级中学生物选修班的开设数量并不多,每个年级有1~7个生物选修班不等。我校一个年级16个班级,从高二开始,每个年级有1~4个生物选修班(视学生选课情况而定)。如果植物组培室仅仅面向生物选修班,那么对于学校来说,每年该室只需使用1~4次,这无疑是生物实验室资源的巨大浪费。

      基于此,我校生物课程基地的建设以“实用、实惠”为原则,以“科学、高效、经济、实用”为宗旨,小规模建设生物课程基地。我校生物课程基地建设——植物组培室规模的设计小而紧凑,仪器的购买品种全但数量少,室内最多容纳10人同时使用。另外,鉴于许多生物实验仪器的重复性,我校将组培室与微生物培养室、分子生物实验室兼蓄并用,力争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在使用范围上,除了生物选修班教学以外,拓展至生物社团活动、生物研究性学习、生物校本选修课、生物创新发明、校园绿化、药用植物培养等多个方面。实际课时安排每周可平均使用2~3课时,其中周四校本选修课1课时,周六上午社团活动1~2课时(不包括生物选修班的实验教学,以及研究性学习、创新发明的不定期实验使用),每年累计可开设20~50课时,训练学生在200~500人次左右,组培实验室资源将得到充分的使用,以组培室为核心的生物课程基地可成为各类生物相关课程的技能训练中心。

      三、创新研究与特色发展

      美国Intel公司总裁格罗夫说:“无创新无以求发展。”因此,生物课程基地建设中,创新研究与特色发展更重要。什么是创新呢?有学者认为,创新除了创造、发明新的东西,还应包括利用现有的知识技能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因此,学生的积极学习过程也是创新。更有学者认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认识的独立性、自由思考、怀疑态度和探索精神等,这些东西尽管不是创新品质,但却是创新品质的活水源头。

      生物实验对科学方法和生物学素养的获得,对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校以“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提供多样的课程选择,引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喜欢生物并用所学知识来保护生物及其环境”为生物课程基地目标,以“低碳、实用、美观、综合、学术性”为文化布置建议,建立小型实用的生物课程基地。例如,走廊种植各种实验必备植物(天竺葵、葫芦藓等)、观赏植物,或摆放各类盆景、生态缸等,用学生实验的照片(经常更换)、趣味生物的介绍、生物小故事、喷绘观赏图、趣味生物小常识的海报等来布置墙壁,利用校园现成的药用植物(菊花、铁皮石斛、月季、矮牵牛、栀子花、薄荷、蒲公英等)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试点,项目研究从基础级入手,向模仿级、自主创新级发展深入。教师讨论整理归纳校本教材的核心课程内容,如下页表1所示。

      

      生物课程基地的建设中,再把学科建设作为生物课程基地建设的核心内容。它以课程学科全面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基地个性化体验去读取学生最近发展区,以基地为纽带促进中高等教育有效对接,实施系统性培养、实践操作性活动,促进学生身心愉悦地健康成长。生物课程基地的建设不仅关注高考,更指向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菊花、月季等的组织培养,微生物的培养以及发酵等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在了解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同时,还有丰富的感性体验,对生物前沿知识的好奇心极大地得到满足。这些参加课程基地活动的学生不仅在知识、能力和情感层面上得到全面的发展,所学到的实验探究的方法、操作的技能也将终身受益。因此,建立“生物课程基地”可以使学校“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个个是创造之人”。

      在特色发展方面,基于学校“校园生态环境的课程化建设”课题的研究,生物课程基地由基础级,模仿级向自主创新级发展。例如,我校与高校合作共建了以“药用植物”为主题的植物园,初步规划近30种常见的,集观赏性、科普性、实用性为一体的植物主题园。学校提供理想区域场地建设主题园,并负责相应校本性研究性学习、选修课、兴趣小组的开发、组织和管理,高校给予技术理论指导,学生通过“药用植物园天一教学基地”平台的学习、活动、实践和研究,一些具有浓厚的生物学兴趣、具有相当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的学生,将成为该高校自主招生的对象和稳定、理想的生源。

      另外,学校还设想利用生物课程基地研究成果进行学科对接。例如,进行药用植物命名法讨论、标本制作、常见药材的种植研究与简单的药材加工、科研小论文的撰写、趣味药用植物园英文介绍、网页制作等各类活动,介绍整个“天一自然系统”,传播生态理念,激发学生爱家、爱集体的情感。这样,生物课程基地将成为学生自主学习、选修课、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课题研究等多位一体的产学研平台。

      四、专业培训与属地管理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生物课程基地是实践性、体验性、自主性的,它以围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追求,以建设学科内容的物质呈现平台为基础,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的天赋潜能。在课程基地的校本选修课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是通过教师的开发、组织、引领、规范、拓展来具体实现的,因而课程基地的核心成员是教师,最大资源也是生物教师。所以,生物课程基地的建设更强调生物教师专业发展,生物教师的专业培训迫在眉睫。

      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生物教研组教师的发展经历了酸甜苦辣的心灵感悟,也经历了丰富、充实、积累、成长的心路历程。近两年生物课程基地的建设实践、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知与行”的统一阻力较大。因而笔者认为,强化“职责担当与属地管理”在课程基地建设中也是必须的。事实证明,只有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各司其职、各守其责和密切配合,才能在课程基地生物实验室的常态化使用中形成合力,才能使每一个普通教育者的观念与行为发生转变。

      创新教育首先应该是实用、务实、高效、朴素的,因而生物课程基地的建设要遵循“聚焦课堂教学,关注教师发展,提高执教能力,激活教师潜力”的原则。这需要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有学术称号的教师对一些公益性的工作作前期引导,用先行的行为引领大众教师,使课程基地操作规则细化、广大教师前行方向清晰,从而将生物课程基地工作常态化,让每一个教师认识并认同“改革”的势在必行。

      我校“STS综合创新生物课程基地”建设,在“教育改革与教育现实、合理定位与实用设计、创新研究与特色发展、专业培训与属地管理”4个方面进行“学校效能”研究与尝试,期望引领课程基地建设新常态,追求发展高质效,从而指向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生物课程基地建设的“实用设计与特色发展”,是普通农村中学优质特色发展的起点,是教育现实中的应然追求。

标签:;  ;  ;  

实践设计与特色开发--教育现实中生物课程基地建设的追求_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