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联合口服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_张圣虎

放疗联合口服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_张圣虎

(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肿瘤科 湖北 荆州 434020)

【摘要】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口服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替莫唑胺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月、3月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放疗联合口服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没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放疗;替莫唑胺;恶性脑胶质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0-0088-02

恶性脑胶质瘤属于临床常见脑肿瘤疾病,目前恶性脑胶质瘤发病人数已占据所有脑肿瘤患病人数的50%,临床主要采用放疗和手术来进行治疗,但因其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故而很容易复发,使患者预后受到影响。替莫唑胺属于新型烷化剂类化疗药物,其服用方法十分简便,治疗效果十分显著,没有其他不良反应发生,若将其与放疗进行联合,能够获得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50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口服治疗,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为(39.67±6.54)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为(40.87±6.82)岁。两组患者均符合以下纳入条件:①经手术后病理诊断被确诊为恶性脑胶质瘤;②KPS评分≥60分;③没有严重心、脏、肾器官疾病;④治疗前后未接受其他放疗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放疗治疗,在放疗期间患者若有恶心、呕吐等情况发生可予以地塞米松、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放疗基础上口服替莫唑胺进行治疗,每日口服150mg替莫唑胺,连续服用5d。

1.3 评价指标

术后随访对患者的生存率进行评价,并采用KPS生存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 18.0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生存率与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存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月生存率为48例(96.00%),治疗后3月生存率为47例(94.00%),对照组治疗后1月生存率为45例(90.00%),治疗后3月生存率为40例(80.00%),两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月、3月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KPS评分为(86.54±10.69)分,对照组KPS评分为(62.36±10.19)分,两组间比较观察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恶心呕吐共3例(6.00%)、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共1例(2.00%)、头痛共2例(4.00%),总发生率为6例(12.00%),对照组恶心呕吐共5例(10.00%)、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共3例(6.00%)、头痛共5例(10.00%),总发生率为13例(26.00%),两组间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恶性脑胶质瘤因其具有恶性程度高、周围组织没有分界等特点,并且其处于脑部重要功能区域,手术切除会受到较大限制,且很难将其清除干净,同时,因为术后单纯性放疗效果不够理想,所以患者的生存期一般也就在12个月以内。相关文献报道,术后放疗和化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传统烷化剂类化疗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较高,所以很难通过血脑脊液间的屏障,自然也就得不到理想的药物治疗效果,且由于此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很容易导致患者发生胃肠道反应等其他严重不良发应,临床已逐渐减少此药物的使用。

替莫唑胺属于新型咪嗪类衍生物,其被口服之后能被机体迅速吸收,顺利的通过血脑脊液间的屏障,直接的聚集在患者脑肿瘤组织当中,将肿瘤细胞DNA烷基化,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将其与放疗进行联合,有利于提高放疗效果。

本研究选择我院100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患者均实施放疗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替莫唑胺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生存率、生活质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应用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能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宝师,晋强,张忠等.联合靶向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7):740-742.

[2]谭金龙.替莫唑胺同期放疗治疗晚期恶性脑胶质瘤的疗效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3):62-63,82.

[3]刘许昌,王健.老年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替莫唑胺化疗联合放疗的近远期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20):5835-5836.

[4]贾彦召,余杰,饶石磊等.恶性脑胶质瘤同步放化疗中替莫唑胺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127-128.

[5]袁小笋.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对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2):86-88.

论文作者:张圣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

标签:;  ;  ;  ;  ;  ;  ;  ;  

放疗联合口服替莫唑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_张圣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