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连救母故事的情节类型及其生长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长论文,情节论文,机制论文,类型论文,救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860(2006)04-0035-06
一
今所见最早关于目连救母故事的记载,是著录于南朝梁僧佑《出三藏纪集》中传为晋竺法护翻译的《佛说盂兰盆经》。该经讲述目连学佛得道,看见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便以钵饭饷母,母不得食。目连哀求于佛,佛指示目连办盂兰盆供养,目连母亲得以脱离饿鬼之苦。[1](P1)该经本意是用这个故事来讲述供养诸佛的重要功德,尤其是为盂兰盆会提供合法性。本文暂且撇开其宗教因素,单从叙事的角度将其提炼为如下串联的情节单元:
1:目连具备神通——入饿鬼道——会见母亲——举行盂兰盆会——救出母亲
据朱恒夫《目连戏研究》考证,该经“不是真经,而是佛教徒在中土杜撰的赝品”[1](P8)。但是在中国本土的叙事传统中,却找不到可资借鉴的先例。两汉以前,人死之后的去处都渺渺茫茫,无有定处,自然难以生发出入冥的叙事。大概汉末以降,人死魂归泰山的信仰逐渐流行起来,魏晋六朝涌现出了不少生人入冥的故事,但它们大多是说生人无意中入冥或被冥间召唤入冥,很少发现有像目连救母那样生人为了另外一个魂灵主动入冥的叙述。而另一方面,生人为了另外一个魂灵主动入冥的叙事,却在很多古老文明的初期阶段有所展示。这就触发笔者思考,目连故事虽然是为了符合中土孝道而杜撰的伪经,但它毕竟是在佛教的叙事框架内的,因而它含有更多异域文化的资源。为此,笔者专门在汉族以外的神话、史诗文体里搜集了一些相同类型的叙述,用来解剖其情节结构,从而帮助理解目连救母故事的情节渊源及其组构机制。一般的民间传说或故事,因其古老性难以保障,故置而不论。当然,所谓古老性,并不等同于纯粹的时间先后,更多还是从文明形态上考虑的,比如印第安神话或格萨尔史诗之类,绝对时间可能并不比目连救母故事早,这是需要首先说明的,因为本文无意为目连救母故事寻找直接的源头。
为了与世界性古老的入冥故事相比照,有几个概念需要事先规定:
首先,本文所使用的“入冥”概念,专指“主人公(生人或神)主动为了别的灵魂而进入阴间”。凡不符合这个条件的其它进入阴间的叙述,不在本文考察范围,即便像苏美尔女神伊南娜下冥府、埃及太阳神拉穿越地狱这样古老而著名的神话,因其不是“为了别人的魂灵”,故都在排除之列。
其次,为了比较的方便,必须先消泯各故事的特殊文化因子,把它提炼为单纯的叙述行为。由于佛教将通常所说的三界(天堂、人间、地狱)细分为六道(天、人、修罗、畜生、恶鬼、地狱),这里暂且忽略佛教的特殊教义,将饿鬼看成地狱,则可将上述情节序列简化为:
2:主人公具备神通—入冥—会见魂灵—通过某种方式—救出魂灵
再次,是单体故事与复合故事这一对概念。本文所谓的单体故事,是指在类型主题大致相同或相似的前提下,一个故事的情节单元序列不能再分割成更小的独立故事。相应的,所谓复合故事,则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体故事组构而成,即该故事中的某些情节单元是可以合成为另外一个或几个独立故事的。按照这样的概念设定,考察我所搜集到的入冥故事,本文认为目连救母故事是一个复合故事,它可以区分为“会见魂灵”和“救出魂灵”两个单体故事。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两个单体入冥故事进行细致的介绍与说明——
(一)会见魂灵型
这一类型故事的基本情节序列是:
3:主人公具备神通—入冥—会见魂灵
例一,希腊史诗英雄奥德修斯在女巫喀尔刻的指点下(具备神通),入冥,用羊血献祭,引来许多鬼灵,其中包括他想见的先知提瑞西阿斯的灵魂,并成功地从他那里获得了预言(会见魂灵),然后返回人间。[2](PP592-595)
例二,罗马史诗英雄埃涅阿斯,在母亲维纳斯的帮助下获得金枝,在女先知西比尔的陪同下(具备神通),入冥,穿越了可怕的地狱来到福地,见到了自己父亲的亡灵并从他那里获得预言(会见魂灵),回返人间。[3](P148)
例三,北欧神话中最大的神奥定跨上他的八足神马(具备神通),入冥,找到了长眠棺材中的女先知伐腊(会见魂灵),获得了神界预言。[4](279)
我所搜集到的这一类型神话故事都流传于欧洲,其会见魂灵的目的也都是为了获得预言,而且都能成功,显示了极强的叙事个性。它是否具有世界性,还有待证明。
(二)救出魂灵型
这一类型的基本情节序列为:
4:主人公具备神通—入冥—救出魂灵
这一主题的故事形态也显得非常丰富。下面根据其救出魂灵所使用的方式,将这一类型再细分为三类:
1.“争斗型”
例四,迦南地区的神话说,丰饶神巴力被冥王莫特杀害,巴力的妹妹、丰饶和战争女神(具备神通)阿娜特入冥,请求冥王赦免巴力,遭拒绝后,她肢解冥王并将其尸体磨成粉撒在地上让禽兽吃。巴力复活,两人合力破坏冥府(争斗),回到人间(救出魂灵),天降甘霖,大地重新丰饶。[3](P124)
例五,蒙古史诗英雄格斯尔本为天帝之子,为了寻找母亲亡灵,变成大鹏鸟(具备神通)飞入阴间十八层地狱(入冥),用钢刀砍开地狱大门(争斗),问阎王小鬼,都不知道,最后他在枣树林里找到了母亲的魂灵,命神翅枣骝马带回天庭(救出魂灵)。[5](PP51-52)
例六,希腊英雄赫拉克勒斯在挨琉西斯城接受神秘的洗礼和道术后(具备神通),入冥,释放了被冥府扣押的朋友忒修斯和受难的阿斯卡拉福斯(救出魂灵),捏碎了地府牧羊人墨诺提俄斯的肋骨,还射伤了冥王普路同的肩胛,最终赤手空拳生擒冥府三头蛇尾的看门狗刻耳柏洛斯(争斗),将它带回阳间,完成了自己12项非凡使命的最后也是最艰难的一项。[2](PP203-205)
从上引例证来看,主人公都在争斗中获得胜利,也成功救出了魂灵,这样的美满结局是这个类型的主导基调。但是个别故事也有说因为主人公争斗失败而未能救出魂灵的,比如:
例七,玻利尼西亚神话中说,黎明少女因与父亲乱伦,羞愧地遁入地府成为黑暗大神西尼,并把她生的孩子一个个拉进地狱。喜欢恶作剧的文化英雄摩伊原是冥界一神灵的私生子(具备神通),他试图阻止这个现象,他和一些飞鸟入冥,乘西尼在睡觉,设法来一次“反生法”(从西尼子宫进去嘴里出来),当他爬到一半时,他的腿在西尼的两腿之间扑棱的样子实在滑稽,一只鸟忍不住笑起来,这下惊醒了西尼,她挤死了摩伊(争斗/失败),死亡依旧继续(救出魂灵/失败)。[3](P130)
按:这个神话故事的“反生法”可以看作是一次变形的争斗,摩伊希图制止西尼杀害儿女的动机也可以看作是“救出魂灵”的变形。主人公在争斗中的失败,自然导致了其拯救生灵的破灭。
2.“契约型”
例八,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做完了世间工作,即将到奥林匹斯山上成神(具备神通),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凡人生母呆在地狱,遂入冥,向冥王哈得斯请求,哈得斯说要他用一个自己的最爱来交换。狄俄尼索斯送来了他在地上三件最爱之一的“桃金娘树”(契约),带走母亲灵魂,一起至天国为神(救出魂灵)。[6](PP104-105)
这是契约成功的例子,但也有契约失败的,比如:
例九,北欧神话中大神奥定之子、众神之使赫尔莫特(具备神通),受众神委派入冥,向冥王赫尔请求释放光明神巴尔特尔,冥王提出的条件是要地上万物都为巴尔特尔落泪。光明神巴尔特尔为世间万物所热爱,一切有生、无生均为之落泪,唯有长居于无底黑洞的女巨人琐克不愿意洒一滴眼泪(契约/失败),冥王因此永远不释放巴尔特尔(救出灵魂/失败)。[4](PP281-282)
3.“禁忌型”
前面的“契约型”是指必须做到某件事,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这里的“禁忌型”则是指不许做某件事,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
例十,希腊神话中的色雷斯国王、竖琴手俄耳甫斯(具备神通),入冥,请求带回爱妻欧律狄刻的生命。他无与伦比的竖琴演奏和歌声感动了地狱女王,女王答应俄耳甫斯可以带走妻子,但在出冥界大门前不得看妻子的身影。俄耳甫斯半路上抵御不住恐惧与爱情的魔力,回头看了(禁忌/破坏),结果妻子又返回冥界,不得回阳(救出魂灵/失败)。[2](PP120-122)
例十一,美国俄勒冈州内兹·玻斯族印第安人神话说,凯欧蒂(意为“小狼”)的妻子死了,他在魔鬼的指引下(具备神通),入冥,看到了妻子在冥间的生活,他忍受了几天的孤独与煎熬,终于,魔鬼告诉他可以带走妻子的魂灵,但是在五天的路程中不得接触妻子的身体。凯欧蒂看到妻子的身影越来越清晰,在第四个夜晚,他终于忍不住拥抱了妻子(禁忌/破坏),结果妻子的魂灵又回到了冥府,从此人类也再不能复生了(救出魂灵/失败)[7](PP40-44)。
例十二,玻利尼西亚神话故事说,肯那在他超人母亲的帮助下(具备神通),入冥,他躲开魔鬼、女妖的攻击,得到妻子灵魂回阳的许诺,但是他被警告10天内不能打开装着妻子灵魂的篮子。可是他还是忍不住打开了(禁忌/破坏),结果妻子再次死亡(救出魂灵/失败)。[3](P149)
从上列例子中可以发现,“禁忌型”故事的一个特点是,其人物关系都是男主人公入冥试图救出妻子的魂灵;它的另外一个特点也很明显:都在叙述因破坏禁忌而导致救出魂灵的失败,很少发现成功的例子。据斯蒂·汤普森《世界民间故事分类学》里说,在美洲印第安人里流传着许多俄耳甫斯型故事,而“在五十余种文本里,只有三种提到把妻子成功地领出来。很显然,在常见的美洲印第安故事里,妻子被继续留在死亡世界里”[8](P421)。其实,与很多别的禁忌故事一样,“禁忌型”故事中失败的结果是先于禁忌而存在的,禁忌的设置就是为了被破坏,从而为失败的结果寻找理由。
二
回头再来分析目连救母故事。我们知道,目连救母故事有一个漫长的生长过程,后世甚至发展到可以连续搬演很多天的戏剧形式,向来被认为是超长篇的叙事代表之一。通过上述对单体“入冥”故事的形态分析之后,本文将进一步对目连救母故事的生长机制进行解剖。限于篇幅,本文仅选取晋代《佛说盂兰盆经》以及敦煌变文中的《目连缘起》和《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为对象,它们是该故事现存早期的代表作,在时间和形态上都为本文的分析提供了比较充足的素材。目连救母故事的生长机制可以概括为如下四点:
(一)复合起点
其实,在上面的12个例子里,就有一些复合故事的痕迹。比如例九,在赫尔莫特入冥后见到冥王赫尔之前,它先会见了巴尔特尔的魂灵,告诉他众神准备救他的计划,但是巴尔特尔认为命运无可抗拒,只是劝因悲伤过度而死亡的妻子南娜回阳,但是南娜却愿意与丈夫呆在冥间。这是标准的“会见魂灵”情节单元。但是仔细分析后我们发现,这个“会见魂灵”的单元不是后面“救出魂灵”的必备环节,因为赫尔莫特早就受众神委派去向冥王赫尔请求释放巴尔特尔的魂灵,并不是见到了巴尔特尔的魂灵才萌生拯救的想法,这次会见对救出魂灵的情节叙述没有产生逻辑影响。例十一有点特殊,入冥的主人公能看到妻子的魂灵,但是妻子的魂灵看不到他,所以只能算是“会见魂灵”的弱化形态。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上文才把这两个例子当作单体故事加以分析的。
真正具有复合故事典型形态的,在我所搜集到的材料中,有如下一例:
例十三,日本神话中创造神是兄妹兼夫妻的大神(具备神通)伊邪那歧和伊邪那美。伊邪那美因生育火神而被烧死。伊邪那歧追至黄泉国门口(入冥),要讨回妻子的魂灵。伊邪那美答应可以求冥府放她,但告诫伊邪那歧不要尝试看她(会见魂灵)。伊邪那歧忍不住看了,发现妻子是一具爬满蛆虫的腐尸(禁忌/破坏),他被吓跑了。伊邪那美大怒,发鬼兵追杀,伊邪那歧以魔法护身才逃回阳间(救出魂灵/失败)。
在这个例子里,伊邪那歧在黄泉国门口会见伊邪那美的魂灵,商量好要救出魂灵,并且是魂灵亲自告诉主人公那个致命的禁忌。所以,只有在这个故事里,“会见魂灵”才是“救出魂灵”在叙事上的逻辑前提,也才成其为典型的复合故事。
而现存目连救母故事的起点《佛说盂兰盆经》就已经是复合状态了,虽然每个环节的叙述都很简单,但是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却是非常合理的,尤其是他会见母亲魂灵时,有一个饭食化火(这是各种目连故事里都会讲到的)的关键细节,才刺激目连产生救出母亲魂灵的强烈愿望。可见,它和例十三一样,是逻辑严谨的复合故事。这就为目连救母故事的生长,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二)反复再现
我们来看一下两篇变文的情节设置。
《目连缘起》讲:目连母亲青提夫人因不修善而入阿鼻地狱,目连出家修行,得神通第一。向佛求得12环锡杖、七宝钵盂等宝物,他进入地狱见到母亲,施饭而母亲不得食。目连又哀求于佛,佛指示办盂兰盆供养,目连母亲脱离阿鼻地狱,在王城化身为狗。目连再求于佛,佛教他请49名僧人铺设七日道场,终于使青提夫人脱离狗身升入天堂。
依循上面的情节序列,我们可以把它的主导情节简化为:
5:主人公具备神通—入冥—会见魂灵—通过某种方式1(盂兰盆)—救出魂灵1(化身为狗)—通过某种方式2(铺设道场)—救出魂灵2(升入天堂)
可以看出,它的生长主要是在“通过某种方式”—“救出魂灵”单元组上的重复再现。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讲:目连母亲青提吝啬欺诳,死堕阿鼻地狱。目连修佛证果,得号神通。他上天见父亲在天堂享福,得知母亲在地狱受苦,遂入冥,过阎罗大王处、奈河、五道将军处,继而参观刀山剑树、铜柱铁床等地狱种种情状,打听到青提在阿鼻地狱,自己威力不够,听从夜叉劝告,到如来处求救。获得如来锡杖宝物,得以进入阿鼻地狱,见到正在受刑的母亲,目连伤心得死去活来,又向如来求救。如来亲自带领天龙八部、四方诸神下到地狱,一切酷刑化为生机,救青提夫人出地狱。但是青提仍在饿鬼之道,目连讨来饭水,青提食之则化为猛火。目连再求于佛,佛告以举行盂兰盆会,青提终于可以吃饭,但又化为王舍城中黑狗。目连带它在佛塔前做七日七夜经忏,终于转为人身。目连又带母亲到佛处请看其罪孽,知诸罪脱尽,青提遂升入刀利天极乐世界。
依照同样原理,我们将它简化为:
6:主人公具备神通1(神通大目连)—入冥1(遍游地狱,但进不了阿鼻地狱)—主人公具备神通2(如来的锡杖宝物)—入冥2(进入阿鼻地狱)—会见魂灵—通过某种方式1(如来亲临)—救出魂灵1(成为饿鬼)—通过某种方式2(盂兰盆)一救出魂灵2(化身为狗)—通过某种方式3(经忏)—救出魂灵3(回复人身)—通过某种方式4(如来观看其罪孽)—救出魂灵4(升入天堂)
显然,它与《目连缘起》一样在“通过某种方式”—“救出魂灵”单元组上进行着重复再现,只是再现的次数更多罢了。佛教把世界想象成六道轮回,从低到高依次为地狱、恶鬼、畜生、修罗、人、天,《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正是按照这样的轮回序列反复叠加的,只是省略了比较抽象的“修罗道”这个步骤。可见,相似情节单元或单元组的反复再现,是目连救母故事生长的基本规则。
(三)异型融合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反复再现并不完全是同型的。依照前面的分析,所谓“通过某种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争斗型”、“契约型”和“禁忌型”三类。目连救母故事的核心方式是盂兰盆,目连举行了盂兰盆会,因而获得了救出魂灵的效果,无疑应该归入“契约型”。但是细究起来又不尽然。按照故事中的交代,目连举行盂兰盆会,是通过供养的方式获得了“十万众僧威神之力”[1](P1),其隐含的意思是说这些“威神之力”是地狱魔力无法抵挡的,这样才能解救母亲的苦厄。从这层意义上说去,它也显露了“争斗型”的内蕴。也就是说,当把盂兰盆当作主人公与地狱的关系来看待的话,它偏向于“契约型”;而当把它视作主人公求取更大的威力再与地狱较量的话,那它就更像是“争斗型”了。其他的方式,比如铺设道场、经忏、观看罪孽之类,也都可以作如是观。不过,由于佛力的广大无边,它总是将对手化解于无形,几乎不出现直接、具体的争斗场景,所以从阅读效果上考虑,目连救母故事总体上还是“契约型”入冥故事。这也符合该故事所负载的宗教意义,佛教的道德观主要是非暴力的。
但是也不可一概而论,《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中第一次救出魂灵的方式即如来亲临地狱,就带有明显的“争斗型”色彩。且看它的描述语句:“行如雨,动如雷,似月围围(团团)海上来,独自俄俄狮子步,虎行偘偘象王回。……不可论中不可论,如来神力救泉门。左右天人八部众,东西持卫四方神。……地狱沾光消散尽,剑树刀林似碎尘。……如来今日起慈悲,地狱摧贱(残)悉破坏。铁丸化作磨(摩)尼宝,刀山化作琉璃地。铜汁变作功德水,清良(凉)屈由(曲)绕池流。”[9](PP738-739)这与例四、例五的“争斗”描写何其相似,虽然在境界上相差悬殊。“争斗”的痕迹甚至在目连第二次“入冥”情节上也有所体现。当他借得如来锡杖进入最恐怖的阿鼻地狱时,“拭泪空中遥(摇)锡杖,鬼神当即倒如麻。白汗交流如雨湿,昏迷不觉自嘘嗟。手中放却三慢棒,臂上遥抛六舌叉”[9](P730)。佛教尽管主要讲慈悲,却不是一味消极软弱,它也提倡金刚无畏狮子吼的精神。从情节类型上说,《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里反映出来的这种异型融合的特质,是非常醒目的,它不仅帮助该故事趋向复杂,而且还可以调节该故事复杂化过程中一味同型重复带来的单调感。
当然,这种异型融合能力也是有限的,比如“禁忌型”它就无法吸纳。因为“禁忌型”的核心在于个人的轻微失误造成救出魂灵的失败,不是能力不足,强调的是拯救过程中的人性弱点。而目连救母是一个宣扬孝道的佛教故事,它追求庄严肃穆的宏大叙事。更为重要的是,目前所知这一类型的人物之间大多是夫妻关系,它总难免给人以过于恋情的轻率与凄清的风格,显然与目连故事的母子关系及其沉重的伦理色彩大相径庭。
(四)旁支扩张
以上所有的分析,都集中于目连救母故事的基干情节,但是任何一个复合故事除了基干(主要)情节之外,还有很多旁支(次要)情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故事的骨架。需要注意的是,故事的血肉并非均匀地分布于骨架之上,也并不一定按照骨架的重要性依次分布,旁支情节获得更多的展现份额并不罕见。
就目连救母故事来说,《佛说盂兰盆经》只是叙述了基干情节,后面关于解释盂兰盆会的大量篇幅,不应当包括在叙事之中,因为它本身是经书,并不以讲故事为主要目的。而后出的敦煌变文,整体上是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的,它们都在基干情节之外,增加了很多旁支情节。比如《佛说盂兰盆经》只是抽象地说目连母亲“罪根深结”[1](P1),到了《目连缘起》里,就增添了目连外出经营,母亲在家杀生悭贪、侮辱三宝之类的罪行,还有赌咒报应的具体情节。而在《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里,除了与《目连缘起》相似的添加外,还增加了目连修禅得道以及上天界看望父亲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在这个篇幅骤增的变文里,添加了大段目连会见母亲之前遍游地狱的情节,这个旁支从基干上说只是“入冥”的一次重复再现,但是上面生长的血肉却占据了全文约3/5的篇幅,相比于最后两次“救出魂灵”的寥寥数语,俨然有附庸成大国之慨。①
考察前面13个“入冥”故事,它们或多或少也有一些对地狱黑暗恐怖的描写,但其目的大多是为了渲染不同寻常的惊悚气氛,最多只是为会见或救出魂灵增加难度,并没有特别的意义,也很少作为直接的表达要素。但是,另一方面,在大量宗教性的宣传叙述中,却出现了不少游历地狱的独立故事。比如在成书于萨珊王朝(224-651)末期的巴列维语《阿尔塔伊·维拉夫书》里,就记载了最纯洁的祭司维拉夫被选出来游历死后的世界,其中主要是游历地狱,他以琐罗亚斯德教的“三善”(“善思”、“善行”、“善言”)为武器,遍览地狱种种残酷刑罚,以此证明琐罗亚斯德教所宣扬的果报不虚。[6](PP331-337)印度教的“往世书”里也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比如《摩根德耶往世书》、《大鹏往世书》里都有。[6](PP336-350)佛教这方面的作品更是为人熟知,像《地藏菩萨本愿经》等非常普及。这类游历地狱的故事,以宣扬果报思想为目的。而目连救母故事本身就是要宣扬果报的佛教思想(关于儒释思想的融化,已有很多论述,此不赘),因而嫁接起来也就非常容易,至于膨胀到喧宾夺主的地步,似乎也为目连救母故事后来的生长,开辟了法门。
总括起来看,本文总结的“复合起点”、“反复再现”、“异型融合”和“旁支扩张”四种机制,尽管只是对于早期三个文本所做的归纳,但是它在后世目连救母故事的生长过程中,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5-12-20
注释:
①必须说明的是,由于《目连缘起》没有明确的抄写时间,我们无法肯定它与《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之间的先后关系。本文只是单纯分析二者之间的形态关系,并不支持复杂形态一定出现于简单形态之后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