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课多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一课多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_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一课多研”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一课论文,幼儿园论文,策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一课多研”作为一种重要的教研组织形式备受关注和推崇,它因具有“展现个性教学”“促进自我反思”“实现合作共享”等作用而在幼儿园乃至中小学的教研中广泛运用。目前各地幼儿园对“一课多研”的认识尚存在分歧,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综观各地的教研实践,本人认为,幼儿园“一课多研”应该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多位教师实施教学,大家在集体备课和相互听评课中进行比较、交流,不断改进教学的教研形式。它融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于一体,并相互渗透、相互整合,优化教学设计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可以发展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成长。

      一、“一课多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一课”设定过于宽泛。

      “一课多研”中的“一课”也称“同课”,即立足于同一个教学内容。但实际教研中,常常出现指定的教学内容过于宽泛,造成因教学内容不同,在研讨中没法进行比较,很难研讨出一致的看法。如把“一课多研”内容确定为“春天”,结果“一研”教师组织活动“春天花儿开”,“二研”教师组织活动“春天的小树苗”,“三研”教师组织活动“春天在哪里”,五花八门的教育内容,涉及科学、语言、艺术等不同领域,各有各的特点,研讨时不利于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也就弱化了其不断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对“多研”理解不够全面。

      单从字面上讲,“多研”常常被解读为“研讨次数多”,其实,这是一个比较片面的观点,“一课多研”组织过程中包含多个元素:幼儿、教师、班级、活动方案等。具体说,“一课多研”包括“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等几种基本形式。如果只是增加研讨次数,而执教教师、受教班级没有变化,教学方案也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稍稍作了改进和调整,这样的“一课多研”充其量只是原有试教模式的“变身”,无法展示教研过程的全程性、开放性,无法真正促成“议(评议)——思(反思)——做(上课)”的有效结合。

      3.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

      评课是幼儿园“一课多研”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一种基于实践反思的研讨过程。因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评课者仍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结果而不在过程,即关注的是这节课“效果如何”“是否实现目标”“第几研比第几研好”,甚至以推出“完美、无可挑剔”的示范课、优质课为教研的最终目的,而忽视评价每一个精心设计的环节,每一个教学突发的事件,每一个幼儿学习状态的独特性,造成研讨中的教师没能感悟出教改实践中的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意见。

      二、有效开展“一课多研”策略

      1.准确定位“一课”。

      对“一课”定位要具体,即要具体到某个领域、某个主题、某个单元的某个教学内容,提高“课”的可比性,这样有利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教师们共同总结经验,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

      2.科学指导“多研”。

      (1)让更多教师参与研讨。只有让一定数量的教师参与,才能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一课多研”的目标不只是让个别教师受益,而是希望多数乃至全体教师都在听课、评课、议课的过程中受益。为了扩大教师的参与面,让更多的教师有展现个性和践行研讨后体会的机会,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网络在线研讨,让因带班无法参加现场研讨的教师参与。

      (2)让更多班级参与研讨。换句话说,在每一次的研讨中,受教班级应不同。同一系列的教研活动最好在不同的班级进行,让更多的班级参与,这样才能保证教研活动在常态教学中进行。而每一次研讨的结果也应该通过不同的课堂教学来展现。惟其如此,才使我们的活动成为彰显教师和幼儿个性的舞台;惟其如此,才使我们的教学更显生命的活力;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对比不同的活动中找到共性,发现规律,其结果也才有推广的实际意义。

      (3)让更多的教学方案参与研讨。笔者认为,“教学方案多”首先体现在第一次研讨时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备有自己的教学方案。其次是每一次研讨后,下一次的教学方案应该都有所改进,在反思中推进。例如,我园在音乐研讨活动“小蛋壳”中,每位教师都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知识背景、情感体验从不同的视角对“小蛋壳”这首歌曲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再依据本班级幼儿的个性发展、兴趣爱好、能力水平设计出了五种各具特色的活动方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教学引入切入点不同。陈老师以“鸡妈妈爱小鸡”的故事引入主题;何老师以清脆可爱的小鸡叫声吸引幼儿,引入活动;而赖老师则以神秘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②教学提问侧重点不同。陈老师的问题在于引导幼儿对歌词的理解,何老师主要引导幼儿感受优美的旋律,赖老师巧妙利用图谱,配合手势,帮助幼儿理解几个新词。③结束环节的游戏要求不同。陈老师扮演鸡妈妈带小鸡做欢快游戏,使整个教学设计首尾呼应,幼儿自始至终沉浸在故事情境中,何老师的游戏环节是让幼儿听音乐表现小鸡出壳的情景,生动有趣,幼儿兴趣盎然。由此,本人深切感受到:同一个内容,不一样的解读,不一样的设计。“一课多研”引领着教师展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使教学呈现出多样的风采。

      (4)根据需要确定研讨的次数。“一课多研”有别于传统“一课一研”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组系列化的教研活动。经过集中听课、教师评议、集体反思、提出修改意见,再一次通过观摩执教教师的教学情况加以验证。“一课”需要“几研”,取决于研讨的深度和实效,只要有研讨空间,原定的“一课三研”扩展为“一课四研”“一课五研”未尝不可,关键是每一次研讨要实现同伴互助、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教研目的。

      3.充分盘活教研“成果”。

      既然“一课多研”是一种实践研究活动,那么,在研讨过程中,教研组就必须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使研讨成果“研以致用”。

      首先,应该做好组织工作。执教教师、轮次一多,活动就必须有组织,组织工作要贯穿整个教研活动。

      其次,应该做好总结、评价工作。“一课多研”的评价总结是一次宝贵的学习研讨机会。它肯定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提出并解决了教师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加快了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同时促使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为以后的教研活动指明方向。

      第三,做好推广工作。总结是为了更好地推广。推广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就教研组来说可组织“一课多研”经验交流会、专题讨论会、“传、帮、带”活动等,也可以由教研组的教师直接传授经验,带动全体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适时调整“心态”。

      心态往往会支配行动,尤其是幼儿园教师。笔者以为,参与“一课多研”的教师应该有这样的一些心态“我的课堂我做主”——坚持自己的教学主张,突出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上自己的课,听别人说吧”——听取别人的建议,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正视活动的效果与评价。研讨活动不是为展示或选拔,重要的是在研讨过程中教师的交流互动和经验提升。只有教师的心态比较接近,教师的行动才会比较一致,这样的教研结果才会比较理想,也才会让更多的教师受益。

标签:;  ;  

幼儿园“一课多研”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