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2年数码相机市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码相机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产化与本土化:中国正在成为数码相机的世界工厂
2002年,国际巨头们加快了自己产品在中国本土化的进程。2002年4月,奥林巴斯宣布将原设在香港的亚太区总部正式迁到深圳。5月21日,又宣布将1/3的数码相机生产转移到中国,还将再投资4500万美元,打造高级相机和数码相机的世界性基地。日本三洋为完成在中国的布局,与深圳华强合资的数码相机生产基地落户东莞。在胶卷生产上一争高下的柯达和富士,在数码相机的生产上也是各不相让。柯达已把其全球数码相机生产基正式移师上海;而富士在苏州的合资公司所生产的数码相机,也已在今年年初获得了在中国的内销权,并宣布其产品将全线汉化。索尼也宣布将逐步把数码相机等数字产品的生产转移到中国。
随着数码相机市场进入产品零组件的规模运作时代,数码相机产品生产开始走向标准化与完备性,这就意味着,技术共享成为现实,这时决定产品孰优孰劣的,不再是技术屏障,而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的快速设计与开发,以及高效的运作保障。目前国内已经具备培养自己的民族品牌的土壤,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数码相机的制造基地。
一直被认为是民族数码相机希望的方正5月份发起了冲锋,在市场上推出了888元的超低价格13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使数码相机开始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6月27日,联想向外界宣布,将与微软共同建设“数码家园”,大力推广数码应用。8月份,方正在东莞建成的数码相机生产基地正式投产,9月19日,方正在东莞方正数码相机生产基地,召开新品发布会,推出三款面向主流的产品。方正从而实现从OEM数码相机硬件产品,到自主设计、自主生产数码相机产品的跨跃。可以预见,生产线的建成对于决心三年内成为中国数码相机领头羊的方正科技而言,成为了其迎来实力突变的一个标志,也将成为中国数码相机国产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价格战:“用得起”引爆数码相机普及化风暴
数码相机是先进科技的代表产品,然而过高的价格一度让它远离普通消费品市场。但科技的发展使数码相机也陷入了电脑式的迅速贬值的轮回。国内厂商的进入加速并加重了价格战的火药味。面对国外厂商的“跑马圈地”和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方正、清华紫光、联想等国内IT厂商终于出手了,纷纷推出自有品牌的数码相机并频繁打出价格牌。
2002年3月26日,方正推出一款面向家庭和网络发烧友的数码相机PhotoPower100,采用130万像素的CMOS图像传感器,价格仅售888元。率先攻陷了用户心理价格底线,直接引爆了数码相机普及化风暴。4月,紫光发布的数码相机Unis-DC4100具有130万像素的CMOS图像传感器,其图像分辨率能达到1280×1024像素,市场售价为860元;8月8日,联想展示了其售价为999元的130万像素带液晶显示的SoShow303数码相机。国内数码相机厂商纷纷表示:以“千元”价位为卖点的普及型数码相机正博得广大入门级用户的芳心。随着国内数码相机厂商的不断加入,低端个人、家庭数码相机在国内市场掀起普及风暴,个人和家庭用户成为数码相机市场增长的主要力量。
主流之争:数码相机回归“应用为本”
真正以“应用”把握主流,才能真正为主流“拥抱”。与以前“盲目追求高像素”不同,2002年的数码相机市场回归“应用为本”,由此激发并启动了潜力巨大的家用市场;家庭应用、商务办公、业余摄影所占比重迅速抬头,构成了2002年中国数码相机的主流市场。
对于普通的家庭消费者与个人用户来说,家庭用户对数码相机所提出的功能要求仅为简单的拍摄与短时间的摄影功能。随着用户对数码相机认知度的逐渐提高,他们的需求呈现结构化、个性化的趋势,产品的适用性受到更大的重视。消费者购买数码相机的价位主要集中在人民币2000元到5000元之间,数码相机的应用性,成为数码相机市场的主题。大多数家庭用户都表示,针对普通的摄影,100万—2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就可以相当好地满足要求,而一些发烧友选择的个人数码相机的分辨率也仅在200万—300万像素。因此,如果从像素级别来对主流产品作一个定位的话,100万—3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仍是未来家庭消费最主流的产品。
厂商方面,目前国内无论是老牌相机生产厂家凤凰、海鸥,还是电脑和家电厂家如方正、联想、清华紫光等30多家冲进围城的厂家,不得不面对的诸如技术积累不足、消费者盲目崇外等问题。围绕“应用”很多厂商做出尝试并取得可喜进步。例如下半年面市的“PhotoPower三剑客”完全反映了方正们对家用市场的“偏爱”和重视。毕竟,只有对现状及发展趋势做充分认识后,从大量用户需求出发能被大家接受的产品才谈得上主流,才谈得上数码相机产业的发展思路。从方正已经超额完成10万台的销售目标可喜信息来看,从应用出发国内厂商腾挪的空间仍很巨大。
与国外巨头继续“屯兵中国”相比,中国厂商也纷纷冲进数码围城,中国正成为世界瞩目的世界工厂。应该说正是民族厂商的进入才使中国的消费者第一次离数码相机这么近。在普及浪潮的背后,应该注意到的是穿过“像素攀高”和“高端即主流”的迷雾,中国的数码相机消费更加趋向关注适用性,日趋成熟。也正是因为红色兵团的开始风生水起,才使我们眺望数码生活的激情中增加了自豪的分量。相信,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