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是当代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从培育核心素养、核心价值角度,推进国家意识形态教育,提高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培养当代公民素养,这就彰显出培养正确的价值认同、强烈的法治意识、科学的理性精神和积极的公民参与意识成为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可见,《道德与法治》课以价值引领和实践导行为最核心的教育理念,是基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
一、活动探究结合深层情境教学
活动探究是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现学科教育目标的路径。《道德与法治》课的小组合作活动探究式教学,采用“情境设置→问题架构→小组讨论→师生释疑→总结提炼”的模式,将课堂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当中。
1.从碎片式情境向主题情境转化。情境教学已经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常态。教学中,教师主动将教学情境设计为前后照应、整齐连贯的主题情境系列。如《处处有竞争》一课中,把“成长与竞争→竞争有规则→规则需完善→人人守规则”四个角度整合为一个整体。《用心交友》一课设计为“诗人话友→慧心择友→诚心护友→真情惜友”四个环节。《时移礼易》一课用“感受礼仪→礼移原因→礼仪课堂→学以致用”四个环节来表达它的设计理念。《校园礼仪》以央视名牌栏目《朗读者》校园特别节目为载体,开设“开启礼仪之门→感受礼仪魅力→分享礼仪智慧”三个板块架构整个课堂。《了解我们的老师》一课的建构是“真想法(你了解老师的工作吗?)→心选择(你会选择机器人老师还是真实的老师?)→话真情(老师,我想对您说……)”,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通过以主题为中心、情境为载体、问题为桥梁、探究为途径的体验式教学,彰显了《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学科的本质特征,体现了知识逻辑的精心建构,使核心素养培育有了知识的载体。
2.具体情境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认知特点。《道德与法治》课的具体情境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喜闻乐见、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形式和内容出现在课堂中搭建师生沟通的良好桥梁,努力展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情境设计应符合三个条件:符合学生的知识积累,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课堂文化展现国学教育
课堂文化的营造,要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产生良好的课堂互动。植根中华文化的国学教育,能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中领略不一样的诗意课堂,彰显中国特色文化味。国学文化的行为渗透让人如临其境,如痴如醉!《校园礼仪》,教师用孔子与老子的交往故事开启礼仪之门,又列举出孔融让梨、负荆请罪、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传统典故来展示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灿烂历史。诗意课堂的出现了充分体现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教学方针指向。这不仅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也为课堂增添了浓浓的诗意。学生在这样极具文化情调的课堂里,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受了对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升华了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责任。
三、教学构思渗透科学理性精神
科学的理性精神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通过课堂情境和问题设计,可在活动探究中提升学生的辨别判断意识以及理性思辨能力。如《用心交友》中用一个课堂情景剧:妈妈和儿子小陈就能不能和旷课泡网吧、成绩下降的王华做朋友产生了分歧,母子分别征求学生的意见。有的同学说不能交,也有一部分同学说能交。如果此时老师引导学生得出“不能交这样的朋友”的结论,当然不利于培育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也不符合我们的核心价值引领的要求。教师对持“不能交这样的朋友”的同学表示理解,另一方面又从共生效应解释可以交像王华这样的朋友。随后老师直接问这样的问题:你不怕王华的缺点影响了你、同化了你吗?学生经过思考回答:可以帮助王华改正缺点。这样的课堂生成效果催生了下一个教学环节:诚心护友。学生不仅学会了理性地思考、科学地选择朋友,还坚定了帮助朋友的决心。《彬彬有礼》一课设计如下情境:一位同学总为同学们做这做那,却没有得到同学们的理解体谅,反而把她的帮助当作理所应当。这位同学的宽容和修养没有换来应有的尊重,如果你是这位同学你会怎么做?是要体现礼仪修养还是以暴治暴?经过小组讨论后同学们认为:不能忍气吞声,那样会成为被欺凌的对象,宽容应该有度。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也不能以暴治暴,因为礼仪不是以牙还牙。同学们理性的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了“宽容有原则,忍让有底限”,讲礼仪也要理性对待。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正反两面思考事物的发展,理性地判断和选择,这样的科学思维模式出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材的深度和教学的难度都在加大。老师要引领课堂教学从浅层走向深层,把浅层的解析升华为深层的思辨,把浅层的问题设计上升为深层的情境架构,把科学思考、理性判断内化为学生的自觉。
四、教学细节运用多元手段
教学细节完善与否往往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尺度。对教学细节的多元化设计反映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构思和独具匠心。精心设计课堂情景剧,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学生表演老师如何上课、表演下课时同学走廊里无意间的碰撞、表演同学之间的小矛盾等,有小情节、小台词,虽不精湛,学生却喜闻乐见,气氛活跃。组织有意义的课堂小组活动:桃花一朵朵的抱团游戏(未成功与同伴抱团的学生被淘汰)、用吸管传送鸡蛋的护蛋接力、扳手腕比赛、累纸牌塔游戏……正是这些小活动、小比赛、小游戏,让课堂动了起来、活了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合作、学会分享。
论文作者:林旭晖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课堂论文; 法治论文; 礼仪论文; 理性论文; 道德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