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常被应用于建筑结构施工中,其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裂缝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有效的避免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是当前施工企业和相关单位着重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不同角度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
引言
现如今建筑行业快速发展,诸多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被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为切实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必须要掌握混凝土施工处理关键技术,促进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顺利高效开展。因此未来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要对该项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逐步提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切实维护建筑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
1、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1 原材料选择
水泥宜选用525# 普通硅酸盐水泥,碎石则应选择花岗岩碎石(10~30mm),含泥量需控制在1% 以内,含泥量不应大于2.1%,通过0.3mm 的筛孔出沙率应保持在40~45%。为了确保混凝土温度,可适当加入一些粉煤灰,并减少水泥用量,水泥用量最好控制在450kg/m3,以延迟水化热高峰期,以利于混凝土强度增长,避免温度应力过大而出现裂缝。此外,还要在施工现场加强对混凝土的输送、调度与监督等工作,根据浇筑位置不同合理明确混凝土坍落度与等级,合理控制浇筑进度。
1.2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各自然层均需采取2次浇筑或1次浇筑,如采用一次性浇筑,可适当加快工程进度,但是需控制好浇筑速度,如在核心筒墙、柱混凝土浇筑到板、梁之后,可紧接着对楼面梁、板混凝土进行浇筑,不需要充分沉实,则中情况下很容易会造成墙、板浇筑后容易在浇筑完成后继续沉落,引发混凝土干缩裂缝的问题。所以,最好对墙、柱混凝土进行2次浇筑。
1.3 混凝土振捣
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时,应当以机械振捣的方式开展振捣工作,振捣时按照“快插慢拔”的原则进行。一方面可以防止表面混凝土先振实而与下层的混凝土发生一定程度的离析现象;另一方面可以使混凝土能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在对混凝土振捣点设置时,需要保证振捣点排列的均匀性,同时采取多点振捣的形式,避免出现漏振的情况。在分层振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振捣棒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一般控制在3~5 cm之间,同时需要注意振捣棒不得碰到钢筋、模板以及预埋件等。完成混凝土的振捣工作之后,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龟裂的现象,在混凝土振捣大约3~6 h后,需要用长刮齿按照标高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刮平处理,并在此基础之上用木抹反复搓压多变,最后用滚筒往复滚动,确保浇筑混凝土表面的密实性。
1.4 混凝土养护
在养护的过程中,主要的核心是防止混凝土表面的失水,补充早期混凝土水化使用的水分,并帮助水泥水化项目的进展。对于建筑墙体,最为困扰的问题的是塑料收缩裂缝。在以前的施工中,会采用二次收浆的方式,再配合养护以便阻止塑性的收缩裂缝产生。但是,如果目前施工过程中遇到风大、温度高的天气,水分蒸发量会持续增加,混凝土表面可能会出现裂缝,因此在结冰前必须再次涂抹面,以闭合裂缝。进入混凝土保护阶段时,首先要对雨季施工中浇筑的建筑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排水防护工作,冬天要防止混凝土冻结。在混凝土结冰之前,确保其抗压强度至少提升到5 MPa。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加强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
2.1 对材料进行严格把关
材料变异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强度,所以应严把材料质量关,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能入场,入场发现与原材料不符的情况及时汇报,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这里以水泥为例,其品种目前主要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矿渣硅酸盐水泥等,其中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的用量是最大的,站在抗碳化视角来看,如混凝土配合比相同,抗碳化能力最大的水泥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次之,最次为其他水泥。因为综合考虑到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在选择水泥品种时,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首选。
2.2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
混凝土浇筑前,首先需要对模板和钢筋进行清理,若浇筑时温度较高时,需要对钢筋和模板浇水,并在其上搭设遮阳棚,避免阳光直射,增加浇筑温度。混凝土浇筑时,采用连续分层浇筑法,分段分层进行浇筑,并对浇筑的混凝土厚度进行控制,每层浇筑厚度需控制在 20cm-50cm 范围内。浇筑必须在上一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并利用振捣棒对上下两层混凝土进行振捣,提高两层混凝土的结合度和密实度,振捣过程不宜过快或过慢,过快容易导致混凝土离析、泌水等,过慢则会导致上下两层混凝土不能紧密结合,出现分层,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混凝土浇筑时应计算好混凝土用量,避免因混凝土供应不足导致暂歇,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或因浇筑暂歇或机械故障导致冷缝产生,需要立即停止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浇筑强度达到技术要求后,对冷缝进行修护处理,避免裂缝的进一步扩大,完成后方能进行下一阶段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此外,在混凝土浇筑时,尽量避免在恶劣天气环境下施工,尤其是雨雪等天气,若有必要,需要及时做好防护工作,避免混凝土裂缝产生。
2.3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专业素质水平
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和监督工作,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准确的反馈和解决,避免返工现象的发生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施工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位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同时,还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监理人员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和奖惩机制,将责任具体到个人,既能提升工作积极性,又能充分的发挥监理人员质量监督和管理作用,促进工程质量的提升。另外,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专业素质水平的提升引起足够的重视,需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讲座,提升施工人员专业水平的同时,还要注重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其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使得施工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若遇到质量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或解决,避免因质量问题恶化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有效保障了施工现场的安全,为后续工程顺利有序的进行提供了保障。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建筑业取得了巨大进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基本的材料,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优缺点将对施工质量和寿命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科学有效地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金利建.高层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05):184.
[2]汪小康.高层建筑施工过程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17(12):88-89.
[3]陈卫国.关于房屋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探讨[J].居业,2017(12):106+108.
[4]田怀林.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裂缝原因及其防治方法[J].河南建材,2017(06):285+289.
[5]李昌会.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河南建材,2017(06):187-188.
[6]谢学伟.高层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其剪力墙施工[J].河南建材,2017(06):192-193.
[7]何刚.浅谈建筑混凝土结构抗裂施工技术[J].居舍,2017(24):15.
作者简介:刘路 男1989 籍贯: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 学历:专科 职称:助理工程师
论文作者:刘路,吴兴一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硅酸盐水泥论文; 水泥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