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与专业发展的思考_教学过程论文

高中生物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与专业发展的思考_教学过程论文

高中生物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与专业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论文,能力论文,教师论文,高中生物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章编号1005-2259(2009)12-0031-03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方面。现代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概括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等4个方面。提高教学能力和促进专业发展应该是同步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任教学科专业的发展和完善,对教学能力的提高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也会带动和促进学科专业的发展和完善。

随着我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吗?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了吗?高中生物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又如何?为此,我省开展了新课程教学调研、新课程优秀课堂教学评比和高中生物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展示等一系列的教学研究活动。从中发现教师的角色行为、知识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交往方式等方面已悄然发生了可喜的改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亟待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1)理解和处理教材、筛选和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2)教学设计、对教学进行科学策划的能力;(3)课堂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教学内容的能力;(4)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5)帮助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6)对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反思的能力。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分析,提出了以下建议,与大家共同探讨。

1 解读和处理教材、筛选和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

新课程教材观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正确的教材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机械再现文本内容及编者意图,应该把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平台。教师应该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呢?

1.1 准确解读教材

解读教材应该包含5个方面的要求:(1)理解所教内容,以防止教学过程中出现知识性错误;(2)理清所教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3)认识所教知识对学生今后学习的作用,分清是铺垫性知识还是核心知识;(4)明确所教内容的重点和难点;(5)思考学会新知识所需要的程序、过程和方法。

1.2 灵活处理教材

灵活处理教材是教学摆脱程式走向创新的前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预习时对教材的感受处理教材;根据教材重点和特点处理教材;根据不同课型的教学目标处理教材;对教材内涵进行合理的挖掘和延伸;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和拓展;优化和选择“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1.3 合理整合教学资源

把课内外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是教师基本功的拓宽和深化。教师应该精心准备与教材有关的阅读材料,而不是让教材主导课堂。教师应提供补充材料,如最新的生物科学发展信息、生活实例以及其他独特的资料,以此丰富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的精心准备和补充材料能使学生对课堂学习更感兴趣。

处理教材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以核心内容的教学为基础;(2)尊重教科书的呈现方式;(3)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开展;(4)处理好知识点与知识体系的关系;(5)突出生物学科的特点,注重生物学史的学习和实验的重要地位。

2 “为学习而设计”,对教学进行科学策划的能力

教学设计要科学的根本含义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美国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罗伯特·加涅说的一句名言:“为学习而设计”。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改精神,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的发展。从教学理念、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包括教学评价)等方面来科学设计。新课程的教学设计着重要解决以下5个方面的基本问题:(1)从三维目标来考虑,希望学生真正学到什么?(2)学习环境中是否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指导和支撑?(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4)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教学的价值及其与生活的相关性?(5)如何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 转变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走向动态生成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的现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实现这样的改变,必须处理好以下3对关系。

3.1 处理好接受式教学方式与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关系

3.1.1 正确运用接受式教学方式,教师必须精讲。转变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不能否定和排斥教师的讲授,而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讲授指点与学生的思考操练的关系,关键在教师该讲什么?什么时候讲?归纳起来,大致包含以下几种情况:(1)当学习需要某种知识背景时(没有背景就无法理解),教师应当适时介绍;(2)当新知不能被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接纳时(学习新知时没有找到与旧知的联系),教师应当唤醒学生记忆,为新旧知识搭桥;(3)当学生碰到疑难自己又不能解决时,教师应当给以点拨,或者提示思维的切入口,或者指点排除思维障碍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4)当学生学习不够灵活,不能举一反三时,教师应当通过联想、类比、推演等,引导学生触类旁通,迁移知识。

3.1.2 要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师要通过向学生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和调查的环境,给学生以亲自调查新概念和理解新信息的机会。教学中,教师必须确保教学活动对学生具有挑战性,使学生会被他们自己或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所激励。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式、创造性地探求知识的方式。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和明确问题、形成假设、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以及测试假设、得出结论等5个方面。探究课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如有指导的探究,是指教师先向学生提供资料,然后向他们提出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答案、结论、认识或解决办法;而非指导性或开放性探究方法中,学生需要对检验数据、目的或事件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教师组织好探究性学习应注意:(1)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2)探究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课堂氛围;(3)探究活动中应重视科学知识、概念、原理的深入学习;(4)探究活动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探究性学习的优点是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也获得了有关的技能。

合作学习是一种将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按照具体的教学任务组成在一起进行学习,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支持和帮助的方法。合作学习的每一堂课都应包括5个基本因素:(1)积极的相互依赖。学生感到自己对组内其他成员的学习负有责任。(2)面对面的互动。学生在一个3人~5人的小组内学习,因此他们有机会解释他们为什么想到学习、怎样学习。(3)责任落实到人。每个学生必须对分配给他的学习任务负责。(4)人际和小组交流技能。要教会每个学生有效交流的技能、保持尊严的技能和一起解决冲突的技能。(5)小组评议。每个小组要评估他们一起学习的效果,探讨如何改进小组活动的效率。合作学习的优点是不但能使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积极的影响。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学生可以形成更好的人际互动关系,同时,学生对待学科或课堂体验的态度更加积极主动。

3.2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教学的本质显示,课堂教学应该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要达到这个境界,教师应该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树立“预设服从于生成”的意识。课程预设要有针对性,预设要有情境性,预设在实施过程中要有灵活性。二是把学生思考中有价值的东西作为“生成”的契机。哪些是学生思考中有价值的东西?对问题有独到的而且是正确的见解;对问题有与老师及其他同学不同的理解;对问题的认识有片面性甚至错误,都是学生思考中有价值的东西。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评判学生回答的对错,而在于发现学生思考问题的链条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因为教学不是简单地纠正错误结果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引导探究思路的过程,是学生的多元思考的过程。

3.3 处理好“学会”与“会学”的关系

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学生学会知识,提高能力,更在于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把教学的着力点从“学会”转向“会学”,应该着力培养学生认识和反思学习过程的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以及比较、联想、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4 及时回顾总结。对教学进行反思的能力

教师反思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是从整体着眼,即对一节课或一个模块的教学进行整体的解剖;二是从局部着眼,即对课堂教学的某一个内容的处理、某一个环节的安排、某一个方法的运用等涉及局部的教学进行思考。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时,要有现代教育理论和课改新理念的指导;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评价;要用文字记录自己教学反思的成果,如在教案的“教学后记”中写简短的着眼于局部的反思文字,或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写教学反思的文章,甚至写规范的以教学反思为中心的教学论文。另外,一线教师更应该在生物学科组内对课堂教学研讨进行反思,因为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合作学习,教师更应以身作则,进行合作性教学研究。

5 学习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对教学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生物教师不仅在自己任教的生物学科专业上有所拓宽和加深,而且与相邻的学科专业能有机地沟通和联系;学科教师不仅是一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而且是能够按照教育规律进行教科研的学科专家。

首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更新观念,用现代教育理论和课改新理念指导教学。教师要树立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树立教学必须开放的理念;树立教学必须创新的理念。

其次,教师要努力开展教科研工作。一线教师的教科研应该与自己的学科专业,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可以紧紧抓住以下方面进行研究:(1)对课程的宏观研究;(2)对教材的具体研究;(3)对教学实践的研究;(4)对教师和学生的研究;(5)对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6)对现状的调查研究;(7)对测验与评价的研究。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若能多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研究,何愁找不到课题?脚踏实地去做,又何愁做不好?“不想做,你会找到一个借口;想做,你会找到一个方法”。

提高教师的新课程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诸多内涵中关键是“学习”。教师自身要有学习充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平时挤出时间联系教学实际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学习,认真阅读《中学生物教学》《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和《生命世界》等专业杂志,拓宽和加深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暑假利用完整的时间读一两本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专业的著作,使自己的新课程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专业不断发展,从而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专家型教师。

标签:;  ;  ;  

高中生物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与专业发展的思考_教学过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