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技术与管理策略论文_刘全政

试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技术与管理策略论文_刘全政

安康市汉滨区水利技术工作站吉河区域安全供水分站 陕西安康 725009

摘要:现如今,我国社会更加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农村饮水安全能够充分帮助国家改善民生,进一步对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与进步,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为此,政府有关部门必须要强化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在实践中积极主动的探究可以施行的管理方式,增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水平,大限度的保护村民用水安全。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技术与管理策略进行了有效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供水;建设技术;管理策略

引言

只有提升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质量,才能够提高农村人民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优化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生产效率的提升、完善农民的基础设施,让我县农业生产快速发展,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因此,需要致力于发现当前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行处理。

1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概述

根据中央、省、市有关规定及文件精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过多年的建设努力,从分散到集中,从打井到水厂工程,从村级到乡镇供水,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建设思路。不论是工程标准、工程质量,还是工程形象,都有较大的变化,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同时,对农村及乡镇的居民生活饮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为了规范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卓有成效,农村根据国家发改委、水利部颁布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订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从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安排原则、资金筹措、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建后管理与维护等6个方面落实了22条实施细则,提供了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办法。

2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工程涉及范围大,工作人员管理难度大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范围通常都是集镇或单村。尤其是在一些山区、地形复杂的地区,居住分散,还有单庄独户,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难度大,投资高,不好管理。有的居住在高寒阴湿区冬季易发生冻管现象,影响吃水,规模供水仅仅是一少部分地区,很多都是联户、联村等多元化管理方式,工作人员工作量大,管理任务艰巨,不能切实有效的建立科学管理系统。与此之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后,很多都是村级或者乡镇自行管理,管理人员数量不足、专业能力差等问题都会对安全工作产生极大的影响。有的乡镇管理工作进行时,还会出现无经费等情况,造成设备工程维修难度大,管理问题尖锐,长久以往,造成的恶性影响更加巨大。

2.2给排水工程不到位

1)农村供水、排水工程规划不统一。由于农村建设本身是相对分散的,即使村和村庄集中在行政部门,村庄的建设也很难按比例进行,使农村供水和排水在布局中相对分散,难以系统化。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城市污水可以简单地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并可能被输送到相应的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农村污水覆盖范围广泛,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农村污水不仅具有生活污水、现代工业产品等洗涤剂的排放,在田间灌溉中也存在化肥、农药和有机物污染等问题。污水量、废水种属差异较大,整体呈现出分散,在特性多样,复杂,变化较大,很难采用统一的一套固定的处理模式。

2.3部分乡镇管网覆盖率低

有些乡镇给水管网并没有入村,不利于村民生活。部分自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标准较低,使用主管多为塑料管,且埋管较浅,也无长远的线路规划。部分偏远农村地区没有给水管网布设。同时、农村供水管理人员技术不高,对设备的维修、保养不够。由于农村地区资金缺乏无力更新供水管道,一些供水管道老化,供水时管道内的锈蚀物脱落,随自来水流出,造成自来水二次污染。

2.4农村地区缺乏对水质的监控

大多数农村政府对于水资源并不是特别重视,因此在水质监控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村政府管理人员将大量精力都放置在别的项目上,疏忽了对水质的管理,农民们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意识比较浅薄,因此就形成了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情况,对农民们的生活用水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为了确保农民们的身体健康,村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重视水质的监控管理,这样才能够让人们饮用干净的水。

3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技术与管理策略

3.1明确目标,保障进度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明确保障群众有安全水喝是脱贫目标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供水规划按照上级要求,明确到2020年全面完成在全市范围内自来水实现“户户通”的目标。完善水厂的工艺提升,改善出厂水的品质;完成乡镇的自来水管道入户工程,实现全区范围内所有农户自来水管道入户,优化供水管网,减少管网漏损,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彻底解决。

3.2落实工程运行管护机制

督促各地进一步落实“三个责任”和“三项制度”,使工程管护有机构、有人员、有措施、有经费。建议在建立省级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和公益性岗位补助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农村饮水工程良好运行并发挥效益。

3.3加强水质监测和水源地保护

督促卫生健康部门加强农村生活饮用水和小水窖水质监测工作,在县级已建成水质检测机构的基础上,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污染治理体系。同时,还需逐步加大《水法》的落实与执行力度,严禁周围企业直接排放工业废水,对污水流向加以疏导,以免废水污染村米地下水源;地方政府需成立供水水源保护区,引导村民展开生态农业建设,以此来避免地下水源污染,确保村民用水的安全与充足。综合新建、改造、配套、加强水源安全保护、水质质量检测、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提升农村水厂建成达标率,保障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努力做到由当前基本满足安全饮水的需求向全面普及推广提供安全饮水的转变,实现粗放式管理向源头、龙头安全维护体系建设的转变。

3.4加强给水管网规划

1)农村排水系统。村庄常常散布在有一定起伏的地貌上。排水系统的布局需要适应当地条件,并根据污染源、污染程度和被污染水体类型确定布局方式。天然雨水排泄物布置在直线上,布置在地面相对倾斜的区域;排水管通常以最短距离直线排入水体;每户家庭的生活污水更加分散复杂,需要分布式布置,从而在主干道上分布多个分支管,集中处理污水。总体原理是布线成网,优先焦点。2)农村污水处理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合理的污水处理可以保证一个良性的水循环。污水处理的分类和生活垃圾的分类一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含有机污染物的污水采用厌氧沼气池处理,厌氧沼气池含有有机养分,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能量,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雨水可以通过物理手段被简化,使用化学物质或生物澄清,过滤,消毒方法,重新进入供水系统,形成可用水。

3.5改善供水模式,向城乡一体化供水模式发展

传统的供水系统中,城市供水和农村供水都是独立存在的,并且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中,基本都是仅仅解决了农村居民的饮水问题,在用水质量、水量、水压等方面的保护措施不强,存在很大的城乡供水差别。现实工作中要推行农村用水工程建设,统筹发展水资源,要按照人口分布和水资源分布态势,决定供水需求,突破传统的行政区界限。管理时,要使用为严格的水资源控制准则,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水资源控制规划,切实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用水效率,大力改善现如今农村水资源过度发开和水资源浪费以及水污染严重的问题,要充分增加对水环境的保护力度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还要积极主动强化水政监督队伍的建设,让其能够监督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把解决人民群众用水放在首位,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3.6人工智能技术在农村供水工程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当前,人工智能主要应用于认知自动化、认知参与、认知洞察力等三大领域。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农村供水工程现代化建设管理需求的增加,迫切需要将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应用于农村供水信息系统建设中,以高系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人工智能可贯穿于农村供水取水、输水、净水、配水全流程,以其技术优势提升农村供水技术水平,实现智能化的动态管理。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农村供水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认知自动化具体可体现在水质检测报告、工作巡检单等文件图像智能识别转录功能等,极大简化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认知参与具体可体现在语言控制净水生产工艺的指令识别和处理等。认知洞察力则是在农村供水领域最为核心和关键的,具体可体现在保障水量、水压的供水调度方面的应用,水质预测及其水处理工艺环节的反馈控制方面的应用,以及管网漏损监控的供水安全事件与预警方面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因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可提升整个供水生产技术水平,实现智能化的动态管理,减轻供水生产劳动强度。在设计阶段,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农村供水工程取、输、净、配全流程,如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用水量预测和取水调度中,将人工智能调节器应用于泵站节能运行调度中,将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于水质指标预测分析及水处理药剂智能投加中,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分区计量和漏损预警中。在建设过程中,选用人工智能调节器和控制器对制水生产和输送过程进行监控,如AI-808调节器、人工智能PID控制器等设备。在管理过程中,将人工智能图像与语言识别应用于业务管理与设备运行操作中,提高运行管理的方便程度。

3.7借助物联网技术,以智能测控强化城乡供水监管

通过应用数字核心技术,对农村供水泵站、蓄水池、管网等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改造,集成建设、管理、服务等信息系统,统一泵站、管道、蓄水池、终端水表数据接口,为农户配装智能水表。信息化系统(水费计收管理系统、调度中心、人饮门户、一张图、APP、自动化监控、工程运行管理、水费管理、物资管理以及支撑平台和数据中心)全部完成,打造了城乡供水智慧监管新格局。

3.8加大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投资

大多数农村地区经济比较贫困,在供水工程建设时,经常会出现资金不稳定的情况,无法确保最终的工程建设质量,这都是由于我区资源分配不均匀所导致的。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大多数资金都是区定补助,但是农村地区需要补助资金的方面有很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鼓励社会上一些优秀的企业家们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中多投入一些资金,为农村地区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确保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质量,为我县农村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实施脱贫攻坚,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立足于生态扶贫理念,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用战略性的方法来推进供水工程的开展,充分调动农民们的积极性,为农民们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通过供水工程的建设来改善农民们的家园,共同走向小康社会。在决策时进行社会调研,充分考虑到本地农民的意见,确保水利工程建设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影响降到最低。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确保资金和人才充足,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切实改善农村人畜饮水质量[5]。

3.9提高用水效率节约用水

提升用水效率,亦是提升农村用水安全的重要方面,尽管目前有些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已经愈发严峻,但是对于农村地区而言,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依旧突出,用水效率低下,灌溉技术落后,因此,应当鼓励农村人口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进一步建立科学良好的供水体系。在农村用水日益紧张的今天,节约用水是提高农村人畜用水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结束语

总之,农村饮水安全是重要的民生工程项目,由此而带来的不完全因素,无非集中在工程设施建设、水质安全保障、工程维护管理等几个方面。对此,必须要以惠民为工程最终出发点,注意健全农村供水管理机构,完善农村供水管理体系,合理饮水工程管理运行保障机制,推进水质监测体系建设,依法划定水源安全保护范围,进而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长效管理。

参考文献:

[1]黄斌.我国农村供水工程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09):88-89+93.

[2]徐佳.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状况及发展模式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6.

[3]李艳.农村供水工程系统协同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6.

[4]金丽,冷曼曼,李庆国,李斌.农村供水安全预警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水利,2015(05):20-22.

[5]王文芬.农村饮水安全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网优化方法与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4.

[6]周青.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3.

[7]刘学.农村集中供水管理模式与运营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2.

[8]何莲.农村供水工程评价相关技术研究[D].扬州大学,2011.

[9]何莲,程吉林,张汉松.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规模效益的优化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1,30(05):7-11+16.

[10]翟浩辉.农村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J].中国水利,2003(23):6-10.

论文作者:刘全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试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技术与管理策略论文_刘全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