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地区过敏性疾病致敏原调查及免疫治疗疗效观察

珠海地区过敏性疾病致敏原调查及免疫治疗疗效观察

翁晖[1]2004年在《珠海地区过敏性疾病致敏原调查及免疫治疗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 调查诱发珠海地区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致敏原种类;比较变应原免疫疗法治疗珠海地区慢性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叁种过敏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免疫疗法及常规药物疗法治疗珠海地区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于2002年10月至2004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皮肤科过敏反应专科门诊用致敏原皮肤试验法对珠海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及当地植被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进行慢性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叁种过敏性疾病患者的病例收集、致敏原皮肤试验及变应原免疫疗法治疗;进行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病例收集,并分别进行致敏原皮肤试验、变应原免疫疗法及常规药物疗法治疗。 结果 1.致敏原调查: 1) 珠海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皮试阳性率较高的吸入性致敏原主要为尘螨64.29%、室内灰尘50.65%、刺苋菜花粉50.22%、春季花粉45.24%、霉菌42.21%等;食物性致敏原主要为虾44.59%、蟹38.96%、菠萝22.51%、草菇20.99%、芒果20.33%等。 2) 台湾相思在珠海地区分布较广,占林地总面积的14.86%。 3) 珠海地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春季花粉、霉菌的皮试阳性率较广州患者高,两地的阳性率经卡方检验分别为(x~2=18.15,P<0.001)及(x~2=11.33,P=0.001),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2.免疫疗法的疗效观察: 1)变应原免疫疗法治疗叁种过敏性疾病的有效率依次为慢性 尊麻疹91.35%、过敏性支气管哮喘86.54%及过敏性鼻炎 77.50%,叁组的有效率经卡方检验(xZ=10.80,P=0.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用R*C表的分割x’检验,结果显示慢性尊麻疹与过敏性支 气管哮喘两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Z=1 .03, P=0.309);两组合并后的有效率与过敏性鼻炎组相比,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x’二 10.06,P=0 .002)。 3)局部反应的发生率为慢性尊麻疹组6.17%、过敏性鼻炎组 5.0%、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组5.77%。 4)全身反应的发生率为慢性尊麻疹组1.85%、过敏性鼻炎组 3.33%、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组3.85%。 5)发热的发生率为慢性尊麻疹组1.23%、过敏性鼻炎组0.83%、 ·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组1.92%。 6)叁组治疗后无困倦及恶心。 7)叁组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GPT)及肾功能(BUN) 无明显变化。3.免疫疗法及常规疗法的对比观察: l)变应原免疫疗法治疗慢性尊麻疹的有效率为91.35%,常规 疗法组的有效率为71.43%,两组的有效率经卡方检验 (xZ二20.3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免疫疗法组的局部反应、全身反应及发热的发生率分别为 6 .17%、1 .85%及1 .23%。 3)常规疗法组的困倦、口干及恶心的发生率分别为20.71%、 15.71%及0.71%。 4)两组的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GPT)及肾功能(BUN)无 明显变化。 结论 珠海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皮试阳性率较高的吸入性致敏原主要为尘蜡、室内灰尘、刺觅菜花粉、春季花粉、霉菌等;食物性致敏原主要为虾、蟹、菠萝、草菇、芒果等;刺觅菜及台湾相思花粉为珠海地区的主要致敏花粉;珠海地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春季花粉及霉菌的皮试阳性率显着高于广州地区。 变应原免疫疗法治疗慢性尊麻疹、过敏性鼻炎及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叁组疾病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尊麻疹与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两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合并后的有效率显着高于过敏性鼻炎组:叁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反应及全身反应,发生率较低。 变应原免疫疗法治疗慢性尊麻疹的有效率显着高于常规疗法组;免疫疗法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局部反应及全身反应,发生率较低;常规疗法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困倦及口干,发生率较高。

赵弦[2]2005年在《黄芪脱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文中指出变应性鼻炎(AR, allergic rhinitis),是世界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之一,尤其在美国,其中又可分为长年性发作、季节性发作,或在气候突然变化,或在吸入异样刺激物时发作;往往因病情反反复复,不易控制,造成病患的身体不适,因而影响病人的社会生活、影响学习和工作,造成家庭和社会负担,正日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所以,积极开发防治AR的药物有重要意义。周平安老师治疗变应性鼻炎之多年临床经验,证实以中药治疗此病,可取得良好的疗效。黄芪脱敏汤是周老师累积多年临床经验所拟定的,主要是针对变应性鼻炎基本的病因病机. 本文观察了黄芪脱敏汤对AR动物模型的保护作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其造型大鼠模型的作用,并分析了其作用机制,为黄芪脱敏汤临床用于AR提供了可靠的实验依据。并且在美国进行黄芪脱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80例疗效观察和320例流行病学调查。实验观察1. 黄芪脱敏汤对变应性模型大鼠的影响研究 观察黄芪脱敏汤对AR模型大鼠鼻部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及测定黄芪脱敏汤对AR模型大鼠血和鼻粘膜中组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脱敏汤大、小剂量组不同程度改善 AR模型大鼠的病理变化(P<0.05)。对大鼠病理变化分级打分,可见黄芪脱敏汤大、小剂量组大鼠病理变化明显减轻(P<0.05)。黄芪脱敏汤大剂量组大鼠血中组织胺含量明显减少,黄芪脱敏汤大、小剂量组大鼠鼻粘膜中组织胺含量明显减少(P<0.05)。2. 黄芪脱敏汤对AR 大鼠T 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和IgE 调节的影响研究 采用2.4-二硝基氯代苯致敏建立实验大鼠AR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APAAP)、放射免疫法(RIA)和酶联免疫(ELISA)法研究测定AR大鼠动物模型治疗前后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状态,血清总IgE的水平及TH1/TH2的代表因子IL-12、IL-4的水平。结果表明,黄芪脱敏汤大剂量组可显着降低AR模型大鼠血清总IgE含量(P<0.05)黄芪脱敏汤抗AR作用机理之一可能与其抑制血清中总IgE含量有关。黄芪脱敏汤大剂量组可显着增加AR 模型大鼠外周血CD4 阳性率(P<0.05);黄芪脱敏汤大、小剂量组有增加模型外周血CD8阳性率的趋势,但同造型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黄芪脱敏汤大剂量,鼻渊舒,CPM 可显着增加AR模型大鼠外周血CD4/CD8比值(P<0.05)。提示黄芪脱敏汤抗AR作用机理之一可能与其调节CD4/CD8平衡有关。黄芪脱敏汤大、小剂量组降低AR模型大鼠血清IL-4含量,

郅莉莉[3]2015年在《屋尘螨皮下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疗效及生活质量的评估》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最常见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多因素疾病。AR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学习和工作期间效率降低甚至缺席、睡眠问题、以及引起负面情绪的反复发作。屋尘螨过敏(House dust mite, HDM)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我国最主要的吸入性致敏原是粉尘螨和屋尘螨,HDM过敏是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起因,是引起变应性鼻炎和变应性哮喘的常年性症状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讨尘螨引起的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应用屋尘螨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 SCIT)的临床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接受皮下免疫治疗的儿童变应性鼻炎,其中男38例(79.17%),女10例(20.83%),年龄中位数是8.5(6.0-11.0)岁。合并哮喘患者44例,所有患者完成2年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采用前后自身对照的方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半年、1年、2年评估每位患儿的鼻部症状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 TNSS)和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儿童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Pediatric 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PRQLQ)儿童哮喘生活质量问卷(Pediatric asthma quality of lifequestionnaire PAQLQ)。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在皮下免疫治疗半年、1、2年后的鼻塞、鼻痒、喷嚏、鼻涕以及患者鼻部症状和鼻部VAS症状计分与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半年、1、2年叁个时间点之间随着疗程延长症状逐渐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鼻塞、鼻涕这两大症状在2年疗程结束后几乎不再出现;治疗前PRQLQ症状得分为4.00(3.36-4.30),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治疗半年后、1年、2年的评估得分明显降低分别是2.83(2.20-3.26)、2.30(1.96-2.78)和1.87(1.6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调查问卷5个维度之间得分也存在明显的降低趋势。当这叁个治疗时间点之间得分进行比较时发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得分逐渐在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在明显改善;治疗半年后伴有哮喘的AR患儿PAQLQ分数(包括情感、活动、症状叁个维度)较治疗前得分增高,对患者的生活困扰减轻,同样的改善的趋势也发生在AR患儿治疗1年后、治疗2年后(P<0.05)。并且叁个治疗时间节点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哮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困扰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改善。结论SCIT是治疗AR儿童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明显地改善AR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

韩勇[4]2008年在《石河子市区叁年级小学生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调查石河子市9~10岁儿童变应性鼻炎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设计“石河子市儿童呼吸道疾病问卷调查表”。2008年7月10~25日间组织本专业医护人员10人左右到市区12所小学叁年级(9~10岁)学生收集原始资料,调查2300名学生。调查分叁阶段,问卷调查阶段、根据问卷结果筛选变应性鼻炎可疑对象并进行专科检查予以确诊阶段、对变应性鼻炎作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以了解常见变应原种类。变应性鼻炎诊断依据2001年ARIA(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国际标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发放问卷总数为2300份,回收2211份,应答率96.1%,有效问卷2205份,有效率95.9%。石河子市9~10岁儿童变应性鼻炎现患率为12.56%(277/2205),其中男11.34%(124/1093),女13.75%(153/1112),男、女发病率无差异( x 2=2.924,P>0.05);按ARIA标准:持续性44%(122/277),其中轻度39.7%(110/277)、中-重度4.3%(12/277);间歇性56%(155/277),其中轻度40.4%(112/277)、中-重度15.5%(43/277)。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为65.5%。常见变应原依次为蒿和屋尘螨。在变应性鼻炎危险因素中,5.4%(15/277)的患者伴有支气管哮喘,25.3%(70/277)的患者有家族史。结论石河子市9~10岁儿童变应性鼻炎现患率为12.56%,初步了解石河子市变应性鼻炎流行病现状,为变应性鼻炎标准化防治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肖艳春[5]2011年在《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型研究及家族史的相关调查》文中认为变应性鼻炎属于中医“鼻鼽”的范畴。随着工业化的进展、现代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呈全球性增长趋势。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研究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学特点,了解深圳地区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候的流行规律,以及相关的致病因素,进一步补充深圳地区AR流行病学资料的同时,着重分析其家族史特征,以期指导AR的一级预防和临床治疗通过调查发现,深圳地区变应性鼻炎主要为常年性持续性,初发年龄大多在15-25岁之间,以肺气虚寒型最多见。肾阳不足型与其他叁型相比较其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本研究表明鼻鼽以虚证为主,其病主要在肺,与脾、肾相关,亦体现了“久病及肾”的观点,这为“鼻鼽”的临床辨证分型提供了依据。肺、脾、肾叁脏功能失调,以致气虚不能卫外,复感风寒外邪、异气之邪侵袭鼻窍而导致鼻鼽发作。肺脾肾气(阳)虚是其根本:风寒、异气是导致本病发作的诱因。调查结果同时发现,深圳地区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尘螨、霉菌,最常见的食物组过敏原为鱼虾蟹。其过敏原分布特点考虑与本地区特征性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关,提示我们经常开窗通风,勤换晒衣被,可有效减少该类过敏原诱发变应性疾病的可能。调查还发现,除变应性鼻炎外,并发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皮肤病等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家族史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单纯变应性鼻炎患者,且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肤病叁者皆有的患者其家族史高达70.2%,提示特应性个体的患者有成为特应性综合症的倾向,在我们诊治变应性鼻炎患者时,应足够重视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在针对疾病危险因素进行的研究中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个人哮喘病史、个人过敏性结膜炎病史、家族哮喘病史、家族过敏性鼻炎病史是变应性鼻炎的危险因素,其中个人哮喘病史的比率最大,进一步论证了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属“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概念,提示在临床中应注意变应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的诊治。

彭玥[6]2015年在《变应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疗效分析及其血清sIgG4的变化》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的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为AR患者SIT治疗提供参考依据。2.探讨SIT治疗对患者血清特异性Ig G4(specific Ig G4,s Ig G4)的影响,分析s Ig G4对AR的诊断、疗效判断、估计预后意义。方法:1.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AR患者51例为研究对象,51例患者治疗前检测血清s Ig E抗体及皮肤点刺试验(SPT)。2.患者均经1年的安脱达标准化屋尘螨变应原制剂的特异性免疫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初始完成后(17周)、1年时(51周)的症状体征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VAS评分。3.通过疗效评定公式得出患者治疗疗效,比较患者治疗前、初始完成后(17周)、1年时(51周)疗效。4.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其不良反应,分析患者依从性,记录中断治疗原因。5.抽取治疗前、初始完成后(17周)、1年时(51周)患者血清,应用Ig G4-Elisa试验检测患者血清s Ig G4抗体浓度。比较各时间点血清s Ig G4浓度变化,分析各时间点血清s Ig G4与症状体征评分、V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51例AR患者全部完成SIT初始治疗,疗效评定:总有效率70.6%(36/51),显效2.0%(1/51),有效68.6%(35/51),无效29.4%(15/51)。34例完成1年治疗,总有效率94.1%(32/34),显效17.6%(6/34),有效76.5%(26/34),无效5.9%(2/34)。2.经SIT初始治疗,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SIT治疗1年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VAS评分较治疗前、初始完成后显着降低,叁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检测依从率为66.67%(34/51),中断治疗原因,其中对治疗缺乏信心有64.71%(11/17),经济因素17.65%(3/17),工作学习原因11.76%(2/17),不良反应5.88%(1/11)。4.51例患者共接受注射1166次,局部不良反应率11.49%(134/1166),全身不良反应率为1.81%,无1例患者出现致死性不良反应。5.治疗前血清s Ig G4为(135.22±85.63)、初始治疗完成后为(309.38±233.47)、1年后为(570.79±331.55)叁个时间点的浓度是递增的,两两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血清s Ig G4浓度在完成初始后、1年后与相应时段的症状体征评分(R=-0.676,P<0.001;R=-0.875,P<0.001)、VAS评分(R=-0.544,P<0.05;R=-0.875,P<0.001)呈负相关。结论:1.尘螨是AR患者的主要吸入性的变应原。2.经过1年SIT治疗,患者的症状体征评分、VAS评分逐渐降低。3.免疫治疗可使AR患者血清s Ig G4浓度升高。1年内SIT治疗时间越长,血清s Ig G4浓度越高,AR患者症状体征评分下降。s Ig G4可作为客观评估免疫治疗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的血清免疫学指标。4.安脱达标准化变应原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从根本上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困扰患者的鼻部症状,可作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常规方法。5.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完成免疫治疗的整个疗程,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治疗的疗效。

曾蔚筠[7]2002年在《应用免疫化学技术对国内尘螨变应原提取液的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采用几种常用的免疫化学方法分析国内几个有代表性生产单位的尘螨变应原提取液的质量,以寻求一种符合WHO标准,适应我国需要的变应原提取液的质检方法,经比较并寻找国内一种更符合WHO标准的变应原。 【方法】SDS-PAGE电泳按分子量大小分离各样品的成分,并得到各成分的分子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分离后各成分的抗原性;ELISA比较各检测样品与标准品(ALK)的总生物效价。 【结果】经SDS-PAGE分离后,广医二院和上医的样品各得到叁个条带,分子量分别为14KD、18KD、25KD和14KD、20KD、58KD,协和医院和武昌铁路医院的样品没有任何条带;用免疫血清进行的Western-blotting检测到SDS-PAGE显示的所有条带,对照兔血清在该实验中未能检测到任何条带;标准品采用ELISA绘制标准曲线,各样品与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检测样品未能够达到其标签所标示的含量,用兔抗尘螨血清进行ELISA检测国内四家抗原的标示含量相当于标准品含量的比值,分别为:广医二院的样品100%,协和医院的样品12.4%,上医的样品25.2%,武昌铁路医院的样品14%;其中广医二院样品活性最高。 【结论】各厂家尘螨变应原在致敏蛋白含量、成分及总生物效价等方面均与其标示不一致,其中广医二院的样品在组成及主要致敏蛋白方面与WHO的标准较相近,但含量亦未达到所标示的含量。本课题所采用的方法是一种较精确、易开展、可重复、成熟的实验技术,有利于我国变应原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1]. 珠海地区过敏性疾病致敏原调查及免疫治疗疗效观察[D]. 翁晖. 第一军医大学. 2004

[2]. 黄芪脱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D]. 赵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

[3]. 屋尘螨皮下免疫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疗效及生活质量的评估[D]. 郅莉莉. 山东大学. 2015

[4]. 石河子市区叁年级小学生变应性鼻炎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韩勇. 新疆医科大学. 2008

[5]. 变应性鼻炎中医证型研究及家族史的相关调查[D]. 肖艳春.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6]. 变应性鼻炎皮下免疫治疗疗效分析及其血清sIgG4的变化[D]. 彭玥. 暨南大学. 2015

[7]. 应用免疫化学技术对国内尘螨变应原提取液的比较[D]. 曾蔚筠. 暨南大学. 2002

标签:;  ;  ;  ;  ;  ;  ;  ;  

珠海地区过敏性疾病致敏原调查及免疫治疗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