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新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简要评价_农业论文

印度新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简要评价_农业论文

印度农业新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简要评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主要内容论文,简要论文,新政策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33/37-0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4-1508(1999)02-0030-04

综观独立以来印度农业的发展及粮食问题的解决,可以发现其与政府的直接干预密不可分。这种干预可概括为如下方面:一是实行土地改革,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二是对农业投入实行财政补贴,扶持农业发展;三是重视农业科研教育,促进农业新技术推广;四是建立农产品收购与分配系统,谨慎平衡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但国家对农业发展的过多干预,不仅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而且与市场经济改革背道而驰。同时,印度政府为90年代农业发展制订的宏伟规划,要求牛奶、家禽、蚕茧、棉花、种植园作物及海洋渔业等的产量都增加1倍,油料作物增加750万吨,蔗糖增加2600万吨,粮食产量达到2.2亿吨,淡水鱼产量达到450万吨,水果产量增加50%,农产品出口增加1倍以上(注:印度政府:《1992年印度农业调查》第15页。)。为此近年来印度政府先后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某些重要调整。

一、印度农业新政策的主要内容

从90年代初以来的国大党拉奥政府,到90年代中期的联合阵线高达政府和古杰拉尔政府以及印度人民党瓦杰帕伊政府,都对印度传统的农业政策有所调整,从而构成了印度农业新政策的主要内容。

1.取消对农产品贸易的限制。过去,在农产品短缺的情况下,印度曾对农产品的国内贸易实行诸多限制。首先是规定某些农产品如稻谷、甘蔗等只能由国家收购。其次规定某些农产品只能由邦政府收购。如马哈拉施特拉邦规定棉花只能由邦政府收购。再次是规定某些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如小麦、大米等。最后是禁止粮食区际贸易,规定只能由国家经营。此外还对私商倒卖粮食予以严惩等。同时印度还对农产品进出口有所限制。首先,出口农产品必须获得许可证并予以登记。其次,对某些农产品出口价格予以限制,如特级大米巴斯马蒂必须执行最低出口价格规定。为适应新形势,农业新政策取消了所有这些限制。如1994年取消了阻碍农产品出口的许可证制度,允许自由出口特级大米巴斯马蒂,并放松对其最低出口价格的限制(注:印度驻华使馆:《今日印度》1994年9月,第13页。)。

2.利用价格机制刺激农业生产。过去,为鼓励农业生产,印度不仅对主要农产品实行最低支持价格,而且还不断提高这种价格。但是为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并维护城镇消费者的利益,其提价幅度并不大。如1983~1984年度至1988~1989年度的5年间,小麦的收购价格从每公担151卢比提高到173卢比,提高14.5%;稻谷的收价格从每公担132卢比提高到160卢比,提高21%。这对刺激农业生产的作用十分有限。而对油料作物,上述期间提价幅度则较大,花生从每公担315卢比提高到430卢比,提高36%(注:印度政府:《1988~1989年度经济调查》第63页。)。这使90年代以来印度油料作物大幅度增产,终于达到食油基本自治。因此农业新政策决定充分利用价格机制刺激农业生产发展。

3.逐渐取消各种农业投入物的补贴。随着化肥、农药、农用电力等现代农业投入物的使用,农业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为使其不致过多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而给城镇居民生活造成影响,长期以来,印度对化肥、农药、农业用电等现代农业投入物给予补贴。如1988~1989年度,仅对化肥的补贴就高达350亿卢比,其中对国产化肥补贴为275亿卢比。化肥补贴的一半给予化肥工业,一半给予农民。这一方面使化肥工业适当降低出厂价,但同时保证其利益;另一方面又降低化肥销售价以刺激农民使用化肥的积极性。但这却给印度政府财政造成了巨大压力。为此印度政府打算逐渐减少乃至最终取消这种补贴,并同时逐渐提高化肥、农药等的收费标准。

4.逐渐取消对农业的优惠贷款。1969年14家大商业银行国有化后,印度实行了领导银行计划,要求各商业银行增加农村分支机构,并扩大对包括农业在内的优先部门发放的优惠贷款,使优先部门的优惠贷款在公营银行贷款总额中的比重接近45%,其中农业部门约占17%。政府还规定,对优先部门的贷款按优惠利率提供。但是长期以来的执行结果是,大量农业优惠贷款主要为大农所获得,小农所得甚少,且农业贷款拖欠十分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各银行正常业务的顺利开展。1991年以来面向市场的经济改革也影响到农业部门,根据纳拉辛哈委员会的建议,印度政府打算在10年内把对包括农业在内的优惠部门的贷款占公营银行贷款总额的比重降为10%,并最终取消,同时取消对优先部门贷款的利率优惠(注:鲁达尔·达特和K·P·M·孙达拉姆:《印度经济》1994年版,第725页。)。

5.调整食物保障政策。长期以来,为保证食物安全,印度通过印度粮食公司,按最低收购价格收购粮食,然后通过公共分配系统的平价商店分配基本消费品,从而保证广大人民群众以合理价格获得粮食等基本消费品,但是印度政府为此必须建立起数千万吨的粮食储备,并付出高昂的粮食补贴,从而给政府财政造成巨大压力。为此印度政府认真检查过去的粮食保障体系,考虑调整公共分配政策,认为传统的封闭方式无法长期保持粮食自给,粮食保障体系也并不意味着把大批粮食储存在仓库之中招致大量经费浪费和粮食损耗。为此印度政府调整食物保障政策,打算出口大量优质粮食,赚取足够的外汇以进口更多的粮食,从而使粮食保障体系得以长期维持。

6.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长期以来,为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印度农业从根本上讲依然是粮食农业,虽然粮食产品大幅度增加,然而广大农民依然贫困。这是印度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不仅阻碍印度农业进一步发展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且不利于工业品市场的扩大,从而阻碍印度工业进一步发展。因此印度政府农业新政策的目的在于促进包括园艺、养鱼和蚕茧等的全面发展,保持农林牧渔发展的协调;同时努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其提供税收减免优惠。印度政府认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印度农业发展的关键,通过农产品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就业,从而使“务农是最好的职业”成现为现实(注:〔印度〕《主流周刊》1995年1月14日,第7页。)。

7.加速农业新科技的推广。过去,农业技术进步在促进印度粮食增产方面起了突出作用。为使农业新政策得以顺利实施,印度政府强调进一步发挥农业新技术的作用。但是印度政府认为,化肥及种籽技术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的潜力有一定限度,为此决定首先加强农业科研,对其给予优先支持,在全印建立一批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争取能在生物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在印度农业中进行第二次绿色革命。其次是加强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注意完善从研究所、农业大学到农民这样一种农业技术转让系统,教育农民科学使用化肥,提高灌溉效率等,如向农民传播滴灌等先进灌溉方法,促进旱地农业大发展。

为保证农业新政策顺利实施,联合阵线政府及印度人民党政府决定执行加速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一是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决定调整农村信贷系统,使对农业和以农业为基础的工业的贷款,特别是对小农及边际农的贷款在5年内增加1倍;二是增加农民收入,决定审查并废除所有阻碍农民收入增加的控制,废除农产品交易及农产品加工方面的一切限制,切实保证农民在出售农产品时获得合理的价格;三是强调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决定在全国100个最落后的县实施发展基础设施的特别计划;四是加速水利建设,制定国家关于水资源分配与管理的政策,使农民免受旱涝之苦;五是加强对农业投入物的管理,要求由农业合作社这样的专门机构向农民供应投入物;六是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决定彻底检查农业研究及推广机构,把最先进的技术,如提高农业产量的生物技术及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冷藏技术等传给农民;最后是继续推行土地改革,保证农业工人的待遇等(注:〔印度〕《经济时报》1998年3月20日。)。

二、印度农业新政策的简要评价

独立后印度农业以2.7%的年增长率发展,不仅使印度达到粮食基本自给,而且增加了农村就业和农民收入,为印度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保证了印度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注:〔印度〕《主流周刊》1995年1月14日,第7页。)。

但是,印度农业发展是在国家干预下获得的。这与印度正在实施的经济自由化、市场化及全球化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印度农业新政策的市场化改革有可能为印度农业发展创造重要机会。首先,它可能使印度农产品价格有较大幅度提高,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因为长期以来,尽管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支持价格,然而为强调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发展,印度仍通过农业为工业发展积累资金的方法,把农产品价格压得很低。同时长期以来,为促进工业发展,印度对工业实行高度保护,而农业部未得到这样的保护。1991年的经济改革及农业新政策,就是希望纠正这种不公平现象,把工业和农业都纳入全球化。这意味着工业品的实际价格将会下降,农产品价格将会上升。从而使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缩小,改善农业的贸易条件。近年来印度卢比的贬值,也将增强印度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印度农产品出口(注:〔印度〕《经济政治周刊》1994年12月31日,第A-159-160页。)。此外,鼓励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不仅将增加农村就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而且也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促使印度农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但是,市场改革能否最终促进印度农业发展,保证印度粮食安全,却值得怀疑。首先,即使发达国家也承认,国家应对农业市场进行干预,以保证农民获得合理而稳定的收益。政府对农业的干预在日本、韩国、瑞士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中仍十分普遍,尽管农产品价格提高可能刺激农民增加生产,但研究表明,印度农产品的总供给弹性较低(注:〔印度〕《印度农业经济学家杂志》1993年4~6月,第18卷,第2期第178页。)。因此农业先进技术、信贷制度及基础设施等价格因素在印度农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把农业纳入国际市场大循环也暗藏风险。因为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并不完全反映自由市场价格。且除国际价格外,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因素还很多,如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各种农作物的技术条件,农产品国内需求与供给等。此外,较高的农产品价格也只有对少数大农有利,而对大多数为消费而生产粮食的小农,则依然处于市场结构之外,因此价格刺激对农业增产的作用有限,对消除农村贫困的作用更有限。

其次,取消化肥等农业投入物的价格补贴及对农业的优惠贷款,也将对印度农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近年来印度大幅度提高化肥价格后,化肥消费量增长速度下降了。因为大多数小农无农产品剩余而收入不多,无力购买化肥等现代农业投入物。而减少对农业的优惠贷款又使农民失去了必要的资金援助,也影响到现代农业投入物的使用。这又势必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可能引起粮食缺口,特别是在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年代,情况更是如此。印度学者阿吉特·库马·辛格指出,公共投资和政策在支持下阶段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仍然是至关重要的(注:〔印度〕《主流周刊》1995年1月14日,第10页。)。

再次,象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农村和城市的大部分人口都是粮食购买者,但由于贫困其购买力很低,粮食价格上涨将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不利影响。以支持价格收购粮食,并通过平价商店进行分配的公共公配系统,是保证印度粮食安全的重要机制,有利于在食品短缺年份以合理价格保证粮食的稳定供应,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因此印度学者认为,不能摧毁公共分配系统,象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能依靠进口解决食物短缺,必须把目标放在自给自足上(注:G·S·巴拉:《南亚与东南亚国家的食物安全》,转引自〔印度〕《主流周刊》1995年1月14日第11页。)。

三、印度农业新政策的某些启示

农业新政策为印度农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使印度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这对象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某些启示。

1.取消政府对农业的干预应慎之又慎。随着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农业市场化势在必行,应逐渐减少政府对农业发展的干预。但是从本质上讲农业为脆弱产业。象印度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一旦农业发生问题,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而且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取消政府对农业的干预应慎之又慎。

2.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必不可少。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难以在封闭的条件下发展经济,农业也要纳入国际市场大循环之中。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各国农业发展提供机遇,另一方面却带来巨大风险,威胁国家食物安全。因此象印度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必不可少。

3.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技术。各国农业发展的经历告诉我们,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学技术。象印度这样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全球化的情况下,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业科研及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率,才能抵御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的风险,确保食品安全。

标签:;  ;  ;  ;  ;  ;  

印度新农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简要评价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