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路径探析
刘 旭 吕剑秋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 要: 随着近年来高校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慢就业”和“招人难”等矛盾对就业工作提出挑战,传统的就业服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加强就业服务工作队伍建设,整合精准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创新多元化就业指导教育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模式和大数据,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精准就业服务的工作路径,提高就业服务工作的新思路和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 就业服务;精准;毕业生
据教育部统计,2019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834万,就业创业形势严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2019年7月发布的 《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到:“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的决策部署,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拓渠道、优服务、强保障,确保就业水平总体稳定、就业局势基本平稳”。因此,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着力推进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项目区地下水补给量包括降水入渗补给量、侧向补给量、山前侧向补给量、河道渗漏补给量、灌溉入渗补给量。项目区的地下水排泄量主要有潜水蒸发量、地下水向地表水的泄流、人工开采和侧向流出量。均衡法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成果见表1。
一、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毕业生就业观念有待转变
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很多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就业”和“慢就业”的现象十分突出。在就业过程中,很多毕业生盲目从众,缺乏自己的主见和规划,容易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用人单位急于招聘高校人才,高校毕业生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招人难”和“就业难”的情况同时并存。此外,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部分毕业生存在就业信心不足,就业不积极的情况,心理情况十分复杂。
(二)就业服务队伍力量较为薄弱
大部分高校由招生就业处或学生处来承担大学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统筹工作,校级成立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但具体的工作还是由二级学院的毕业班辅导员和就业联络员老师负责。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党建工作、日常管理工作和团学工作等,很难一对一的为毕业生提供精准的就业服务和精细化的就业指导,无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需求进行就业帮扶。此外,精准的就业服务需要进行“互联网+”模式和大数据分析,对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精准就业服务平台缺乏整合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大力发展,“互联网+”工作思维已经越来越重要。很多学校也建立起自己的就业信息网络,学校建立就业信息网站发布招聘信息,二级学院也会通过QQ、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就业信息。然而,传统的高校就业服务和指导平台仍处在“人找工作”的传统模式,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化的就业需求,就业信息匹配精准程度不高。
(四)就业指导教育方法滞后
高校一方面要为毕业生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也必须重视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能让毕业生客观真实的了解就业形势,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理性的选择就业岗位。学校应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就业咨询引导和就业辅导等精准就业指导模式,深入推进朋辈引领互助模式,改变学生传统的“铁饭碗”、“有业不就”就业观念,引领学生探寻真正合适的、能够充分发挥自我优势,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职业。高校必须关注就业心理状况,针对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情况,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就业交流活动,纠正毕业生“等、靠、要”等错误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培养毕业生的就业意识和能力。
二、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路径探析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就业指导教育是精准就业服务的重要环节,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中,仍采用大班教学的传统“漫灌式”,教育没有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进行“滴灌式”教育,课程设置单一,课程基本上以理论为主,缺少实践的时间和学习。同时,教育内容与市场脱节,课程理论具有滞后性,无法跟上就业市场的巨大变化以及当年就业热点、经济形势的变化。
精准就业服务工作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声誉。学校和二级学院应该致力于打造一支全员参与的高素质工作队伍。针对仅有就业指导中心、毕业班辅导员等少数老师参与就业工作的现状,构建就业联络老师、毕业班辅导员、学业导师、毕业班党员的“四位一体”模式,形成动态化就业服务长效机制。学校要按照职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目标,配备专业技术人才对就业大数据库、新媒体平台或融媒体进行平台及时的运营和维护,及时对就业工队伍按照精准模式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就业服务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就业工作队伍的建设还需整合学校各部门、科研机构、企业、校友等资源,充分挖掘相关资源壮大就业服务队伍,形成就业服务的合力。
(二)加强就业服务工作队伍建设
假设G是一个不含4-圈或弦6-圈且没有(3,0,0)染色的极小反例,显然G是2-连通的。给G赋初始权值ch(x)=d(x)-4, V∪F。由握手引理和欧拉公式|V|-|E|+|F|=2。
(三)整合精准就业服务信息平台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95后”大学生高度依赖互联网获取就业信息和资讯。学校传统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只包含最基本的就业信息,就业信息推送较慢,且没有精确的分类和导向,无法做到精准推送。高校应主动适应大学生的需求,根据不同岗位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兴趣特征,利用“互联网+”模式整合传统的就业信息网和媒介,建立以新媒体、大数据为依托的融媒体平台,精准推送就业信息、精细分类就业岗位、精确了解毕业生需求、精密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线上线下多元化咨询指导,完善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确保就业信息能多渠道、全天候的传递到不同类型的学生中,实现高质量的“互联网+就业服务”工作模式。
(四)创新多元化就业指导教育模式
高校应高度重视就业指导教育,将就业教育、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辅助社会实践,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种类要求,提升学生适应就业市场、的信心和就业能力。在就业指导教育上高校应拓展方式方法,在合理规划就业指导教育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开展就业指导实践活动。例如,组织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简历大赛等。等校园文化活动,与校友、企业家、专家学者专题讲座等活动相结合,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补充,分年级、分专业、分阶段的予以实施。此外,就业教育指导还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的学生,分类进行教育和培养,坚持以赛促学、以训促学。针对部分毕业生实践技能弱的问题,多举办不同专业层次的比赛和实践活动,让毕业生在模拟在真实的情况下,去解决求职过程中或工作场景下的疑难问题,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做好当前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EB/OL].[2019-07-12]
[2]刘帅,孙超.农业高校文科类大学生就业帮扶与指导的精准化研究[J].公共管理,2017,(03).
[3]张希玲.新时代高校精准就业服务路径探究 [J].教育与职业,2019,(01).
作者简介:
刘旭(1988-),汉族,安徽省金寨人,安徽农业大学,硕士,助教。
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春天。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为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势必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形成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