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城市更新;人性化设计;城市形象
引言: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持续为改善居住和整治环境的一种再开发过程。其目的找回在飞速发展过程中丢失的城市的历史文脉和重新塑造城市形象。重塑城市形象的内容既不是大规模的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也不是传统城市更新的拆迁建设。其基本出发点是环境改善、城市空间品质提升及文化特色重塑,重点关注新城区和旧城区的功能交接,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1.城市功能分区的人性化
早期城市功能规划侧重于物质空间规划,主要讲究的是宏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社区规划则侧重满足人们的社会尊重需求,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其评判指标是社区条件的根本改善及居民的满意度。因此,为保证城市和谐生态的发展,城市功能的划分必须从上到下统一考虑,并且同步规划城市绿色空间。城市的和谐充分体现在城市功能规划的人文关怀,生态城市的建设要求以城市绿色游憩空间的科学规划为基础。中国的城市功能布局和城市交通网络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在发生转变。通过对城市功能的布局与城市交通网络之间的作用机制和作用过程研究,以及世界上城市功能布局模式与公共交通模式互动发展成熟城市进行分析[1]。
在重塑城市形象的过程中,选择城市交通模式应根据不同的城市类型、不同的发展定位来科学合理地选择。尽量减少每个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交通时间,是城市空间规划的重中之重。但由于城市的持续发展使得可用于交通的空间有限,因此,科学的城市空间功能结构,就是在多种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人性化交通模式的解决方式。科学的城市空间结构需要辅以实现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组织模式,通过公共交通系统来引导城市发展,使我国从转型期的相对无序增长顺利过渡到有序发展,从而促进城市功能慢慢转向合理布局。
2.交通系统的人性化
城市道路的空间分为汽车尺度和人体尺度两种。每个尺度都有相应的参考尺度作为其设计原则。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人性化交通系统设计须把人体尺度作为步行空间、道路景观及相应设施的设计原则,才能使城市道路真正为它的重要使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人的行为总是沿着线进行的,这条线就是城市中的街道。街道应该是步行者的天堂,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是城市生活中人与人,人与建筑沟通、联系的纽带,也是城市中最有活力的“器官”。而连接人行街道和行人的是城市道路,城市道路的人性化设计在于其基础设施及绿化。城市道路美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在进行老旧城区道路黑化及道路景观的设计中,除了满足基础的使用要求外,还应该把车辆内人的视觉感受纳入设计范围。合理的植物搭配,丰富的建筑设计等细节处理,融入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让城市道路在使用的便捷性、舒适性以及精神享受方面得到不断提升。交通设施不仅仅是交通协调管理的工具,还应是为了人们出行舒适和构建人性化交通管理而设置的[2]。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居住区环境的发展标准越来越高,交通设施的形态与视觉审美要求也应该随之提升,因为作为社区景观和道路景观的协调元素,交通设施在区域环境愈发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公共设施及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也将大大提升城市公共设施原有的功能,使其更加实用化、时代化与多样化。例如在对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等道桥设施设计时可兼顾景观设计,对地面及墙面进行装饰,人行地通设置照明系统和对墙面进行艺术处理。对人行天桥进行绿化,完善道路上的行人导向系统,使其更加人性化[3]。
3.城市生态景观的人性化
城市生态景观的建设概念应该是“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早期的城市建设使城市整体山水格局的连续性遭到了破坏。人性化的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旨在保护城区和郊区水系的自然形态,按照自然环境最优化的设计原则,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条件,以平稳持续的发展理念,确保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每个城市的景观设计内容和形式都是不同的,应该兼具现代技术和地方文化,但是景观的核心应该都是生态的。景观更新应该是城市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老城区和新城区的生态系统互相结合,坚持以取悦于人、方便人、服务人为宗旨,在不破坏原有城市景观的基础上,避免因为追求规模而对原有城市文化和景观造成破坏。现代景观设计在追求合理和实用性时,没有从局部去思考问题。从整体把握是设计者考虑的首要任务,但同时也应该考虑对细部和对使用者的关怀设计,不应该让空洞的象征意义或规律的构图需要取代了人性化设计[4]。
我们需要的是由始至终贯穿着“人性”的关怀和对环境的考量;认真考虑人性的需求,关注每一个使用者的感知和体验,强调对人性空间的重视和人文主义的回归,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给人们创造休闲的空间和宜人的环境。城市的生态景观设计需要整体考虑,而公园的作用是将广场等各地的绿地串联起来,保证城市景观的生态效应,让各个地区的小型的生态交流圈穿插互补。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在受现代人文主义影响,考虑到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现代滨水景观设计应更多地是融入当地文化特色,协调周边滨海景观,充分利用边界效应理论,即认为空间的边缘是人们喜欢逗留的区域,也是空间中活动时间最长的区域,来进行综合考虑。在进行滨水景观边缘设计时,最常见的三种处理手法是亲水木平台、亲水花岗岩大台阶和挑入水中的木栈道,这样不管潮涨潮落,人们总能站在最接近水的地方进行自由活动,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5]。
4.结语
每个时代和地域在重新塑造城市形象时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背景和开发模式,也会给城市带来新的发展的契机和社会效应。实际上,在城市景观环境建设中应用人性化设计还需要做很多,如注重公共空间的层次感,优化空间尺度,完善步行街系统……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令社会,多一分亲切感,少一分陌生感[6]。
参考文献:
[1]郭小飞,闫鹏飞.城市景观环境人性化设计的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28):141-142.
[2]魏郁璇.关于城市景观环境人性化设计的思考[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12):79-80.
[3]汪静敏.现代城市景观环境的人性化设计[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11):81-82.
[4]余盈莹.城市景观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J].艺术评论,2018(09):167-171.
[5]胡杰.城市居住景观环境人性化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
[6]刘晨晨.二十一世纪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人性化设计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论文作者:孙军辉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城市论文; 景观论文; 环境论文; 功能论文; 空间论文; 生态论文; 城市形象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