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由谁说了算?——论莫言作品进语文教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说了算论文,由谁论文,语文教材论文,作品论文,论莫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12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开奖后,莫言这个名字便红遍大江南北,有关莫言文学作品的议论也一浪高过一浪。随便上“百度”一查,短短10天,诸如“莫言作品进语文教材”这类问题的条目竟达14万条之多。
一、莫衷一是的争论
莫言的作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是值得中国文学骄傲的事。
莫言的作品刚一红起来,立马就有人发出声音:让莫言的作品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据媒体报道,“10月13日,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已经确定将莫言的作品《透明的红萝卜》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也表示,不要低估现在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充满诗意,非常适合中学生读。”①诚然,莫言获“诺奖”有广泛的社会影响,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他的作品无可非议。“诺贝尔文学奖,代表的是该年度世界文学创作的最高水平,莫言的获奖可以说是圆了几代现代中国文学家的梦,其作品应该得到推广和普及,而对当下的许多中学生来说,莫言和他的作品还相对陌生。因此,语文出版社决定把莫言作品编入高中语文读本,也算是顺应了时代潮流。”②
也有人指出,“莫言被‘诺奖’认可的主要原因就是其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魔幻现实主义源自于拉美,是一种夸张、突兀、充满奇异想象力,甚至有些荒诞的描写手法。这种源自西方的风格不是所有人都接受。”③而且,莫言作品中存在一些性爱的大胆描写,一些暴力血腥场面的描写,这种鲜血和悲怆交织的残忍,历史与魔幻的狂欢,其实并不符合中学语文教材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统要求。即使是《透明的红萝卜》,也仍有相当的情色成分和男女情爱的大胆描写,并不适合中学生阅读,当然也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总而言之,莫言的作品该不该入选语文教科书,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否作为范文而被收入语文教材中去,是否适合中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应该从“语文”的角度进行分析。
二、语文教材的内涵
莫言的作品获得诺奖是中国文学界的大事,其作品中闪现的对人性的挖掘之深入细致是无与伦比的,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有了解其作品的需要。但是,“教材与一般文学作品有很大区别,不仅要看作品是否具有典范性,是否符合教学需要,还要看是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有所帮助。此前之所以没什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入选教材,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作品太过晦涩难懂,成年人都不爱看,更别说是中学生了。”④所以,在决定能否入选之前,我们必须了解语文教材范文的概况。
(一)教材范文标准:榜样之文
教材范文,必定要是榜样之文。何为“榜样”?这就与教材的“语文性”密切相关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⑤那么,语文教材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载体,就必须承载工具性和人文性,也就是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要有利于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的榜样,必须文质兼美。“文”,体现“知识和能力”的课程目标;“质”,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比如鲁迅的《祝福》,让学生掌握叙述人称转换、社会环境描写、倒叙手法使用,这就是“文”;让学生了解吃人的封建礼教,引起情感体验,这就是“质”。文质结合,才能成为语文课上的教学范文,才既能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同时,范文的“榜样”,更指语文“课堂教学”的榜样,也就是说,在一两个“四十五分钟”内,教师能够通过这个“榜样”,有效地教会学生一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从文本的结构而言,必须有相对的独立性。从字数而言,据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教育教材语言分中心的统计,在四套通行的义务教育教材中,四套教材平均每篇课文约913个字符。⑥我们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范文字符取这个数字比较科学;当然,这仅仅是平均数字,还要考虑随着年级的递增字符数也应相应增加等各种因素。总之,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本范文最高不宜超过2000字符,高中课本范文字符数可略高,至于文言文,最多取其一半。所以,入选的文章必须在结构上有整体性,篇幅符合教学要求,否则会让课堂教学重点过多而难以把握,破坏教学的有效性。
另外,范文的“榜样”,还指“学生摹写”的榜样,也就是说,学生学过范文后,其“初级阶段”能以范文为榜样,写出自己的文章,然后逐步走向写作的自由王国。因此,“榜样”之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过高或过低。
(二)教材的选文来源
了解了语文之“榜样”,那么如何遴选这些教材范文呢?
由于历史和审美的原因,优秀文学作品、名家名篇和经典这三者的交叉部分一向是教材范文遴选的主体部位。优秀文学作品、名家名篇和经典都属于“名篇”,它们之间虽有共同之处,但也各自有着其独特的“个性”,它们之间有交叉重合的部分,但是绝不能混为一谈。⑦但同时还必须注意,不是所有在这个范围内的作品都应该入选,更必须考虑到上文所提及的“语文”的因素。
三、什么作品进教材,应由“语文”说了算
再看莫言的小说。莫言是继鲁迅之后,写农民写得最贴近底层、最细腻真实的。他笔下的作品,无论是《生死疲劳》里的地主西门闹、长工蓝脸,还是《丰乳肥臀》里的上官一家,抑或《檀香刑》里的赵甲孙丙钱丁,都代表了最现实的农民形象,充满了最底层农民的呐喊,虽然他们身上满是丑陋不堪的模样,甚至呈现的是肮脏的、乱七八糟的样子,但是在深挖人性这一点上,莫言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无疑是极其鲜亮而成功的。可见,从文学造诣上来看,莫言的作品作为优秀文学作品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未尝不可。
然而,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入选教材,不取决于文学时尚风向标,也不取决于文学奖项,更不取决于专家领导的一时冲动。语文教材应该有“语文”之范,有“语言味”。
首先,语文界早就达成广泛共识:课文要选取内容健康、文字规范的文本。
其次,从范文应该适应“课堂教学”这个意义上说,莫言精彩的作品大部分都是长篇小说,其内容都有很强的连贯性,历史与魔幻并存,如果只节选一部分内容放在课本里,不仅让学生难以体会文章的主旨,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另外,莫言的作品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学积累,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不仅沉淀着他生活的年代和环境,也让乡土气息和魔幻并存。中学生对各种文体的把握还处在初步的实践阶段,从“范文摹写榜样”的角度而言,起点就显得过高。一下子以这样高的起点为范本,往往可望而不可即,甚至画虎不成反类犬。
因此,笔者认为,莫言的作品精彩与局限并存,但其过于激烈的言语和深刻的内涵难以达到通过“工具”渗透“人文”这一“语文”的特殊要求,反而会让中学语文教学难以驾驭。得了诺贝尔奖,并不能就此认定莫言的作品立刻适应了语文“范文”的需要。我们认为,莫言的大部分作品并不适合进入中学必修语文教材,即使可以进,也必须在作者同意的原则下对原文进行仔细的挑选和修改,使其符合“语文”的“范”,并不能凭一时的冲动。
四、语文教材选文不能赶时髦
总的来说,近些年来,几乎每次教材文本的进出改动都会引起争议。其实莫言作品《透明的红萝卜》已经发表20多年了,如果确实优秀到了足以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程度,那么,20多年来为何始终未能进入有关选材专家的法眼?定要等到现在——莫言获得诺贝尔奖才能选入教材?前倨后恭,“超速”入选教材,令人惊讶。如果说莫言的作品确实有“经典”之处,也符合教学的需要,过去选择有所遗漏,增选进去,未尝不可;但如果仅仅是因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要顺势选取,我们的“语文”不就过于势利吗?
回过头再去想想,因政治风向或其他原因而使有关文章跻身语文教材的例子难道还少吗?诸如一些大人物的文章和一些因政治的需要而临时上升的“名篇”。然而,这些“赶时髦”的产物,如今何在?让语文教科书范文变成了心血来潮或者社会风向的产物,审美价值及职业操守何在?
同时,随着“莫言热”在国内持续升温,文坛歌舞升平,热力四射,一些出版部门只是期望能靠趁热打铁“经营”莫言来赚个盆满钵满。“作为语文教材出版者,语文出版社自然不甘落后,便不假思索地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促使教育部门及学校因热捧莫言、膜拜诺奖,而让高中生人手一册。因此,与其说是高中语文课本选修莫言作品,不如说是语文出版社在选修功利。”⑧更有甚者,大部分高中生并不关心莫言作品是否入教材,他们更关心的是莫言作品会不会是今后高考的热点阅读题目。⑨语文教材编写部门本着让学生了解莫言、了解他的作品的目的而让莫言的作品入教材,但在学生们的眼里,却只与考试的风向标相连,显得可笑。
对莫言获奖,没有必要像打过鸡血一样亢奋。莫言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世界文学界的地位毋庸置疑,让更多的中学生了解莫言,了解他的作品,十分必要。但是,让学生对现当代文学感兴趣的途径,绝对不只是入选教材。除了课本,学生也可选择其他途径阅读莫言的作品。莫言的作品选入语文教材,学生会读;不放入语文教材,也会有很多学生去追着读。在语文考试与语文教材“脱轨”的现实下,莫言作品无论是否进语文教材,也都应该成为一个学生必须知道的文学常识。如何在莫言获得诺奖之后,给我国学生创造更大的阅读空间,回归读书本身的价值,才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
我们认为,就目前而言,本着让中学生了解莫言作品的目的,可以适当挑选作品进入语文读本,引起学生阅读莫言精彩作品的兴趣,进而拓展到更广阔的语文阅读天地。
注释:
①周逸梅,田超,张晓鸽.莫言作品将编入语文社高中选修读本[N].京华时报,2012-10-14.
②莫言作品进教材,支持or质疑[EB/OL].[2012-10-16] http://zuowen.juren.com/news/201210/337230.html.
③王秒.莫言作品入教材应慎之又慎[N].沈阳日报,2012-10-15.
④⑧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教材[N].西安日报,2012-10-16.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⑥周美玲,苏新春.四套基础教育语文教材的用字状况调查及思考[C]//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⑦王家伦.教材选文一定要名篇吗?[J].中学语文,2009(2).
⑨学生不关心教材是否有莫言,更关心是否成高考题[N].济南时报,201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