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求异论文_孙志梅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求异论文_孙志梅

◆ 孙志梅 山东省平度市白沙河办事处张戈庄中学 26673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现在的中小学生是本世纪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所受的教育如何、素质怎样,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由此可见,培养具有创新思想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21世纪的核心。那么,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抓住素质教育的突破点,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呢?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尝试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激疑启发

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只要在一个人面前摆出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他的思维必然会活跃起来,注意力必然高度集中。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解放学生思想,创造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的心扉。例如,我在讲《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首先抛出一个问题: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为两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呢?如果可以,带哪一块合适?为什么?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七嘴八舌各抒己见;当然也有的学生眉头紧锁,一脸迷茫。教师则顺势利导引入新课,学生便激情满满地投入到了探索过程中。

二、质疑启发

“质疑”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它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我们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就是在课堂上只有老师向学生提问,而学生则很少甚至没有向老师提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将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后说:“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10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强。”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由此可见,启发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启发学生质疑就应该营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老师挑战、向教材挑战。在学生答问都不十分积极主动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故意说出一个错误的答案,诱使学生大胆质疑。

三、求异启发

“求异”就是寻求不同的方法,它主要来源于思维的主动性和探索精神。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时时创设探索性的教学情境,提供让学生思考、尝试、探索和发现的机会,形成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氛围。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课本上有这样一道题:甲、乙二人在400米环形跑道上练习长跑,他们同时从同一起点出发,甲的速度是6米/秒,乙的速度是4米/秒,乙跑几圈后,甲可超过乙一圈?我先说:“这道题可能不止一种列方程的方法,同学们可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一下,看哪一组找的方法又快又多。”学生便兴致勃勃地展开讨论,驾着思维的“野马”任意驰骋,想的方法达六七种之多,求异思维得到了有益的训练。

四、鼓励创新

创新精神的激发和培养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核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练习题。如在讲完《圆的周长》后,为使学生灵活应用圆的周长公式,正确计算圆的周长,我出了这样一组题目:我们村前有一棵古树,很粗,得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请问,这棵古树的截面直径有多长?一学生脱口说:“把大树锯开,用直尺直接量不就得了?”另一学生回答:“不对,我们要保护古树,可以用绳子绕树一周,测出树的周长,再除以圆周率π,就能计算出截面的直径。”这位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用逆运算法解决实际问题,我及时表扬了他。看着一些不甘示弱的学生,我又出示了题目:请同学们画一个周长是12.96米的圆。同学们便又是算又是画地忙起来,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挥,第二道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我又出示题目:有一直径为300米的圆形跑道,甲以每秒5米的速度绕跑道一周需要几分钟?这道题中有时间换算,又难了一步,没有一定的创造思维能力,照搬书本公式是无法解决的。当然,创新就难免出现幼稚和犯错。作为老师,应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创新求异是当今教育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而好奇和质疑是孩子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我们能保护和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我们的智慧点燃学生心灵创造的火花,就一定能找到一条适合你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法,一棵棵幼苗会在我们的辛勤耕耘下茁壮成长,成为21世纪的栋梁。最后让我们以下面一句话共勉: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论文作者:孙志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求异论文_孙志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