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与OCED,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韩国论文,OCED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韩国是在亚洲发展中国家继新加坡后第二个申请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国家。本文就韩国申请加入经合组织的背景、目的和得失进行分析。
一、经合组织改革调整与韩国
1995年3月29日, 韩国驻法国大使向总部设在巴黎的经合组织秘书长帕耶递交了韩国外交部长孔鲁明要求加入经合组织的申请书。这是韩国政府提出要求加入该组织的正式申请。早在1994年经合组织曾向韩国表示,一旦韩国提出申请加入该组织它将予以充分的考虑。因此,孔鲁明的申请书是韩国和经合组织围绕韩国加入该组织的程序谈判的开始。人们预计,从1995年下半年起举行具体谈判到1996年底,大体要用1 年半左右的时间完成韩国加入该组织的全部工作。
经合组织成立于1961年9月30日。它的前身是1948年2月成立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二战结束后,美国根据全球战略需要提出了所谓复兴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当时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是负责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专门机构,18个西欧国家参加了该组织。到了1960年,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国共20个国家商定在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的基础上组织经合组织,并用这一新组织代替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同年12月20个国家共同签署经合组织宪章,第二年的9月30日该宪章正式宣布生效。
后来,日本(1964年)、芬兰(1969年)、澳大利亚(1971年)、新西兰(1973年)4国的加入使西方所有24 个工业化国家都成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由于这个原因,人们又称它为“富人俱乐部”。经合组织的“富人俱乐部”的性质一直延续到冷战结束以前。这个时期发展中国家无意也不可能成为该组织的成员。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化的一大特点是经济因素在国家关系中的重要性明显上升。另外,经过战后50年在大国之间发生的经济实力的一消一长,还有部分发展中国家引人注目的经济发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格局。经济格局的变化促使经合组织改变政策,一方面扩大成员国范围,另一方面改变地区构成,以便继续保持它的“代表性”和中心角色,改变自己专为富国利益服务的外界形象。在这种变化之下,韩国、墨西哥、捷克、匈牙利和新加坡有可能成为经合组织的新成员。
韩国申请加入经合组织有自己的考虑和需要,经合组织也有自己的考虑和需要。经合组织官员认为,韩国迅速的工业化和强劲的出口势头已使它在较短的时间里脱贫致富,跨入富国行列,所以韩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与此相适应的作用,承担与此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是理所当然的。
二、经合组织重视韩国的经济影响力
韩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是否已经达到“富国”水平,能不能把它看成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对此笔者不能做出肯定的结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韩国经济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工业化水平比较高,总体实力明显增强。韩国与工业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在缩小,韩国经济的国际影响迅速扩大。这是经合组织准备吸收韩国为其成员的出发点和基础。
五六十年代落后的经济使韩国的国际地位几乎等于零。当时韩国作为面积小、人口不多、资源匮乏、经济又很落后的典型农业国在世界上很少有人问津,很多人都认为韩国只不过是依靠富国救济维持生计的附属国而已。
时隔几十年后的今天,韩国的情况已大不同于过去,它凭借其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仅在东亚和亚太地区力求争当准主导者地位,而且还想在国际事务中扩大其发言权。继1986年韩国举办亚运会后,1988年又成功地承办了第24届汉城奥运会,引起了世人的广泛瞩目。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韩国提名前商工部长官金喆寿参加该组织总干事竞选,金虽然未能当选,但现任副总干事的他有可能当选下届WTO的第二任总干事。 韩国积极争取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地位,它还争夺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的申办权,最近决定的亚欧首脑会议第二次会议将于明年在汉城举行。这一切都从各个不同侧面说明韩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
(一)人均GNP已超过受援国标准
韩国现有人口4400万,是中等偏下规模的国家,但它的经济规模已超过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994年韩国GNP和人均GNP分别为3769亿美元和8438美元。这和OECD25个成员国比较,GNP占第9位(名列世界第11位),人均产值居第20位。OECD有个规定,自1995年5月起,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的标准定在人均GNP8625美元以下。如按这一标准,1994年韩国是受援国,1995年人均GNP已超过10000美元则属于援助国了。
韩国财政经济院给总统的报告预测,韩国人均GNP2001年为20570美元,2005年为30230美元,达到世界最发达国家的目前水平,2010 年将增加到42530美元。GNP总体规模2001年为9697亿美元,超过巴西和西班牙居世界第8位,2010年将超过英国跃居世界第7位。当然这些都是它们自己的主观愿望。
(二)现代化产业的国际影响
韩国产业的现代化进展迅速,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它的国际地位显著上升。汽车工业、造船工业、钢铁工业、电子工业、化学工业、航空工业和原子能工业是韩国工业的支柱产业,是强项。据外国报道,1994年韩国生产钢3300万吨,排名世界第4位,造船517万吨, 排名世界第2位,化纤产量居世界第5位,电子工业产值居世界第6位,生产彩电1536万台,电冰箱358万台,录像机1042万台,运营中的核电站9座。
欧美国家刮目相看的是韩国的汽车工业。由60年代组装起步的韩国汽车工业,经过短短的30多年已经发展为日产小轿车6000辆的世界重要汽车生产国。1994年生产各类汽车231万辆,其产量继美国(1226 万辆)、日本(1055万辆)、德国(436万辆)和法国(356万辆)之后取代加拿大跃居世界第五位。有人估计,今后10年有可能同法国争夺第4 位生产国地位。目前韩国六大汽车生产厂家都在积极扩大生产能力,预计1996年其生产能力将扩大到351万辆,10年后将达到700万辆。
(三)跻身世界贸易大国行列
韩国是通过发展对外贸易致富的。韩国国内市场狭小,自然资源缺乏,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不适合韩国国情,因此几十年来它一直坚持外向型经济开发模式。出口导向型经济的特点是经济对外部世界的依赖严重,而且以大进大出的方式刺激经济。
韩国对外贸易发展很快,一般都保持在20—35%的高水平上。1995年贸易总额为2200亿美元,居世界第12位。汽车是韩国的大宗出口商品,1995年出口汽车近100万辆,成为世界9大汽车出口国之一。目前在世界汽车市场上韩国所占的份额为4.6%,预计2005年提高到6.7%。其他产品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也不低。钢和电子产品的出口额均占世界第8位, 电子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4.5%。
(四)资本净输入国变成净输出国
80年代中期以前韩国是典型的资本输入国。60年代韩国国际金融信誉不佳,无法通过正常渠道筹集资金。到了70年代,随着国际金融信誉的改善资金筹措门路多样化,借贷规模迅速扩大。从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韩国的借贷资金近700亿美元,是净债务国。
韩国资本输出始于1968年,起步较晚,而且在80年代中期输出增幅极为缓慢。1985年西方5国达成“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美元贬值, 韩圆也随之上升。由此而来的是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加。据韩国银行统计,1968年至1995年3月,韩国对外直接投资,批准额累计达135亿美元,其中1993年至1995年3月合计为61亿美元,占全部金额的近 50%。实际对外直接投资,1968至1986年总计为6.7亿美元,1987年为4.1亿美元,1993年为12.6亿美元,1994和1995年分别达到20亿美元和30亿美元。近来韩国政府的开发援助和银行贷款也在迅速增加。1993年是韩国由资本净输入国变成净输出国的转折之年。目前韩国的外汇储备已增加到327亿美元。
三、应付国内外挑战之需要
进入90年代后,韩国经济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诸多挑战。韩国经济要想实现新的飞跃进而跨入发达国家行列,就必须面对挑战。韩国认为现代化和世界化的结合、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融合是应付挑战的重要途径。加入经合组织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韩国经济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把韩国经济从保护中解放出来推向国际社会。韩国经济是在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和保护国内市场的情况下通过大量投入实现了高速增长的,也是在牺牲公平竞争和平衡发展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韩国的工业化过程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军人政府指导的工业化。军人政府为了挽救濒临崩溃边缘的经济,一方面以军事力量为后盾用强制性手段稳住国内局势,另一方面以政府力量为主,企业服从于政府指导的经济运营机制作为推动工业化的主要手段。因而政府是国民经济的综合管理者,它对经济的强有力的控制和干预迫使企业只能在政府提供的舞台上各显其能。另一个特点是出口主导型的工业化。政府为了实现“出口第一主义”采取各种特殊政策,集中力量扶持几个特定行业的少数出口企业,使它们发展成为规模大实力强的垄断型财阀集团,以利于在国际市场上同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竞争。
韩国式工业化的副作用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经济结构的脆弱性。不平衡性首先表现在工业发展了农业滞后了,汽车等若干种重点工业发展了非重点工业滞后了,大企业迅速膨胀而中小企业则相对落后,理应得到发展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没能得到相应发展,企业的内涵发展和技术自立受到限制。目前韩国企业的自有资本比例远远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企业的水平。其次是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加剧了通货膨胀和工资成本的大幅度上扬,影响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此外,收入分配不公、环境问题突出、社会保险制度和教育与人才培养跟不上经济发展。
政府对经济的保护从生产到市场,从国内到国外无所不有。政府对农业的保护最突出,其次是建筑、通讯、服务业。西方国家认为,韩国在贸易、投资、金融、流通等领域的自由化程度与工业化国家比较相差甚远。政府的保护严重影响了公平竞争和市场机制在经济运营中实际作用,企业行为严重扭曲,各种不法行为盛行。这些是韩国经济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障碍。韩国积极争取加入OECD,虽有提高自己的国际形象、给自己给别人特别是给北朝鲜看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利用国际机构的约束力和通用法则影响经济机制的转轨和企业行为,使它们尽快和国际机制接轨,以促进韩国经济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二)美国等西方工业国家逼迫韩国不让继续乘“免费车”。50年代到70年代是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从而为韩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战后出现的关贸总协定(GATT)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推动西方经济发展的两大车轮, 为自由贸易的发展和资本技术的大流动创造了条件。当时存在的“三低”现象即低初级产品价格、低油价和低利率为无资源国和无资金国发展经济提供了又一个有利条件。为了适应冷战时代美苏争霸和对付东方阵营,美国等国家向前沿国家提供了大量军援、经援和核保护伞,同时正处在产业升级阶段的西方工业国家还为它们提供了自己的国内市场。这一切都使那些经济落后发展缓慢的国家采取政府干预和保护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可能。
(三)乌拉圭回合和世界贸易组织(WTO)对韩国经济的影响。 当今世界的明显特征是一体化和地区化趋势在同时发展,世界主义、自由贸易主义、多边主义与区域主义、保护贸易主义、双边主义两种现象同时并存。但相比之下,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前者的呼声高于后者。
在这种形势下举行的关贸总协定新一轮乌拉圭回合(VR)经过8 年的马拉松式的谈判终于达成了协议。成员国对关贸总协定的原有规定进行了重新研究和修正,特别是对知识产权、市场准入、投资、农业、服务、纠纷仲裁等更广泛领域确立了成员国共同遵循的原则规定,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VR协议的达成和WTO 的成立表明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形成了新的国际制度和国际机构。
WTO对韩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最突出的影响是开放市场的压力加大了。通过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高国内市场的开放度。按部门看,受冲击最大的是农业,其次是通讯、金融、流通等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对知识产权、教育、环境保护等其他领域的冲击也是不能低估的。韩国认为取消进口补贴和政府采购对经济也有不少影响。美国是最大施压国,其次是西欧国家。
从时间上看,韩国申请加入OECD的时间选择在VR达成协议和WTO 成立之后,这不是偶然的,它们之间是有密切关系的。
四、得与失和“世界化”战略
韩国学者认为,随着WTO的成立, 今后世界经济新秩序将在国际贸易、投资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发生重大变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韩国必须促进“世界化”, 而能够促进韩国的“世界化”进程的动力将是加入OECD。他们还认为,OECD不同于GATT和WTO, 它是通过对各成员国都比较关心的领域进行政策协商和讨论加强经济合作,而且它的活动范围不仅限于结构调整和贸易等纯经济问题,还包括教育、社会保障、消费者保护、环境、原子能开发等更广泛的领域。OECD的这种活动范围和职能很适合韩国。韩国加入OECD能够获得很大“实惠”。韩国归纳的实惠有:
(一)可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所积累的经验和信息情报,使韩国经济能够沿着发达型方向运行,而且也能够迅速地适应世界形势的变化。如果从OECD是在发达国家间进行政策协调的组织这一角度上看,加入该组织后韩国从它的诸多政策规范以及发达国家的政策制度中吸取有用部分,同时借助外部力量改造韩国社会存在的各种弊病。此外,OECD各成员国就世界经济重大问题进行频繁的意见交换和情报交流,这将增强韩国解决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在今后新的多边国际协商等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形成过程中,韩国与发达国家一样以平等的身分参与活动,对重大的国际问题阐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还能事先亮明自己的利害得失。因此,加入OECD就意味着韩国直接参与了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形成和对重大问题的决策过程,这又意味着韩国是以主导世界经济的国家身分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的。
(三)在处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双边问题时可以从被动消极的立场中摆脱出来,更加能动自主地处理包括开放市场在内的一切问题,将钢铁、造船、半导体等围绕开放市场已经发生纠纷的双边问题,可以拿到多边协商场所获得公平合理的解决。
(四)能够促进国内制度的现代化,国民意识和行为方式的国际化,以及国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因而提高国家的总体竞争能力。加入OECD,可以提高韩国经济的国际信誉,由此而来是出口的增加、外资的大量涌入和先进科学技术的大量引进。
此外,还对保护消费者权益、增进国民保健、实现商业惯例和企业行为的合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韩国加入OECD也有不少负面影响。首先,失去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地位,必须遵守服务、交易和资本转移的自由化规章,履行资本、劳务和服务市场的开放义务,也要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等。其次,在某些经济领域过去是只受一两个国家的压力,而今后这种压力就有可能变成群体攻击和多面夹挤,使韩国的立场变得更加被动。但是韩国认为这种负面影响是有限的,与正面的积极影响相比还是次要的。
总之,韩国的主导看法是加入OECD,为韩国经济成功地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难得的机遇。
应当指出,要把自己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同OECD发达国家的条条框框衔接起来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对此韩国是有认识的。金泳三总统在去年年初提出的“世界化”战略,是韩国政府在这一方面做出的重大决策。目前韩国是把实现“世界化”当作韩国的基本国策而加紧推行。“世界化”战略要求韩国改革国内政治经济体制,保障国家各行各业全面走向世界,充分履行自己的一切权利和义务。“世界化”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和借鉴,实现韩国经济与世界新秩序接轨,增加国际竞争力,迎接世界范围的全面挑战。
韩国政府、企业和民间都纷纷制定世界化的新发展战略,推出一整套改革措施和协调方案。例如在政府方面,它们的基本思路是将目前的“大政府”改变成“小政府”,其职能也由现在的“参与型”改为“服务型”。
在企业方面,为了走出国门给企业以更大的自由。企业内部就要改革经营机制,调整产品结构,增加科技投入,从而在国际市场上确立韩国企业的新优势。积极开放国内市场,让韩国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站稳脚跟。韩国政府计划在1997年底以前追加开放54种行业,届时连同已开放的1040种行业共计开放1094种行业,将行业开放率提高到95.3%。此外,还大大简化外国人到韩国投资和经商的申报和审批手续,扩大对外商的服务项目,为外资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客观环境,真正做到优胜劣汰。
在贸易方面,大大简化进出口商品过关手续,修改同WTO 原则不相符合的法律法规,取消对大部分商品的进出口许可证制度。
在农业方面,逐步取消对农业的保护,开放农产品市场,解除对62种产品的进口禁令。
金融、商品流通、教育、律师等各个领域都要进行国际化制度改革。
为了推进“世界化”战略,韩国成立了政府和民间共同参加的“世界化促进委员会”,专门负责对世界化事业的指导工作。“世界化”是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将改变韩国社会的整个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