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高度重视出版业发展战略的研究_综合国力论文

应高度重视出版业发展战略的研究_综合国力论文

要高度重视出版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度重视论文,发展战略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重大的理论问题上都有新的发展和新的建树。这些发展和建树是正在进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运用十五大所取得的丰富的思想成果,加强和推动出版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是当前出版科研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出版科研工作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解放思想,紧密联系出版改革和出版产业发展的实践,进行发展战略研究;对当前出版业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对某些重要课题进行可行性研究;要了解和掌握国外和海外重要出版动态,为党和政府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出版科研要为指导当前的出版工作实践服务,也要为未来发展服务,要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目标。出版科研工作要加强规划,分工协作,依靠专业和业余研究两支队伍共同努力才能做好。

下面我想围绕出版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战略性、全局性的问题,提出一些研究课题,供大家进一步探讨研究。

一、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报告还特别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十五大报告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所作的全面而深刻的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反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新水平,而对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的全面论述,特别是把文化建设与综合国力紧密联系起来,提到“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高度,更是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和重要的启迪作用。

过去我们谈到综合国力这个概念时,更多地是指的经济实力。随着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当代社会发展特征研究的深化,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综合国力应包括经济、文化等综合指标,体现的是社会全面进步所达到的水平。这种认识的深化和理论上的突破是完全符合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逐步进入信息社会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今天在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无论从深度和广度上讲都已超过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们的党对这种历史发展趋势是有着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可见第三产业在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发展中居于何等重要的位置。社会主义文化从产业属性上讲,总体应归于第三产业,出版业尤其是如此。出版工作,既是整个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又是它的综合反映。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当代出版业已从纸介质形式发展为声、光、电、磁多种介质,形成立体的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文化以至全民族的素质的影响越来越大。是否可以这样说,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间不再仅仅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文化生产力已越来越直接地融入了社会生产力之中,不仅产生使用价值,同样产生价值,创造社会财富。我想,这正是十五大把社会主义文化作为综合国力重要标志立论的出发点。

十五大对文化的要求是全面的。作为一种产业,十五大提出了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十五大提出了文化是“激励和凝聚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中华民族的这一次伟大复兴不可能走国外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只能依靠全国人民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凝聚力,全心矢志地发展生产力,走依靠民族精神的立国之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凝聚力就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这个理论产生的重要源泉的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宣传、阐释邓小平理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并使之真正成为全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量。出版工作所承担的历史责任是显而易见的。出版工作是整个文化建设工作的一部分,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有直接关系,并最终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相联系。做好出版工作对文化建设的全局有重要意义,我们对此应该加深认识,从而增强我们的历史责任感。

出版工作者应该从十五大对文化工作的论述中得到什么启示呢,或者说应引出什么结论呢?我想:

1.既要看到我们所处的地位更重要了,作用更大了,更要看到我们的责任更重了,我们肩负着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任,又是提高综合国力这一伟大历史任务的承担者。

2.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凝聚力)与发展出版产业的要求(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不难理解,出版产业实力的增强,多媒体的综合开发和互助,是发挥多种出版物宣传威力的必要条件,在对外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尤为如此。

3.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出版内涵所带来的重大而又深刻的革命性变化,高度重视声、光、电、磁及多媒体出版物的舆论宣传、信息传播、思想感染、丰富生活的巨大力量及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我不是说,对每个出版单位都需要多种媒体“全副武装”,而是必须从总体上了解当今的这种发展趋势。对一个单位来说,可以只开发一种媒体,而对于有志于组建一个大型出版集团或地区来说,则应有多种媒体的综合开发,或一种媒体为主兼顾几种其他媒体的开发,总揽出版全局的部门对出版事业的战略思考更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二、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出版改革与发展

十五大提出的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给出版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要抓住机遇,研究发展战略,提出新的举措,使出版改革与发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就出版单位内部来说,有了十多年的改革经验,更有了相当的实力,具备了再上新台阶的条件。

现在正处于出版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出现了极好的机遇,必要的条件,但同时由于改革的深化,发展面临新问题,更有加强思想宣传与发展产业两方面的要求。改革与发展都面临诸多久攻不下的难点,又有些既敏感又吃不准有争议的问题,改革与发展都比改革初期的难度更大。因此,一定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又要周密思考,慎重决策。

为推进出版改革,加快发展,实事求是地估量出版发展的水平。

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不发达到比较发达至少需要一百年。当前我国出版发展水平是同我国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同步的,今后的发展也要受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出版工作从复苏到繁荣,取得了很大成绩,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但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我国出版产业的总体水平和国民人均图书消费水平还是相当低的。国外发达国家每年人均图书消费已超过100美元,而我国只相当于2~3美元, 每年购书总额在全部社会商品流转总额中不到千分之一。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水平无论是规模数量、质量效益、体制活力、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和综合实力等都与一些世界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这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需要长期保持清醒的问题。对中国出版业总体水平形成一个符合实际的定位,才能使我们更清醒、更扎实、更脚踏实地地规划未来。因此我建议,对我国出版业的现状、问题,与国外的差距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初级阶段的出版产业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发展特点,只有把这些规律和特点把握准确了,我们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并以此来指导和推动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推进出版改革,加快发展,当前要高度重视出版产业结构战略性重组问题。

出版单位的组织结构就是一个关乎出版产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出版产业结构重组的问题,是出版改革深化带来的,也就是从适应计划经济的出版体制向适应市场经济的出版体制转变必然要触及的深层次的问题。对此,现在谈论较多的是组建出版集团的问题。这是反映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怎么做?总的讲就是以资本为纽带、以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为重要功能组建大型或超大型出版集团。可以有多种模式的出版集团。比如说,横向重组,部门之间出版单位的组合;纵向组合,一个地区出版单位的组合;混合重组,跨地区跨行业的组合。也可以有其他模式,比如说把署直出版单位组成一个出版集团难度就很大,而把商务印书馆发展成一个出版集团,使百年老社取得更大的发展,就是比较可行的。中央各部委的专业出版社专业性都很强,又各有其主办主管部门,哪个部门也不肯轻易丢失阵地,而又有现行的主办主管出版管理制度的制约,组合起来难度也很大。现在已有部委出版单位提出组建出版集团的设想,但愿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要从实际出发,不要企求一种模式,更不要要求一举完善。要允许有多种模式的出版集团,而且必将是一个不断探索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根据中国国情,关于出版改革的重大举措,如大型出版集团的组建,需要党委和政府主管部门加强指导,给予推动,只要符合经济规律,有利于发展,就不能说这是行政硬性捏合。同时,在党和国家大的政策前提下,各出版单位自愿组合,形成某种类型的集团,并且最终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也应该是允许的。为了组建出版集团,需要借鉴外国经验,也可以与国外比,如与贝塔斯曼集团、讲谈社相比,但我觉得不能只比现状、规模,还要比国情的不同,更要了解这个集团的历史发展过程,这样才能取得有益的经验,为我所用。大型出版集团只能是少数若干家(尽管其能量、作用很大),而大量的仍将是中小出版社。要通过改革和建设,使一大批有特色的中小出版社成长起来,有特色就会有市场,有特色才能生存发展。此外,现有的一些出版社,比如一些部门主办的出版社发展不起来,部门也不放,有可能逐渐成为部门的印刷所,主要为主管单位出版和印刷提供系统用的出版物,这也是需要的。

出版产业今天的繁荣与发展是在一个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的外部经济、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因此,出版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必须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相适应。十五大提出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思路对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出版产业要做大,要增强集约化程度和规模经营能力,不深化体制改革,不对一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刻的变革是不行的。比如现在大家都明显地感到产业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投入不足,许多大工程、大项目由于没有充足的资金而无法实施,解决投入就涉及到社会资金如何向出版产业流动的问题,涉及到出版产业的资本市场需不需要和如何运作的问题,由此而引出关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的讨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要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大市场的建立

这是出版产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或重组)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出版要面向市场,又不能一切以市场为导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大市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到了我们的议事日程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版体制最终需要通过市场来检验,而没有这样规范化的出版物市场,我们就不能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版体制已经比较完善地建立起来了。统一主要是指法令、法规的统一,在现阶段就是指我国的出版活动要严格遵守《出版管理条件》等所确定的基本原则,而不允许另搞一套,地方法规也不能与之相抵触。从全国市场的角度看,目前问题比较多的是开放、竞争、有序的程度还相当低。是否可以这样说,贸易壁垒不仅没有减弱,有些地区或方面还有所加剧,而且贸易壁垒又越来越利用行政的手段来加以保护和强化。事实上全国已被分割成若干个出版物市场,如果不是说每个地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一个被分割的市场的话。由于区域市场的保护,许多出版物实际上成为非竞争性产品。出版物市场的有序主要是指市场法人实体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行规、行约来从事有序的经营活动,在这个问题上市场的实际状况就更不能令人满意了。提高开放、竞争和有序的程度涉及到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我们投入很大的精力,多做一些研究,多做一些推动和促进的工作,而最为重要的是需要出版界都来致力于发行体制的改革,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如果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整个出版体制的改革就可进了一大步。

标签:;  ;  ;  ;  ;  ;  

应高度重视出版业发展战略的研究_综合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