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店第四医院 心理科 辽宁大连 116300
摘要:目的:评价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帕利哌酮与利培酮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抽取时间范围为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患者各48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实施利培酮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帕利哌酮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社会功能各指标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使用帕利哌酮及利培酮均有成效,但前者改善患者社会功能的效果更为突出,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帕利哌酮;利培酮;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的持续性症状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对患者有注意力、记忆力及执行力方面的损害,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自知力及社会功能。该病症作为一种慢性、高复发性、高致残性的精神类病症,临床中多使用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的成效各有不同,其关键都在于能否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对此本文就选取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帕利哌酮及利培酮药物应用的研究,现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的研究对象抽取了时间段为2016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依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患者48例、观察组患者48例,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关于临床医学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开展本次治疗前均未接受任何药物治疗,排除了心、肝、肾疾病患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精神发育迟缓患者。其中常规组中有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为20-49岁,平均年龄为(34.5±3.11)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3.5±2.94)年;观察组中有男性24例、女性24例,年龄为18-50岁,平均年龄为(34±2.29)岁,病程为1-8年,平均病程为(4.5±3.17)年。对比两组患者资料中观察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
1.2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利培酮(规格:1mg,国药准字:H20050160,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药物治疗,用药剂量及服药方法为:起始服药剂量为1mg·d-1,在用药一周后逐渐增加服药剂量至4-6mg·d-1。观察组患者实施帕利哌酮药物治疗,用药剂量及服药方法为:给予患者帕利哌酮缓释片(规格:3mg,国药准字:J20120025,分装企业: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药物治疗,起始服药剂量为3mg·d-1,在用药一周内将服药剂量控制在3-9mg·d-1[1]。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常规组及观察组的社会功能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其中社会功能功能评分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采用表进对患者精神症状的有无和各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定,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状况越好;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为痊愈:量表评分减分率高于75%;显著进步:量表评分减分率为50%-74%范围;进步:量表评分减分率为49%-25%范围;无效:量表评分减分率低于2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开展分析,计量资料(社会功能评分,评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治疗疗效总有效率),用n/%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各指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致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当前主要认为该病症与自身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联,而外界环境的心理、社会等因素促使了该病症的发展。在精神类疾病中属于一种最为复杂的病症,以往常被认为是心理疾病,当前被划分为大脑疾病。临床症状多为意识混乱、错觉幻觉、情感表达障碍等。因此在临床中开展对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2]。
本次对研究组及观察组观察指标经研究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评分各指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其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总有效率为91.7%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5%(P<0.05)。分析帕利哌酮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病症取得以上理想成效的原因为:利培酮药物属于苯并异噁唑衍生物,也是新型抗精神病类药物,作为D2(多巴胺2)拮抗剂,能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帕利哌酮的药物原理为对5羟色胺2A受体以及D2受体有拮抗性作用,该药物制作使用技术,能够在患者的体内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其药效和耐受性较好[3]。根据研究成果显示,帕利哌酮在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方面的改善显著,说明该药物能够对患者的注意力、执行力及记忆力指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同时对5羟色胺1A具有较高的亲和力,能够阻断中脑皮质通路中的5羟色胺2A受体,释放DA托抑制性释放,其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及认知障碍疗效显著。更为重要的是,经临床医学研究证实帕利哌酮较之利培酮药物,对细胞的毒性更低,对细胞凋亡蛋白酶活性的降低作用更为显著,进而对神经元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神经纤维的修复[4]。
参考文献:
[1]张大春. 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对比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11):1611-1614.
[2]刘晓蓓. 棕榈酸帕利哌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5):172-173.
[3]刘阳. 帕利哌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6):60-61.
[4]刘忠,佟俊旺. 帕利哌酮缓释片与利培酮片治疗初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J]. 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0):50-51.
论文作者:于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评分论文; 疗效论文; 功能论文; 常规论文; 社会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