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九年级化学安全教育的启示_化学论文

九年级化学安全启蒙教育浅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蒙教育论文,浅谈论文,九年级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最近,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事故震惊全国,在悲痛伤亡的同时,关于安全事故的化学知识在这次事故发生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台湾学者蔡永铭曾指出“明确而广泛的证据告诉我们,好的安全计划可以减少工业的灾害与实验意外”,并认为建立或改善学校科学教学的安全,从小学到中学还有大学都需要重视。作为义务教育中的理科核心课程和化学启蒙课程,九年级化学中的安全启蒙教育承担着安全规则培训、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责任,显得格外重要,但常常因为并不是中考核心考点而被广大老师漠视。

      一、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开展安全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1.安全教育是科学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认知是指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科学世界的物质、规律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是人们认识科学世界的过程。化学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化学药品的化学性质和应用禁忌、化学实验的操作注意事项和潜在危险等。无论是可以观察的实验现象,还是可以预知的反应结果,都属于科学认知的重要对象。化学实验中的风险以及化学工业中的潜在危险,都应成为化学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只有充分认识这些风险的存在和原理,才能有目的地规避这些风险。

      2.安全教育是化学教学正常开展的保障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中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好动性格,往往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容易发生各种突发事件。这不仅容易导致实验室仪器及设施的破坏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也可能会因为处理不当造成师生的伤害,甚至导致学生在今后学习化学过程中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习兴趣,使化学实验教学效率下降。因此,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及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是非常重要的。

      3.安全教育对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问题无处不在,广泛地存在于教育、生活、生产、服务等各领域中,存在于影响人发展过程中。安全的环境往往能保证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对学生的现在和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时代获得必要的化学安全知识和技能,将来可以应用在处理一些具体职业和生活问题中,有利于学习者趋利避害,实现自身的安全环境。而在化学课上建立的安全观念,终究会让一个人受益终生。

      二、化学安全教育内容

      2011年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在科学探究模块“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增加了“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环境污染”,明确了新课程新教材应强化实验安全教育。2012年修订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在栏目安排上凸显了这点,这也是安全教育首次系统地纳入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在第一单元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中以资料卡片形式强调化学药品的取用规则,以正文插图形式展现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修订后,教材在凸显安全教育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开辟实验安全小贴士,以“注意”字眼提示师生特定的实验操作可能出现的危险和污染。

      笔者将2012年修订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分布在各个章节的安全提示进行总结,并从基础实验器材使用安全、化学药品取用安全、化学实验过程安全三个角度进行归类,如表1。

      

      由表1可见,在实验仪器使用方面,主要是加热和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玻璃管与带孔橡胶塞的连接是新教材新增内容。这一操作在九年级化学中比较常见,但容易被忽视从而戳伤手掌。药品取用尤其要关注强酸、强碱的腐蚀性威胁。而实验过程主要关注可能造成试管炸裂、着火、毒气、爆炸等危险的操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新增的实验安全小贴士突出实验细节问题,有利于强化学生对实验安全的认识,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警惕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实验事故的发生。但是教材中安全标签呈现简单、不够突出,缺少足够的引导和解释;安全问题更多与实验操作结合,事实性知识的呈现中的安全意识强化不明显;生活中安全问题的强调不突出,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化学安全启蒙教育。如何利用教材中这些安全主题内容全面开展化学安全启蒙教育呢?

      三、化学安全启蒙教育教学建议

      1.呈现和分析必要的化学安全事故新闻,让学生认识漠视安全的后果

      近年来,化学教育界往往存在这么一种观点:担心化学课堂上介绍化学安全事故导致学生对化学产生畏惧和反感心理。但学生了解各种安全事故的渠道广泛,根本不可能避免,一味地在课堂上回避这些内容反而易使学生被不当的报道误导。教师的正面分析可以以权威的姿态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安全问题背后的学科知识,认识到造成这些危害的并不一定是化学本身,而是滥用者私心作祟或是受害者的安全意识不够、对化学及相关科学知识认识不足。所以在化学启蒙教育中既要有正面的化学形象展现,也要有化学安全事故这样的反面案例作为警醒,不仅要强调正确的做法,“为什么要这样做”,还要强调“不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这也是全面认识化学学科的需要。

      2.了解生活中的潜在危险,体现化学学习有利于趋利避害

      过分渲染科学带来的风险固然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对学科产生抗拒、疏远的心理,但是有必要通过科学课堂让学生认识到这些风险不仅存在于学校的学习,同样也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纵然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回避,但是最终也得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直面这些风险。所以科学知识不是风险的源头,而是降低风险的重要工具。

      以中学化学实验的启蒙课堂为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在第一单元第三节中指出化学实验室中的药品往往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这些药物和生活中的物品有什么关系呢?如,对于这个阶段学生来说,实验室中的可燃物主要是酒精。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物品的标签,例如花露水、指甲油、医用酒精、白酒等,让他们认识到这些常见商品里也有易燃的酒精。这也是用品标签上强调远离火源的原因。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对造成安全问题的化学物质有全面的了解,认识到其潜在的危险趋利避害,提高安全意识。

      3.认识身边物质的两面性,构建认识化学的辩证视角

      世界上任何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安全教育也是如此,关键在于教育者是如何组织和引导的。化学安全教育开展不当,过分渲染化学相关的安全事故,只会让学生更加畏惧和逃避化学。而引领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那些貌似可怕的化学物质,才是化学安全启蒙教育需要做到的。

      例如我们学过的氢氧化钠、浓盐酸等具有强腐蚀性的化学物质,虽然令人望而生畏,但正是它们独特的腐蚀性,才可以分别应用于管道疏通和马桶清洁,而且不能够用混,否则会带来生活中的麻烦甚至危险。只有学习化学才能明白如何科学使用这些日化用品。九年级化学启蒙阶段的安全教育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机会看待身边的化学物质,教师在引导时也不要带有主观色彩,既不偏向其危险性,也不否认它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辩证的思维。

      4.挖掘父母职业安全隐患,加强子女与家长的情感沟通

      化学作为21世纪的中心科学,与多种职业密切联系,化学教育中渗透的职业生涯教育随处可见,且对于学生日后的职业取向非常重要,只可惜我国一线化学教学关注不够。化学安全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的结合不仅体现在具体职业的风险认知方面,化学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孩子关注父母职业中的安全问题,挖掘父母工作中的安全隐患,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并倡导孩子与父母交流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应用课堂所学知识为父母的工作提出建议。这不仅加强了子女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促使孩子学以致用,还使家长了解了孩子在学校接受的安全教育,有利于家校互动完善安全教育。

      结合以上内容,不妨请学生按化学学习、生活见闻、父母职场(或者自己理想的未来职业)中的各类具有风险性的化学药品整理归纳,达到知识的系统化和应用化。

标签:;  ;  

浅谈九年级化学安全教育的启示_化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