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黑水流域的冰雪文化_冰雪运动论文

论黑水流域的冰雪文化_冰雪运动论文

试论黑水流域的冰雪文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水论文,流域论文,冰雪论文,试论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探讨冰雪文化结构的意义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的全部生活意义及存在价值。它不仅有维护社会体系的功能,也是指导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重要的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旧体制基础上所产生的文化、意识、观念已不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还会阻止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而社会的进步自然也要求对文化体系进行再造和重新组合。这无疑会给那些已经熟悉并且十分习惯计划经济体制的人们带来冲击。

1978年,黑龙江省社会总产值为317.2亿元,广东省为373.5亿元。1990年,黑龙江省达到1334.4亿元,而广东省已增至3093.90亿元。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越来越大。

80年代,是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年代,同时也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大转型时期。作为北部地区的黑龙江省,它不仅有西部地区的丰富资源,而且还有东部地区的经济实体和科技队伍,但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80年代却明显的落伍了。

黑龙江经济的落伍,如果从更深层次的文化因素找原因,这之所以在全国都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行动迟缓,与黑水流域文化的社会历史积淀有关。在黑水流域的传统历史文化中本身就缺少经贸意识,与南方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富起来”相比,黑水流域文化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活下去”的历史遗产。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难得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缓慢的实质就是黑水流域文化变迁缓慢造成的。因此,在我们建设市场经济过程中,在确立经济生长点的同时,更要注意去寻找新文化的生长点。加强文化建设,不仅关系到重振龙江经济雄风,垂范社会秩序,而且关系到宏扬民族文化,重塑黑水文明的长久之计。

从实际情况看,我们的冰雪文化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

1.冰雪活动的文化信息包括地域传统文化信息和国际现代文化信息均含量较低。比如94年的国际冰雕比赛,哈尔滨市队获第一名的冰雕竟是反映岭南文化特色的“竹林行”。同时,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如鄂伦春、赫哲族文化没有展示,这说明我们的冰雪文化还没有注意到与地域特色文化的结合。

2.在冰雪活动这么长时间里,我们没有推出闻名中外的冰雪服饰和冰雪饮食等物质文化,对冰雪画、冰雪书、冰雪剧、冰雪戏、冰雪歌等精神文化也没有进行集约化的宣传和引导,使人们产生了一种冰雪文化就是冰灯的狭义的理解。

3.就冰雪文化所覆盖的地域而言,它是一种国际文化。而我们的冰雪文化就看不到有多少国际文化的信息及其它国家冰雪文化的风情。可见,我们与国际冰雪文化的交流还处在单项交流,即冰、雪雕技术的输出上。

文化模式是文化的构成方式及稳定特征。通过对黑水流域冰雪文化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有可能使我们理顺冰雪文化的内涵,改进冰雪文化的形式,拓展冰雪文化的内容,为推动冰雪文化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在我们的冰雪文化还具有一些国际知名度的今天,在我们迈向具有现代国际经济惯例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90年代,探讨冰雪文化结构无疑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冰雪文化的发展及特征

冰雪文化的产生与其它文化的产生一样,也无不是从天然的存在物的直接加工开始的。所不同的是,它的天然存在物是不适于植物生存的冰天雪地。因此,冰雪文化从一开始就充分体现了人类勇于开拓进取的挑战精神;是人类社会在征服自然,适应自然中取得进步的体现;同时也是温寒带文化向寒地扩散并基于自然生态环境而发展了的寒地文化。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冰雪文化还处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之中。目前,对冰雪文化的涵义已有一些解释,如果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看,冰雪文化就是寒地居民以冰雪为载体,以不同形式的文化特质所构成的复合体。它集中反映了寒地居民独特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系统内容。

冰雪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冰雪文化的变迁过程,它是随着整个人类文化的变迁而赋予冰雪文化新的内容的。从文化内容上看,它主要分为渔猎生存、农工利用、文化消费三大阶段。

1.渔猎生存阶段

在渔猎生存阶段时期,居住在季节性积雪地区的先民们,为了熬过漫长的冬季,在考虑衣、食、住、行的物质需求时,从生存的角度创造了与冰雪相关的文化。以赫哲族为例,千百年来,他们主要的生产活动是渔猎。鱼捕到后,把它剖开晾晒,作为过冬的主要食物,鱼皮可晾干捶熟,缝制衣裤。冬季男子多进山猎取飞禽走兽,由此创造出了现代滑雪板雏形——又长又宽的雪地鞋。居住在北极附近的纽因特人还利用冰雪做成半地下、圆屋顶的房子。这个时期的特点主要是从生存的角度,创造了适于冰雪的物质文化。尽管这时的文化内容简单、粗糙,但它却是现代冰雪文化的基础。由于一些少数民族,如赫哲族到了本世纪70年代还保持着渔猎时期的生活方式,还有一些纽因特人至今也保持他原有的生活方式,所以以时间划分就显得不合适。

2.农工利用阶段

农工利用阶段是指人类社会进入了农业和工业时代以后,物质文化已相对发达起来,自然环境已不能束缚人的活动空间和内容。这时,人们从利用冰雪的磨擦力小的特点,进山伐木、发展经济,到利用冰雪灌溉农田;制作啤酒等。在丰富的物质文化基础上,人们改进了原始的雪地鞋为滑雪板,并发展出了冰雪运动。18世纪中叶,直接以冰雪为材料的冰雕、冰灯及冰建筑等冰雪艺术,在俄罗斯宫廷中出现。这个阶段,人们已摆脱了冰雪的束缚,开始利用冰雪从事经济活动,并将夏季的生产方式延伸到了冬季,主要的冰雪生产方式已经让位给普及全球的经济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有关冰雪的精神文化内容获得了培植和发育。

3.文化消费阶段

从世界范围看,冰雪文化已经开始进入文化消费阶段,这是因为人们的经济生活来源几乎与冰雪活动无关,到是出现了冰雪活动消费。特别在那些发达的、已进入后工业化国家的人们,生活的目的已不在忙于增加收入,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如何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上。

需要指出的是,冰雪文化消费是始于本世纪50年代,发展于70年代,繁荣于80年代。其中如日本的“札幌雪节”。加拿大魁北克“狂欢节”等。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以冰雪运动普及为先导,以地方特色文化为基础,以国际文化交流为背景的横式展开的。它开创了冰雪文化突出人的价值,展示人的精神风貌新局面。

就现代冰雪文化而言,它具有如下特征:

在冰雪覆盖的欧洲大陆、北美洲大陆以及东北亚次大陆地域上的人们,由于有不同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他们创造出了具有本地特点的冰雪文化,如日本札幌、美国米尔沃基、加拿大魁北克、中国哈尔滨等,这些地区的冰雪活动内容都具有当地文化的特征。这就冰雪文化的地域个性特征。

尽管冰雪分布具有地域性,但是不同地域的人们却面对的是几乎一样的冰和雪。这样,在物质文化系统中,不同地域的人们所创造的东西有许多共性。比如屋顶圆球形体,它在相同体积下有最小的外表面积,它能减少热耗,使用材料最少,且屋顶不易存雪以减少大雪对房子的压力。这也是寒地建筑的共性。在服饰的款式上,大衣、风衣、皮帽,在服装材料上的呢料、羽绒、毛皮等都是冰雪服饰的共性特点。在饮食上,多是面包、肉、酒、奶制品等高热量食品。可见,冰雪文化的另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的世界共性特征。

开展冰雪文化活动的国家大都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国家,如挪威、瑞典、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大多科技先进,经济发达,他们自然的将其高科技渗透到冰雪文化之中,使冰雪文化具有某种现代化特征。这从冰雪运动的器材、服饰、运输工具、场地等如冰刀、滑雪板、冰球场、滑雪索道、运动员服务装等不难看到这一点。

冰雪艺术中的有些作品就是直接借助天然冰和雪创造的。如冰灯、雪雕等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在气候接近零度时,就会失去艺术形式和所反映的内容,这种冰雪文化的季节性特征,更凭添了许多梦幻般的魅力。

从冰雪文化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看,它的冰雪娱乐、冰雪文艺、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美食等,都是人们利用闲暇时间来进行的。闲暇时间的最大属性就是人们自由支配的时间,“这种时间不被直接生产劳动所吸收,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它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它为充分展示人的价值创造了条件,这也是具有闲暇文化特征的冰雪文化最重要和最宝贵的一点。

三、黑水流域的冰雪文化及其利用

从冰雪资源分布情况看,它主要集中在我国的白山黑水地区,尤以黑龙江省为最。黑龙江省年积雪日最长可达180天,雪厚在30cm,冰厚也在0.8~1.5米之间。哈尔滨市是我国最北,也是冬季最寒冷的一个省会城市,冬季积雪天数为105天左右,地面积雪在20cm左右,流经哈尔滨市的松花江封冻137天左右。最大冰厚达1.27米。沿江一带冬季常出现自然美丽的雾松。

以上的自然条件基础上所形成的黑水流域文化,其居民的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及生产方式都带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而冰雪文化主要是一种具有地域特征的寒地文化,它是地域文化在冬季里的变换展示,冰雪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富裕度取决于地域文化的发育成熟程度。所以,黑水流域文化自然要在我国的冰雪文化中有所体现,有所展示。

黑水流域文化是东北土著与客籍居民共同创造的。东北土著人包括满、蒙古、朝鲜、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锡伯、赫哲、吉里迷、苦素等许多民族,他们所创造的丰富的物质与精神文化与汉族居民所带来的较先进的中原文化共同构成了黑水流域文化的地域风情特色。尤其新中国成立,国家对黑龙江资源进行了大规模开发,黑水流域文化也发生了急剧的变迁,出现了闻名全国的铁人精神、北大荒大精神。可见,黑水流域文化是冰雪文化的物质与精神的源区。

从我国冰雪文化的活动核心地看,它主要在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会城市和冰雪艺术发达地,它不仅溶汇了黑水流域的石油文化、森工文化、煤城文化、草原文化等丰富的文化种类,而且它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城市文化又为发展着的冰雪文化增加了活力并成为冰雪文化的展示圈。

需要指出的是,哈尔滨市在历史上曾是远东著名的国际商贸城。先后有三十多国家的几万侨民汇集到哈尔滨、开办上千家工、商、金融企业,使哈尔滨市成为“东方小巴黎”。

在哈尔滨市,每年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可达50万人之众,加上其它冰雪娱乐活动,每年哈尔滨人参加冰雪活动的人数都在百万人次之多。在世界的冰雪文化活动中,哈尔滨冰雪文化无疑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黑水流域的冰雪文化就是由黑水流域的居民根据冬季的自然生态,创造的由黑水流域文化为源区,以黑水流域的不同形态特质为结丛,以冰雪为结点,以哈尔滨城市为文化展示圈的有机复合体。

在冰雪文化精神物质特质中,含有龙江人的雄健、质朴、坦荡、豪爽等。这是由黑水流域的的历史积淀所生产的。黑水流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地域文化,除了具有中华文化的共同精神特质以外,还具有独特的自然生存及独特的地域风情。但是,黑水流域文化由于战争等历史原因,其文化积淀浅薄。就是到了现代,特别是近十几年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全国相比缓慢了。发展缓慢就意味着落后。这个落后的深层原因就是黑水流域文化在全国社会发展中,变迁缓慢了。这是不能回避的现实。因而,应当看到黑水流域文化自有别人没有新文化生长点。其中冰雪文化就是一个。因此如何利用和发挥黑水文化的新生长点——冰雪文化对重塑黑水流域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市场经济呼唤个人价值的充分展示。冰雪文化的闲暇性为人们提供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自由空间,它为克服传统文化中的唯上、从主、刻板、粗拙,创造了锐意进取的文化氛围。

其次,利用黑水流域文化变异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冰雪文化季节性的辐射力,带动其它文化活动,形成地域文化优势,在开展文化交流的前题下,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

第三,利用冰雪文化的世界共性特征所提供的国际活动空间,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科技、经济、文化交流,确立黑龙江在东北亚的国际经济地位,促进黑水流域文化的变迁。

总之,只要我们掌握好寒地冰雪这一纽结,运用好现代高科技文化,挖掘好黑水流域的传统文化,发挥好地域特色文化,组织好哈尔滨冰雪文化活动,我们就能够促进黑水流域文化的变迁,重塑黑水流域文明。

标签:;  ;  

论黑水流域的冰雪文化_冰雪运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