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一个不再是难以启齿的疾病论文_刘红霞

刘红霞

(峨眉山佛光医院;四川峨眉山614200)

尿失禁是由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分为很多种类。如今,治疗尿失禁的方法有很多种,这已经不再是一种令人难以启齿的疾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不应该害怕尿失禁,只要积极治疗,是完全可以康复的。

尿失禁是在人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尿液自然留出,很多患者都害怕在他人面前突然失禁,因此渐渐地不愿走出房间,参与社交,心理上也受到了很大伤害。对待尿失禁,患者不应该逃避或者畏惧,要了解疾病,才能更好的对抗疾病。尿失禁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充溢性尿失禁。这类尿失禁主要是由功能性或者机械性梗阻导致的尿潴留引起的,在膀胱内的压力超过了尿道的阻力时,就会从尿道中滴出尿液,患者是难以控制的。充溢性尿失禁患者的膀胱是产期处于膨胀状态的。第二类是无阻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尿道阻力完全丧失,膀胱内一旦出现尿液,就会全部从尿道流出,没有储尿的能力。第三类是反射性尿失禁,是由上运动神经元病变导致的,在脊髓的反射下不自觉的排尿,排尿不受控制。那么正常人是如何患上尿失禁的呢?我们应该如何远离尿失禁呢?以下为导致尿失禁的主要原因。

1.先天性疾病或手术。一些先天性疾病导致的完全尿失禁情况较为严重,这类疾病包括尿道上裂,输尿管开口异位,尿道括约肌松弛等。此外,盆腔手术、前列腺手术、直肠手术、尿道阴道瘘、输尿管阴道瘘也是导致尿失禁的原因。

2.创伤。女性在生产时会出现骨盆骨折等创伤,男性前列腺受到外力的创伤也会导致尿失禁。

3.各类疾病。中风、糖尿病、脊髓炎、膀胱炎、尿路感染、血栓、前列腺增生以及精神错乱等疾病会诱发尿失禁,某些情况下,尿失禁还与患者的心理因素有关。

4.手术。前列腺手术、尿道手术、尿道瓣膜手术等容易引发尿失禁。一些药物引起的反应也会引发尿失禁等一系列症状。特别是接受了子宫切除术的女性,很多都在术后的一年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尿失禁,但目前尚不清楚二者的相关性。

5.年龄。45至55岁群体患尿失禁的几率较高,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盆底开始松弛,体内激素减少,尿道括约肌退化,很容易出现尿失禁。

6.肥胖和生育。体重,生育次数,生产方式及生育年龄,与尿失禁的发病几率是呈正比的,因此肥胖和生育次数较多的女性患尿失禁的几率也更高。

7.遗传。压力性尿失禁与遗传因素有关,因此家族中存在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其直系亲属的患病率也会升高。

当出现了异常的排尿症状时,不要惊慌,可以先进行自测,看一看是否符合尿失禁的症状,再到医院中就诊,查出病因,对症治疗。自测尿失禁的依据主要有:一,在剧烈运动,打喷嚏、咳嗽时是否漏尿;二,在尿急时尿液会自行滴出或流出;三,夜间排尿频繁,在睡眠中有尿液渗出;四,全天排尿频繁,日间排尿8次以上;五,排尿时有痛感和灼烧感;六,小腹部坠胀。如果出现了以上几种症状,就很有可能是患上了尿失禁。针对尿失禁,临床上可以通过药物、手术来治疗,患者也可以利用一些自我疗法来改善症状。

1.手术治疗。轻度尿失禁可通过一些自我疗法来改善或恢复,中、重度患者或者通过其它治疗方法没有起效的轻度患者,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治疗尿失禁的手术共有100余种,主要归为三类,阴道前壁修补术,悬吊带术和耻骨后膀胱尿道悬吊术。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尿失禁主要是通过增加尿道平滑肌张力,增强患者关闭尿道的能力,从而减少尿液的漏出。常用的药物主要有雌激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能激动剂,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三环类抗抑郁药。以上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还存有一些争议,在具有明显效果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因此要审慎选择。

3.自我疗法。首先是骨盆肌肉收缩运动:闭眼,处于全身放松状态,坚持10至15分钟,想象自己坐在马桶上,从微微有尿意,到解尿、禁尿,在想象的同时,重复收缩提肛、夹紧肛门等动作,重复多次,每次坚持5s。可不停变换体位,如在躺、坐、站时,进行肛门收缩锻炼。期间全身保持放松,其它部位不用力。在平时生活、工作中可随时随地锻炼。

还有一种膀胱功能锻炼法,这种锻炼方法适合膀胱过度活动的患者。主要方法就是设定固定的排尿时间,争取在特定的时间内排尿,并且逐渐延长每次排尿的时间间隔,逐渐增加膀胱的容量,增强控制膀胱的能力。目标是要将排尿的频率控制在3至4个小时之间,通过意识,重新获得大脑皮层对膀胱的控制能力。

4. 盆腔生物学反馈治疗。这种治疗主要针对女性尿失禁患者。方法是将阴道圆锥放入阴道内,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规格的圆锥,用力收缩阴道,将其夹紧,随着治疗逐渐深入,圆锥的重量也要逐渐增加,使女性的阴道收缩力增强,更好的控制排尿。这种治疗方法也可以利用外接装置测定出阴道收缩力的数据值,但需要教会患者准确的阴道收缩方法才能起效。

5.盆底肌肉肌电反馈。尿失禁患者无法感知盆底肌肉活动信号,而盆底肌肉肌电反馈通过将这种无法感知的信号转化成为视觉、听觉信息,从而使患者能够不断进行盆底肌的收缩、放松训练,逐渐脱离反馈仪器,最终自行控制盆底肌和膀胱收缩。

6.生理回馈行为疗法。这种疗法主要针对轻微尿失禁患者,且尿道和膀胱没有脱垂。主要借助设备,展示出患者的骨盆肌肉肌电图变化,患者根据屏幕上的显示,学会进行骨盆肌肉的收缩,身体其它部位保持放松。

总之,尿失禁并不可怕,越是逃避越难以根治。在了解尿失禁原因后,要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在服用药物的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自我疗法,长期坚持,一定能够看到效果。以上介绍的几种疗法,效果显著,但患者必须积极配合。

论文作者:刘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  ;  ;  ;  ;  ;  ;  ;  

尿失禁:一个不再是难以启齿的疾病论文_刘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