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年高考物理试题出处及导向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导向论文,出处论文,作用论文,九九年论文,物理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考命题原则是:“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物理教学”。命题指导思想是:“坚持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纵观九九年高考物理试卷看出,命题充分体现了上述原则。
一、从《考试说明》中寻觅出题方向
1、“知识内容表”的变化是出题的契机
九九年“知识内容表”与九八年比增加了四项说明,九九年高考就考了其中三项。如“动量、动量守恒”部分增加一项说明——不要求用动量定理公式进行计算,九九试卷20题就考用牛顿定律导出动量守恒定律表达式;“光的反射和折射”部分增加说明——不要求利用透镜成像公式进行计算。试卷实验18题就是利用透镜公式导出焦距;“原子和原子核”部分增加说明——不要求计算有关半衰期问题,试卷第1题就考了半衰期定义。以上分析可能是巧合,但也反映一个问题,九九年考试说明为何要变?变有变的道理,从变中找出题方向,亦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偶然性与必然性关系。
2、“题型示例”的变化明示新题型的出现
九九年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将计算题改为“论述、计算题”并特意增设一示例:推导电学中串、并联等效电阻公式,而九九试卷20题是考力学的动量守恒定律公式。上述电学对力学;公式对公式虽是巧合,但细想起来却意味深长。
3、“样卷”变化明示九九试卷的形式
“样卷”是命题考家在总结上年高考试题之成败后,据新一年要求和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具有指导性、权威性的一份试卷,毫不过份地说,样卷就是高考的一份模拟卷,我们可以从中捕捉到明确、具体、可靠的高考信息。如九九年高考试卷与样卷结构形式、赋分值均一样,样卷中强调“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并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九九试卷评分标准也体现这一点。
考试说明导向作用:既对考试说明所列全部知识点进行“地毯式轰炸”复习,又有所侧重,密切关注《考试说明》的变化,从中领悟高考命题新思路、新做法,这对组织数学和复习备考却是非常必要的。
二、从近年高考题库中寻觅考题
1、从综合性强,能较好考查学生能力的重要知识点入手
纵观近年高考题,有的知识点几乎年年都考。如圆周运动考点,前几年考今年又考,九九试卷中8、10、24题都涉及到圆周运动;又如平抛、类平抛考点九八年试卷21题、九九年试卷22题都涉及到;再如弹簧类模型几乎每年都考,见表一)。历年高考热点还很多,如牛顿定律、动量守恒、机械能、物体三力平衡问题;人造卫星问题;振动和波动图象;场强和电势;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洛仑兹力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物体在力作用下往复运动问题;图像问题;电学实验问题等等。
表一:'91-'99高考中弹簧模型问题
2、不避陈题,有些试题的出现有一定周期性
九九高考试题3求α、β衰变次数,此题在83-4,85-4,90-18,98-6均出现过,体现周期性循征。再如九九年考题17 游标卡尺读数,也是周期性出现。又如九九年考题23 气缸类问题,在90~98年高考中都出现过,(见表2)。虽都是气缸,有的是单缸,有的是双缸,有的双缸活塞用弹簧连接,有的用细线,有的用细杆,还有的缸两端粗细不同。但解题方法是相同的,即列出三种方程:静力平衡方程、气态方程和辅助方程。作为教师把握住气缸类问题这一重要考点后,就要对近年内气缸类试题演变趋势进行探索,列出上表,就会发现90-98年气缸类问题均未出现细杆连接,在99年出现就不足为奇了。因高考总是要推陈出新的。
表二:'90-'99气缸类问题
近年高考题库导向作用:用归类法、列表法及概率学理论研究近年高考题,进而把握高考“热点”,把握考点出现的周期性,不避陈题,改造陈题,推陈出新。同时注意上年高考暴露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可能会在本年高考中再现,这已有先例,体现高考“指挥棒”的作用。
三、从课本习题上寻觅考题
1、试卷第2题来源于课本第二册P[,55]第5题:……太阳能电池由许多片电池板组成。某电池板的开路电压是600mv,短路电流是300mA,求这块电池板内电阻是多少?本题内电阻是20Ω,高考题2的电池内阻也是20Ω。
2、试卷第5题来源于课本第二册P[,187]阅读材料:“……当我们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刚刚升起时,看到的是它完全处在地平线下方时发出的光,只是由于空气的折射,我们才看到它完全处在地平线上了。”故地球表面不存在大气层,人们观察到日出时刻将延后。
3、试卷第6题中地磁场来源课本第三册P[,228](4)改装,但能力要求有拔高。试题16画的图象来源于课本第二册P[,139]图5-11;试题20动量守恒定律推导来源于课本第三册P[,111-112]。
高考试题出自课本的导向作用:总复习时要立足课本,更新例题、习题,变化题设物理情景、条件,进行拓宽引伸,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避免去找一些偏题、怪题,在茫茫题海中浪费时间、消耗精力。
四、从实际生活模型寻觅高考题
九九年高考试题5来源于海边观日出;试题6来源于飞机切割地磁场磁感线,左、右机翼会产生电势差的生活实际;试题7的电路就是家用调光台灯电路;试题14是从理论上帮助跳水运动员解决确定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时间;试题17游标卡尺是常用测量仪器;试题21帮助司机解决高速公路行车安全距离问题。这些都体现了物理学科特点,从实践中发源,又用于指导实践。
高考题出自实际生活模型的导向作用:物理可以学以致用的解决、解释实际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教学,这将是今后高考出题一个大趋势。
五、从跨学科联系寻觅高考题
1、与化学科的联系。九九高考试题1中同位素概念,试题3中原子质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的变化等体现了物理与化学的联系。
2、试题6中出现“飞机在我国上空匀速巡航”,从地理知识知我国处在北半球,体现物理与地理学科的渗透关系。
3、与数学科联系。物理与数学关系紧密,能力上就要求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特别是用几何关系解决物理问题如试题15、试题24;用函数图象解决物理问题如试题12、16。
导向作用:跨学科联系上出考题,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符合今后高考趋向:"3+X"精神。
六、从高考科研测试卷中寻觅高考题
高考科研测试卷本身就是为高考服务的,高考题选自测试卷是顺理成章的事。99高考试题22就来源于1997年物理高考科研测试中能力要求测试的20题改装。两题的物理过程相同:先匀加速,后类平抛,最后匀减速到速度为零。
七、从高科技与新技术中寻觅高考题
物理概念、规律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将之抽象、理想化的高度概括,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源泉,因此将最新科技成果、现象编拟成试题,体现了物理的特点,体现了时代的气息,同时由于成果新,编出试题往往具有新意,要用新思路、新方法解决,更能考查学生能力。故为命题考家所青睐。如'97高考卷题3的超导体;'99高考卷中的太阳能电池,试题10中的地球同步卫星等都体现高科技、新技术这一特点。
导向作用:启发学生在认真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要关心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的新发现、新成果,并尽可能利用掌握的物理知识给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