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分析论文_陈春梅,曹云辉,王鑫,杨兰

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分析论文_陈春梅,曹云辉,王鑫,杨兰

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 101318

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呼吸护理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2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6例,A组给予常规护理,B组应用呼吸护理,观察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结果:B组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给予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呼吸护理后,可将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

关键词:呼吸护理;急性左心力衰竭;呼吸道感染

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一类最易发生的院内感染即为呼吸道感染,发生后不仅患者病情加重,且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均会受到明显的影响。医院管理院内感染时,重要手段即为护理,但开展常规护理情况下,患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仍比较高。研究指出,护理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时,实施呼吸护理后,可将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有效降低,促进患者尽早的康复。因此,本院即给予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呼吸护理,效果较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92例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于2017年3月~2018年1月,男57例,女35例;年龄51~82岁,平均(62.5±1.9)岁;冠心病6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3例,心肌病10例,老年性心瓣膜病7例。纳入标准:(1)与急性左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相符合;(2)心功能分级Ⅲ~Ⅳ级;(3)均伴有心脏病史;(4)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护理前已经合并肺部感染;(2)内科疾病反复发作。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6例,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A组给予常规护理:①嘱咐患者卧床休息,患者如果心功能较差,以半卧位休息,并适当抬高床头,使患者呼吸状况得到改善;②理化检查常规开展,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及时进行,必要时,利用20%~30%乙醇湿化氧气,再让患者吸入;③药物遵照医嘱给予患者,对输液速度严格控制,禁止过快的输液,使患者心脏负荷减轻,必要时,药物利用输注泵给予患者;④定时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消毒、清洁定时进行,降低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⑤探视数量、探视时间均要严格控制;⑥按照无菌标准严格开展各项操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A组基础上,B组加用呼吸护理[1]:①翻身、拍背定时开展,但患者呼吸道内具有较多痰液时,翻身、拍背要立即进行,并指导患者有效咳嗽,促进痰液的顺利排出,排出痰液后,护理人员要仔细的观察痰液性状,同时及时的清洗患者呼吸道;②排痰无法有效进行情况下,吸痰措施要立即实施,避免痰液堵塞呼吸道,也降低呼吸道感染风险;③患者如伴有咳嗽症状,要开展抗泡沫剂治疗,此种治疗有助于彻底的清除肺泡内的泡沫,促进肺泡气体交换面积的增加;④患者若应用呼吸机治疗,消毒工作要定期开展,且严格掌握患者脱机指征,使呼吸机尽早撤除,缩短应用时间;⑤待患者病情好转后,呼吸训练、胸部扩张练习指导患者在床上开展,呼吸操锻炼时间、频次具体视患者情况确定,促进呼吸道抵抗力的增强。

1.3观察指标

统计住院期间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例数,诊断标准如下:①出现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②湿罗音出现在肺部,且减弱呼吸音;③升高白细胞计数;④升高体温且超过37.5℃;⑤胸部X线检查显示炎症存在;⑥痰菌培养结果显示致病菌存在。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利用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组46例患者中,发生呼吸道感染15例,发生率32.6%;B组46例患者中,发生呼吸道感染6例,发生率13.0%。B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

3讨论

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中,中老年患者占据大多数,这些患者不同程度的缺损肺功能,而且瘫痪、吞咽困难等症状会同时存在于大部分患者,再加上住院治疗期间较多的开展创伤性治疗,损伤了患者的免疫系统,降低机体的抵抗力,明显提高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2]。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所释放的毒素会进一步损害心肌,抑制心肌收缩能力,因此,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必须要积极的预防呼吸道感染,以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预后。

以往,临床以常规方法护理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时,措施包含调整体位、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用药、吸氧、控制探视等,尽管具有一定的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作用,但预防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仍比较高。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呼吸护理,结果显示,B组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说明呼吸护理具有有效的预防作用。应用呼吸护理后,排痰及时、有效的进行,同时,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排痰方法,有助于患者自主排痰;再加上泡沫剂治疗的开展,可使呼吸困难症状得到良好的缓解;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还会指导患者开展呼吸功能锻炼,促进呼吸道抵抗力的明显升高,从而达到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目的。

综上,临床治疗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时,将呼吸护理措施增加到常规护理流程中后,可有效的护理患者的呼吸道,促进呼吸功能的增强,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使患者疾病良好的康复,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卢燕珊,陈明真.呼吸护理在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1):115-117+181.

[2]齐永红.呼吸护理在预防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呼吸道感染中的效果[J].慢性病学杂志,2014,15(05):420-421.

论文作者:陈春梅,曹云辉,王鑫,杨兰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呼吸护理对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分析论文_陈春梅,曹云辉,王鑫,杨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