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宫廷艺术——院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清代论文,宫廷论文,艺术论文,院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院体画,简称“院画”或“院体”。一般指中国封建时代宫廷书画家的作品,也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这类作品,多为迎合帝王宫廷之需要,讲究格法,崇尚工力,多以花鸟、山水或宗教内容为题材,但因时尚和画家擅长有殊,故画风也各具特色。
清初统治者,提倡文教,开科举鸿博,编纂图书,而使清代的文艺学术继宋明之后,蓬勃发展起来。
清代的帝王如顺治、康熙、乾隆等均喜爱绘画。因此,对宫廷画家活动设有专门场所,其盛况超过明代。“清制画史供御者无官秩,设如意馆于启祥宫之南,凡绘工文史,乃雕琢玉器,装璜贴轴,皆在焉。”(《清史稿·唐岱传》)可以看出,清代师承明代画院遗制,设如意馆以备随时召唤使用,设内廷供奉,内廷祗候,另有画画柏唐阿和学手柏唐阿,均为满族人。(柏唐阿为满语,原指满族中地位低下的听差人)前者是出师后未获职称的,后者相当于练习生。
顺治帝擅画山水,得宋元人神髓。他画的盛际斯像面如钱大而须眉毕现,形神兼备,另外曾以指蘸墨印罗纹作渡水牛,意态生动。他常将画作颁赐部院大臣。康熙帝亦天纵多能,雅好绘事,喜收藏,尤酷爱真迹,因就广搜海内佳品,玉笺金题,汇登秘阁。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他第二次南巡归来后,为追记御览盛况,命召绘画名工巧匠,绘制《南巡图》,据张庚《国朝画征录》载:“凡人物,舆桥,驼马,牛羊,皆命晋为之”。此卷由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宋骏业总其事,王翚(石谷)主绘画,同时王携其弟子杨晋同采。绘制前,由王执笔构思,画草图,总共十二卷,经玄烨过目后,才正式落稿,草图纸本,这就是所谓进呈的御览本。其正本即正式绘制的绢本,历时三年才告完成。其绘制规模之大,是清初由宗室组织的最大的宫廷绘画创作活动。据考,此图已残缺不全,现藏故宫博物院仅第一、九、十、十一、十二卷,其余下落不明。雍正帝喜画山水,学元代倪云林,曾召谢松州入宫廷,命其鉴别内腐所藏法书名画真赝,因画山水进呈,得蒙嘉奖。乾隆帝天资聪慧,游心翰墨,擅画山水、梅兰竹石,得古秀浑逸之趣。更精于鉴识,海内名作,几被征收殆尽,宫廷绘画活动也更加频繁。乾隆帝有时还亲临画馆,甚至“见用笔草率者,手自教之”,或者“喜与品题”。在他统治的六十多年中,还曾多次诏画功臣像和他出巡及战争的功绩。如由徐杨主绘的《南巡盛典图》,乾隆帝非常重视,并对画面处理加以指示,几经修改之后,才定下来付梓镌刻。清宫廷绘画至乾隆朝为最盛。据《国朝画院录》、《国朝画征录》《国朝画识》等载,清代宫廷画家有百余人。除专职之外,有满汉等族画家。其中唐岱、阿尔稗、福隆安等都是卓有成就的满族画家。
唐岱字毓东,号静岩,隶满洲王白旗,官至内务府总管。幼年从王原祁学画,后应召内廷任南书房供奉,为清宫廷职业画家。他的画在王原祁基础上,又吸收唐宋绘画,后来又学习西洋画法,广搜博采,融汇贯通,形成了个人艺术风格,沉厚深稳。唐岱名气很大,康熙帝对他非常赏识,曾御赐“画状元”。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他与西洋画师郎世宁合作之《松鹤图》,用中西结合画法,造型准确,形象逼真。唐岱撰有《绘事发微》一书,凡24篇。主要论述山水画技法,但对人物、花鸟画也有参考价值。此书适合于初学绘画者之参考。
阿尔稗为乾隆朝画院供奉,擅长动物画,以画虎、猫闻名。他糅合中西画法而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笔势雄健,工于设色。曾画《鹰图》、《松鹤图》、《西域贡狮图》等,为人所称道。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绘制的《设色饮虎图》,神态生动,笔墨精致。
福隆安,乾隆时供奉内廷,曾与余昆、程志道合作《冰戏图》,描绘满族传统体育活动,场面宏大,人物形象生动。
除专业宫廷画家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兼职画家。也有的画家临时奉诏到宫廷作画。如指头画创始人、汉军旗画家高其佩应诏入画院作画凡三年。
清宫廷画家还有不少是西洋来的传教士,清初,西洋教士传道于中国,并以宗教画为宣传工具。清朝画院供奉的西洋教士有郎世宁、艾启蒙,王致诚,潘廷璋,安德义等,他们吸收中国传统的技法,采取中西结合的画法,在中国绘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高宗以后,画院渐废,到嘉、道、咸、同之时,供奉内廷者更为寥寥无几。这几位皇帝也均喜绘画,但成就并不很高。光绪皇帝的山水、松竹倒有些特色。慈禧太后喜绘花卉,常以富贵牡丹以自喻,也画兰石、梅竹等以自励。
综上,清代宫廷绘画,继元、明衰势之后,曾出现一度繁荣局面,涌现出诸多卓有成就的画家,创作了很多高水平的艺术珍品。院画中的历史纪实画描绘了当时一些重大事件,场面宏阔,笔致工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资料价值,在绘画为社会现实服务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清代封建帝王、后妃大多喜爱绘画,这无疑对清宫廷绘画乃至有清一代绘画的发展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清朝后期,随着封建统治的日益腐败,宫廷绘画也渐趋衰微,院体画的技法也濒临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