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订单农业模型的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成本控制研究_订单农业论文

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成本控制研究——以订单农业模式为背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供应链论文,农产品论文,成本控制论文,订单论文,背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订单农业”也称合同型农业,是指农户与农产品购买者之间签订订单合同,然后依据订单需要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是当前农户与农产品企业之间合作的典型模式[1]。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加快,订单农业呈快速发展态势。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提出,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部于2002年底专门下发《关于发展和规范订单农业的意见》,提出要促进和引导订单农业规范发展。

绿色农产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和许可后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农产品。目前,由于我国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合理化程度不足、各环节成本控制不力等问题,导致我国绿色农产品终端价格过高、市场难以接受。绿色农产品质优价不廉,尚不能为大众所普遍接受。在订单农业中,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模式。通过对订单模式下的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成本控制进行研究,总结出绿色农产品的成本构成及特点,探求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各个环节成本控制的方法,可以为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加强成本控制、加快市场反应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在已有的我国农产品供应链成本相关研究中,翁亮进行了基于核心企业的农产品供应链成本分析,认为农产品供应链成本包括研发成本、采购成本、生产成本、销售成本、物流成本、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等[2]。刘勇将农产品供应链成本划分为内部成本与外部成本,并结合湖南柑橘生产对两类主要外部成本的分担进行了制度分析,认为农产品供应链的外部成本只有通过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才能降低与消化[3]。王新利认为,要使农产品供应链目标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把它们和其他的成本管理方法集成到农产品供应链成本中去[4]。王素霞分析了进入超市的农产品流通费用,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产品流通模式和政策建议[5]。上述研究主要围绕农产品供应链的一般性成本构成而提出相应的管理方法,没有考虑具体的农业生产模式(如订单农业),也没有考虑到特定的农产品特点(如绿色农产品特点)等,因此,本文将结合订单农业模式和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特点,对其供应链成本控制方法进行针对性研究。

一、订单模式下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成本构成与分布

1.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成本构成

借鉴已有的学者研究,本文认为,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成本是指在绿色农产品从初级农产品的采购到加工最后到销售的过程中,供应链运行所发生的一系列活动所消耗的成本之和。与一般的产品供应链不同,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成本包括直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质量成本和时间成本。其中,质量成本和时间成本是其关键特性之一。

(1)直接生产成本。它是供应链上的主体进行直接农产品生产活动的成本(如原材料、人工和机器成本),这些成本主要是由原材料和劳动力的价格所决定。

(2)辅助生产成本(间接生产成本)。它是指支持农产品生产活动的一系列辅助成本(如原材料采购物流费用、销售配送费用等),是与农产品的生产和交付相关的管理活动所引起的成本。

(3)交易成本。它是发生在不同企业主体之间的交易行为而引起的成本(如监控和跟踪绿色农产品成本、处理与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关系的交易费用、订单履约成本等)。

(4)质量成本。它是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重要成本特性之一,在订单农业下,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订单将无法正常“履约”。这种流失的订单成本即为质量成本。通常来说,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四类。

(5)时间成本。它是指实际农产品供应链周期超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的既定(标准)周期后所发生的成本。例如,许多鲜活农产品存在易腐特性,要求农产品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销售完毕,超出时间的部分由于其质量特性下降,将发生相应的市场损失,这部分的成本即为时间成本。

2.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成本分布

表1给出了上述各类成本在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不同主体中的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直接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与每个主体的技术水平相关,因此从单个主体上进行成本节约的空间较小;而交易成本、质量成本和时间成本等三类成本与供应链的协调优化相关,因此,需要对这三种成本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

二、订单农业模式下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成本的影响因素

1.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订单农业通常是由企业提供种子、肥料、农药、技术等生产要素,由农民提供土地、劳动力、部分资金等形式来执行的。在这一合约中,会涉及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要素、农产品质量等若干方面。农业生产是一个既受自然影响又受市场影响的过程,而合约对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本身的描述又具有极大的困难。这些基本特点导致了农业订单的不完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过程的自然特性带来的不完全性。订单是对未来交换的承诺,而这种承诺从做出到兑现又需经历较长的农产品生产周期。从订单签约到正式农产品交付的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风险和不完全信息。

(2)农产品及其生产资料的描述困难带来的不完全性。农业的各种生产要素不同于工业,对它往往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描述。例如,对于种子的抗虫、抗病性能,由企业提供的种子的出苗率,企业提供的肥料以及农药的有效性是多少,提供的技术的正确性,这些都很难达到标准化。

(3)不完全信息和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不完全性。不论是订约前发生的逆向选择,还是订约后存在的道德危险,都会增加签订合约和确定合约条款能否得到履行的成本。由于不完全信息的存在,双方均有可能采取欺骗、违约等机会主义行为。

2.质量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绿色农产品通常包括加工和非加工两种类别。加工型绿色农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性主要在生产环节,而在加工后质量相对来说可能稳定一些;而非加工型绿色农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性主要在生产和销售环节。

(1)质量的鉴定成本。它是指农产品质量鉴定所支付的有关费用,该成本产生主要源于农产品质量很难做到标准化,需要进行等级鉴定。农产品质量抽检和等级评定问题是引发订单问题的关键因素,而这一切需要科学公正的第三方鉴定机构来实施。

(2)预防成本。它是指预防缺陷和故障发生而支付的费用。例如,许多农户由于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导致在农产品种植中没有能够按照订单的要求进行标准化生产,因此,最终交付的农产品质量存在缺陷。如果能够在生产过程中对部分可预测的农产品生产问题进行预防和规制,将有效规避质量的风险。

(3)内部故障成本。它主要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报废损失、返工返修损失、降级使用损失、停工损失以及处理费用。

(4)外部故障成本。产品交付使用后不能满足质量要求而造成的各种损失,主要包括顾客投诉处理费用、退货损失、赔偿损失、产品售后服务等。

3.时间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订单农业模式下,时间成本主要体现在订单产品集中交货使产品产生积压,导致一部分订单无法及时完成,从而影响了农产品的质量。以新疆的番茄为例,番茄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它的产量呈抛物线分布,成熟期较集中,在每年8月1日至9月10日集中成熟,期间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80%[6]。而番茄加工企业的日加工能力是恒定的,日产量大于企业日加工能力势必引发“高峰期”企业降级压价和农产品浪费问题。

4.直接生产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直接生产成本是进行订单农业活动中,每个主体直接进行生产活动的成本(如原材料、人工和机器成本)。在实际中,有些订单农业的生产是由农民自己投资的,也有是以龙头企业和农民共同投资的。因此,不同的供应链投资模式将影响生产成本的构成。

5.辅助生产成本的影响因素分析

辅助生产成本是支持生产活动的一系列辅助成本(如原材料的采购物流费用、销售配送费用等),这些成本的控制与企业的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另外,有些辅助生产成本与农产品供应链的控制模式存在紧密关系。例如,不同的物流运作模式影响供应链的整体物流成本。

三、订单农业模式下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成本控制方法

1.降低农产品供应链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1)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提高订单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过高是当前农产品供应链的关键问题。在传统的“公司+农户”的组织模式下,由于法律、信用意识不强,这种组织模式会产生较多的博弈行为,交易效率较为低下,过高的交易成本使得公司与农户在价格上无法形成战略联盟关系,因此,双方都没有足够的动机为降低农产品成本做出共同的努力。

根据国外经验,大型商贸或者龙头农业企业与农业生产最好的连接并不是直接与分散的农户相衔接,而是与农业的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或者行业协会相衔接,这样既可以降低交易中的成本,又可以保护农民的利益[7]。目前,农业部正大力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也于2007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将促进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运作,真正确立其法律地位。因此,这种模式将有力地促进交易效率的提高,增加履约率,从而有助于供应链成本的降低[7]。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实行,要在政府制定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机制,减少其制度创新成本和运营成本,使其为供应链成本降低发挥更大的作用。

(2)实施订单信用评级活动,提高交易效率。为保证订单的履约率,政府有关部门应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订单企业和农民开展信用等级评定活动,增强企业和农户法制观念,提高诚信履约率。除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不能履约外,订单主体必须认真履行订单合同,不履约的不能评定等级,不能作为订单主体。对于信用等级较高的农户,农产品企业可以优先满足其订单需求,享受订单收购支农优惠政策;对于信用等级下降的农户,农产品企业在次年可视情况对订单做出调整;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农产品企业,政府在财政、税收、投资等方面可给予优先的扶持政策,以此促进订单农业的健康发展。

(3)建立农业风险基金,减少交易成本。农业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导致订单农业减产,导致农民蒙受巨大损失;另一方面是市场供求关系严重不平衡带来的风险,如市场价格严重低于订单价格,导致农产品企业收购订单存在差价风险,损害农产品企业的利益。这两种农业风险都会导致农户和农产品企业产生违约行为,导致双方的交易成本过高,不利于降低供应链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因此,可以采取建立风险基金的方式来规避这一情况发生[8]。具体做法可以借鉴平原县的模式:各级财政拿一块、农产品企业留一块、基地农户拿一块的方式,建立专户专款专用[9]。在市场价格比订单价格低很多的情况下,对农产品企业进行差价补贴,降低因订单收购给农产品企业带来的风险,提高农户和农产品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因地制宜推广“股份制+订单”模式,提高订单履约效率,减少交易成本。不断创新订单合同的履约机制是提高农产品订单交易效率的关键。其中,“股份制+订单”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10],该模式中,农业订单不再规定农产品的具体价格,合作社成员按照股份的种类和多少分取股红。在生产经营中通过股份方式,农产品企业与农民签订购销合同,即社会股、劳动股和资本股。农户与企业交易后,只结算,不结账,以产品作股份,参与企业经营,年终根据交售产品数量获取本金并参与企业利润分配。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将农业生产和销售面临的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分散到了整个产业链上,由生产、加工、销售和运输各个环节共同承担。

(5)实施“四到户”监管机制,促进交易规范化,减少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过高与订单农业合同不规范紧密相关。因此,可以采取规范交易合同,加强政府监管的方式来减少交易成本。湖北荆门“四到户”监管机制值得借鉴[11]。一是示范文本推广到户。通过选择某些重点农产品品种,在认真听取企业、中介组织和农户意见的基础上,由政府定制农业订单示范文本,明确农业订单的合同标的、数量、质量、计价方式、价款、履约期限、地点、方式及违约责任和争议的解决方法。由于企业普遍使用了规范的合同文本,农民打消了签订订单的顾虑。二是订单备案建档到户。政府主管部门引导企业将订单送到工商机关备案存档,在备案中发现订单内容不完备的,及时下发订单修正通知书。三是争议调解到户。基层工商所密切注意市场动态,发现违约行为及时调解,对企业的失信行为进行预警,实行免费调解合同纠纷,使合同纠纷不出乡镇就得到调处。四是双方诚信公示到户。通过媒体对讲诚信的公司进行公示,使农户家喻户晓,营造“守合同、重信用”的社会氛围。

2.规范质量抽检和等级评定,减少质量成本

质量抽检和等级评定问题是引发订单双方纠纷的关键。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农产品的规格化、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产品规格化、标准化是公平、公正交易的前提,也是遏制市场欺诈、提高农民收益的有效保障。

为此,各级政府必须建立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介服务机构,提高农产品检测水平,为生产和交易中发生的质量纠纷提供裁定依据。政府可以以农业科研部门为基础,设立独立于加工企业和生产基地之外的专门中介机构,平衡企业和农户双方的力量,对加工农产品的质量检测、产品定级、不同交售期的价格进行规范和评定,保证生产、加工双方的利益得到实现。在操作层面上,为克服农产品企业收购农产品时的压级压价行为,由中介机构使用计算机自动检验评级,以增强公正性。另外,质量检测的各方面费用,如原料使用费、检测费等都应该由企业负担,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农产品企业以检测为由无偿占有大量农产品。

3.积极开发和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减少时间成本

如前所述,绿色农产品成熟时期较为集中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日加工能力恒定的矛盾,将引发农产品交付“高峰期”企业降级压价和农产品浪费问题。因此,大量采用早熟、极早熟或晚熟品种来延长供应期,用不同时间段集中成熟的品种错开供应期,并且还可通过错开采摘期的方式来解决绿色农产品均衡供应、延长饱和生产期、减少高峰期农产品浪费等问题。

因此,农产品上市时间上的合理搭配和统筹安排农产品采摘可以使农产品供应期延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高峰期”问题,减少时间成本。同时,要积极鼓励农产品企业和农业科研单位加大投入,开发延长绿色农产品供应期的栽培技术。

4.以供应链专用资产提高供应链长期收益,减少长期运作成本

供应链专用资产是指供应链成员之间为了保证长期合作,双方共同投资某些专用性资产,以专用性资产约束双方的行为,提高双方的违约门槛,保证长期的合作利益。从表面上看,专用性资产投资增加了供应链的成本,但从长期和整体角度来看,专用性资产提高了供应链的长期收益,实际上更能降低供应链的运作成本。

因此,在订单农业中,可以将履约保证制度纳入订单合同中。农产品企业可以向农户提供专门的技术、农资、培训服务、预付款或履约奖励等,而农户则投入一些合作专用资产,如农机具、养殖设施等。如果有一方违约,该方已经投入的服务或资产将消失或贬值,形成无形违约成本。采取这些措施后,企业和农户的违约成本提高了,履约保证程度也就会提高。

5.利用集约化和规模化运作,减少物流成本

物流作为第三利润的源泉,在挖掘生产企业的利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物流理念的核心就在于以系统的观念进行物流功能整合,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功能环节进行集成与协调,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产业和国民经济的竞争力。

从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来看,物流是挖掘供应链利润的重要途径。通过整合物流服务供应商,将分散的物流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根据相关功能进行协调与集成,对物流运作实施重组与优化,实现规模化和集成化的物流运作,可以降低物流成本。同时,还可能通过减少装卸和搬运的次数,降低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质量损失。

标签:;  ;  ;  ;  ;  ;  ;  ;  ;  ;  ;  

基于订单农业模型的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成本控制研究_订单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