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八大之后的脱贫攻坚阶段,精准扶贫不仅仅是就扶贫而谈扶贫,已经上升成为一项国家战略,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在扶贫领域的体现。本文的研究对象岜独村是国家级贫困村,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地区。致贫原因分析作为出发点,主要是自然环境限制、经济基础薄弱、保障性不足。最后从产业脱贫、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文化4个方面提出规划发展策略。主要是在上级政府对岜独村进行村庄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其产业扶贫为契机,对岜独村贫困户进行精准扶贫,在促进上林县发展地域经济,带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期通过此案例为同等类型的村庄精准扶贫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
关键词:贫困村;精准扶贫;规划发展策略;村庄规划
1村庄概况
1.1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
岜独村位于西燕镇北部,属于大石山区、边远山区和资源极度匮乏地区,是国家级贫困村,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地区。村庄东临大龙洞村,西南濒东敢村,西北部为镇圩乡,东北部靠大龙湖风景区。岜独村拥有保护完好的原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优美,景色怡人。岜独村外部交通便利,距离镇区约8公里,有已硬化的道路通达。岜独村是西燕镇去往镇圩乡必经之地。村庄距离平果-来宾高速路西燕出口6公里,南距上林县城约15公里,距离广西首府南宁约160公里。
1.2社会经济概况
2015年全村总人口2155人,共501户,其中贫困户182户,贫困人口800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37%。2015年全村年人均收入为2250元,低于广西贫困线标准农民年均收入2800元,远低于2015年广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467元。
图1 岜独村致贫原因分析
1.2致贫原因分析
(1)受自然条件影响、物质建设滞后,村庄经济发展落后,人均耕地0.62亩,远低于广西平均1.3亩的平均水平,耕地资源严重不足。(2)村庄的保障性不足,因病致贫导致村民因劳动力缺失或者受到牵制。(3)劳动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缺失。目前,根据调查统计,对贫困村庄及贫困人口的分析,按照自治区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标准,岜独村2015年有贫困户182户,800人。经统计,因残致贫的有33户,因缺资金、技术致贫的有1户,因病致贫的有40户,因病因学致贫的有1户,因残因病致贫的有2户,因缺劳动力缺土地致贫的有4户,因学致贫的有14户,因缺土地致贫的有39户户,因缺资金致贫的有13户,因缺劳动力致贫的有19户,因缺技术致贫的有7户,因能力不足致贫的有9户,各致贫原因占比如下图所示。
分析贫困人口具体致贫原因,分别制定相应帮扶政策,提出脱贫途径指引。规划通过产业扶贫、医疗救助、社会救助等各种方式,制定计划,多层次、全方位的完成脱贫工作。
2规划思路与精准扶贫模式
2.1规划定位
综合考虑区位概况、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产业发展、村庄建设等各因素,以生态环境资源为基础,结合实际发展情况和上位规划要求的基础上,以发展种养殖业为主,同时挖掘自身旅游资源,结合自身特点,打造成集湖光山色游览观光、休闲养生、农耕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区。
表1 岜独村脱贫帮扶策略
表2 精准脱贫模式
2.2发展优势
(1)区位条件良好
岜独村东临大龙湖,南接西燕社区,西连大明山脚下的东敢湖,北靠镇圩瑶族乡,紧邻上林-马山通道,即将建设的桂柳南第二高速通道从岜独村以东经过。村庄距离镇区约8公里,距离上林县城约20公里,通过平果-来宾高速公路到首府南宁约160公里,主要农林产品销往南宁,属大南宁旅游圈范围,经济发展受南宁市辐射带动。
(2)拥有一定的资源优势
岜独村土地资源短缺,但是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和林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岜独村北侧靠近大龙洞风景区,可共享风景秀丽、水面平静宽阔的大龙洞水库景色,融入大龙湖环湖旅游圈。
(3)政策扶持力度大
岜独村已经获得的具体扶持政策,为岜独村争取大量扶贫资金,使全村在完善基础设施、扶持产业项目、生态乡村建设等方面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2.3精准脱贫模式分析
精准脱贫模式分析近期以“输血式”为主.中期采用“换血式”,循序渐进,借助科技力量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表2)。贫困村的根源,往往是基础设施条件难以满足村民需求。因此,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变贫困村是首要任务。近期规划应大力对岜独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现有设施根据《广西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进行配置,同时实行区域设施共享。
3岜独村村庄规划发展策略
3.1推进“产业脱贫”工程
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之基、致富之道,坚持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探索绿色产业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生态扶贫新路子,实现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特色生态农业,致力将岜独打造成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打造成南宁市及广西区内旅游休闲目的地。
(3)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依托特色农产品种植,设置产业配套服务区,发展优质农产品初级加工业,做大下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3.2推进“生态人居”工程
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各村庄统一规划,对脏、乱、差的住宅、废弃的牲畜房、工具房予以拆除,腾出空间,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对村庄内部及周边进行彩化绿化。塑造景观节点,形成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突出壮族风貌和地域特色。
3.3推进“生态环境”工程
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个村庄至少要建造1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图2 岜独村扶贫产业布局图
图3 岜独村微景观整治
图4 岜独村公共空间整治
3.4 推进“生态文化”工程
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
4结语
新的时代背景下,村庄规划越来越受到中央及地方的重视,是指导乡村建设、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 以精准扶贫视角下村庄现状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现状分析结合当地发展优势,提出近期以“输血式”为主,中期采用“换血式”,循序渐进,借助科技力量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精准脱贫模式,最后结合岜独村的实际情况提出规划发展策略,具体规划引导乡村产业升级、风貌重塑、文化传承、功能布局、精准扶贫等多方面创新,能为同类型的山区贫困村编制村庄规划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许汉择. 行政主导型扶贫治理研究以武陵山区茶乡精准扶贫实践为例[D].中国农业大学博士论文, 2018.
[2]李乐华,沙洋.美丽乡村背景下浙江村庄规划编制探讨与思考——— 以桐庐县环溪村村庄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5(05):34-40.
[3]《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R].
[4]《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R]
[5]《广西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
[6]《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乡土特色建设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5〕60号)[R].
[7]基于精准扶贫的美丽乡村建设策略研究——以剑阁县文林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9):204-207.
论文作者:韦弘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村庄论文; 乡村论文; 生态论文; 精准论文; 农村论文; 文化论文; 广西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