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论文_阳佼伶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妇产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析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心理状态以及分娩方式的有效性。方法:将近三年到我院待产接受分娩的122例孕产妇按照护理方法的区别命名为对照组(常规产科护理)与观察组(常规产科护理+产前心理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有效性。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自信心分值、自然分娩、母乳喂养等明显较高(P<0.05),剖宫产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产前心理护理用于孕产妇的临床护理中,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对改善分娩方式、缓解负面心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孕产妇;分娩方式;产前心理护理;心理状态;孕妇学校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5-0026-03

Antenat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effects on maternal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the mode of delivery

YangJiaoling.

Chengdu jinni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ichuan 610000 in sichuan province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tenat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aternal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the childbirth way. Methods Nearly three years to the hospital to give to accept delivery of 122 cases of maternal named nurs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obstetric ca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routine obstetric care + antenat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wo kinds of nursing methods. Results The SDS and SAS scores,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fidence scor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such as natural childbirth, breastfeed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 with significantly lower incidence of cesarean section (P<0.05). Conclusion Antenatal psychological care for clinical nursing of maternal, can obtain ideal nursing effect, to improve the way of delivery, alleviate negative psychology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Key words】Maternal; Childbirth way; Antenatal psychological care; State of mind; Pregnant women school

女性从开始妊娠直到分娩结束期间,会牵扯到较多的社会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心理问题,社会家庭的支持程度以及孕产妇的分娩控制均会对孕产妇的心理状态产生严重的影响[1]。孕产妇心理负面情绪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产程以及胎儿。最近几年,我国剖宫产发生率以逐年上升的趋势呈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围产儿发病率以及术后发病率[2]。因此,实施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是目前产科医疗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孕产妇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产前心理护理,结果证明产前心理护理在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分娩方式方面获得更加明显的优势,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的各项临床数据均来自2013年12月—2016年10月到我院接受分娩的122例产妇,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39岁,中位年龄为(29.33±6.32)岁;所有产妇与单胎足月妊娠的相关要求互相符合,孕周在37~41周,平均孕周为(39.21±5.89)周,产前检查显示产妇羊水、胎儿胎盘均属于正常状态,排除软产道异常、骨产道异常、头盆不对称等情况。分组之前均询问产妇的意愿,征得同意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两组产妇的性别、年龄、孕周、分娩要求、排除标准等各项临床数据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极大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产前实施常规的产科护理干预,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接待产妇入院后的各项事宜,详细的向孕产妇介绍相关住院知识,并严格观察临产症状[3]。通过分析医生的医嘱安排孕产妇的休息、卧位以及饮食。护理人员及时让产妇进行相关活动以及下床排尿,积极宣传母乳喂养对母婴的好处,确保产妇能够及时实施母乳喂养,并实施针对性的生理护理干预,为保障产妇分娩前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4]。

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产前心理护理,主要体现如下。

1.2.1产前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对产妇实施产前心理护理干预之前,需要尤其重视产妇是否出现焦虑的负面心理。初产妇由于对分娩没有任何经验,护理人员需要加大医学健康教育的力度,将分娩的相关知识以及妊娠的相关知识详细的进行宣传,促进初产妇由于不了解分娩知识而出现的恐惧、焦虑心理明显消除[5]。另外,若产妇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产前并发症,护理人员在保障母婴安全期间,需要从心理方面实施积极的心理支持干预,帮助医生确保产妇分娩的痛苦获得减轻,维持稳定的生理指标。根据产妇产前检查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理的分娩方式,确保产妇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明显消除,为母婴安全渡过分娩期奠定良好的基础。

1.2.2孕妇学校的心理护理干预 首先,护理人员在孕妇到医院建立孕期保健卡产检前,将孕妇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表发放给孕妇,第一周开展产褥期护理的课程,第二周开展孕期胎教以及营养规划的课程,第三周开展产褥期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等知识的课程,第四周开展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保健知识的课程。护理人员让孕产妇了解上课时间、上课节数,确保孕产妇能够参加到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其次,合理安排师资。医院选择孕妇学校的授课教师时,尽量选择主管护师、主治医生等人员,主要是因为其教学能力、临床经验较为丰富,其对于产房、产科病房的新技术、新服务项目更为熟悉,要学会与孕产妇的沟通交流,以期能够为孕产妇提供针对性的支持以及帮助[6]。最后,孕妇学校教学方式应该以互动、实地演练、提问以及多媒体为主,并开展课后咨询服务,积极鼓励家属以及另一半参与其中。

1.2.3妊娠阶段的心理护理干预 随着孕产妇妊娠时间的逐渐延长,在较大程度上改变产妇的形象、心理以及生活,容易造成孕产妇出现抑郁焦虑的情况,其情绪在妊娠期间具有较大的波动,还会严重影响产后的生活。因此,护理人员在孕产妇参加孕妇学校时播放自然分娩的宣传片,并要求孕妇及其家属共同观看,让其了解到自然分娩并不可怕,对加快产后恢复有一定的帮助,还可促进胎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7]。另外,让孕产妇了解到剖宫产对身体产生的伤害,同时告知孕产妇未经过产道挤压的新生儿会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使孕产妇心理焦虑、恐惧等心理得到有效消除,通过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分娩。

1.2.4加强拉玛泽训练 孕妇在开始妊娠直到完成分娩,需要一直进行神经肌肉控制学习、呼吸技巧训练以及产前体操的学习,确保孕产妇在分娩时可以在控制呼吸操作方面集中注意力,使分娩产生的疼痛得到有效转移,对维持镇静、促进产程加快、保障胎儿顺利出生有一定的帮助。大量研究资料表面,通过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安全性。同时,采用发放知识手册以及健康谈话的方式,使产妇以及家属对分娩时、分娩过程以及分娩前阵痛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并教导孕产妇通过放松技巧、呼吸技巧促进疼痛得到最大程度的缓解。护理人员还需要重视剖宫产手术风险、注意事项、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1.2.5加强剖宫产产妇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不仅需要重视剖宫产孕产妇的日常护理工作,并重视日常清洁、饮食等方面的指导。护理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理论修养,促进自身护理技术明显提高。在实施护理干预时,对产妇心理改变进行严格观察,加强产妇的心理疏导,对于及时疏导孕产妇压抑抑郁心理有一定的帮助。护理人员应注意维持孕产妇的愉悦心情,对加快愈合伤口有一定的帮助,促进并发症得到明显减轻。

1.3 临床判定标准[8]

通过SAS评分、SDS评分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分析,分值越高,表示产妇心理抑郁、焦虑情况越严重。

另外,分别统计观察组与对照组自信心分值、自然分娩、母乳喂养等指标,用于判定护理效果的有效性。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30.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产妇的各项护理数据进行分析统计,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数据,以卡方检验,若P<0.05,则代表两组产妇各项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SAS评分与SDS评分护理前后改善情况

观察组、对照组在护理前SAS评分、SD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分娩、妊娠属于女性的自然生理过程,因为分娩、妊娠会给孕产妇身体带来不同的应激反应,造成孕产妇发生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最终导致睡眠障碍、躯体化症状以及人际关系敏感等。由于我国初产妇人数较多,其对分娩过程的体验以及认识较为缺乏,同时受到媒体不适当宣传分娩痛苦的影响,对于分娩期间产生的疼痛过分担忧。据分析相关研究数据得知,心理精神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孕产妇是否能顺利分娩,恐惧紧张等负面心理会提高内啡肽、儿茶酚胺、皮质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指标,从而改变胎心率以及减少胎盘血流量,造成胎儿出现宫内窘迫。产前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是为了改善孕产妇产前的心理状态,确保产妇能够通过积极的心态面对分娩,促进孕产妇分娩期间因心理问题造成无法顺产的概率明显降低。孕妇学校不但能够讲解孕产妇婴儿养育、卫生保健、孕期营养等方面的知识,还可实施社会支持、家人支持、心理保健知识等干预,确保孕妇对分娩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使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从而保障母婴的健康。据分析本组研究数据得知,观察组实施产前心理护理后,其焦虑、抑郁评分明显较低;其分娩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别(P<0.05)。

综上所述,对孕产妇实施产前心理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的分娩方式,还可降低其焦虑、抑郁评分,对改善母婴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妇产科应注重产前阶段性心力护理干预,从妊娠初期开始实施必要心理指导。

【参考文献】

[1]王琴.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v.405:35-36.

[2]任秀琼,杨康春,马妮,邓金凤,陈利.全程护理干预对独生女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v.1001:11-13.

[3]戎惠娟,刘杰,许艳蕾.孕期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活跃期分娩方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v.3516:2528-2529.

[4]岑琼,戴丹菁.对初产妇实施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影响心理状态和分娩方式的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v.2812:1856-1857.

[5]冯冬梅,夏芙蓉.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的作用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v.730:262-263.

[6]秦秋莉.基于阶段性改变理论模式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6,v.44;No.27404:557-560.

[7]宋雅丽.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6,v.5423:142-144+148.

[8]肖金红,罗曼云,李丽婷.产前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妇情绪状态及分娩方式的应用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v.921:236-238.

论文作者:阳佼伶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6

标签:;  ;  ;  ;  ;  ;  ;  ;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方式的影响论文_阳佼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