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孩子的志向水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志向论文,水平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生活当中,我们的家长可能会忽视这样一种极其重要的现象,一部分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和成就从入学到学成都是出类拔萃和优秀的,而另一部分孩子的情况非常糟糕,似乎从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成了班上的“差生”或“中等生”,直到学业结束,都没尝到过出头的滋味。——也许我们会带着无可奈何的态度,挑出诸如“智力”、“天份”一类的词来解释这种现象,实际上,这种解释只适用于极少数的孩子,因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天才和弱智儿童在所有孩子中不会超过3%的比例。如何理解这种可以普遍观察到的现象呢?我们不妨听听孩子们自己的心声:
A 小婷,10岁女孩,三年级。母亲:“小婷,儿童节学校组织文娱演出,老师让你跳舞了吗?”小婷:“跳舞?我不行,我哪里有××跳得好啊!”
B 小晨,7岁男孩,刚入学。玩耍的时候跟别的孩子争吵起来,那个孩子骂他是:“笨蛋”。小晨满不在乎,瞪着眼嚷嚷:“说谁笨蛋?笨蛋就笨蛋。我考拼音不及格,好多人都说我是笨蛋。我就做笨蛋,我才不管呢!”
其实,绝大多数孩子在自身素质上差异并不很大,应该可以得到大致相同的发展。遗憾的是,许多处境不利的孩子对自己的未来成就过早地作出了消极认同、以至在成长之前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低水平的框框。作为家长或老师,我们应努力打破这种框框,提高他们的志向水平。
志向水平(也可叫作自我期望水平)是指以集体或社会为参照,系一个人的志向所处的位置。它有很强的心理动力价值。孩子的志向水平在班级中形成,也主要以班级为参照,每个孩子在每方面都会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会说出来,而年龄稍大的孩子如果志向水平偏低,他们会更多地保持缄默,或转化为对进取的冷淡和自卑。如何来判别孩子的志向水平呢?我们应该在同孩子的谈话或日常观察中,努力发现这样的线索:
①孩子在哪些方面对自己有所期望?
②在某一方面,孩子自己觉得在班集体中处在什么位置?
③孩子完成各种任务的劲头怎样?
细心父母可能不需要特别的观察,但如果你觉得了解得不够清楚,你可以同老师谈谈,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成绩作初步的推断,还可以直接同孩子谈话,如“快期中考试了,这次你能得第几呢?”孩子的回答总会告诉你很多。
志向水平的起伏有其内在的规律,基本的趋势表现为:成就水平制约着志向水平,成功导致志向水平的提高,失败导致志向水平的降低。我们之所以特别重视志向水平的作用,是因为它反过来会决定着一个人的成就水平。有人在学生考试前很长一段时间用“你估计能得第几”的问题了解每个人的志向水平,结果发现,自我期望的水平与实际成就(考试成绩)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试想,一个孩子对自己的要求一直是保持中游,他会令人惊喜地名列前茅吗?
志向水平与活动成就之间存在着一种恶性循环,即:志向水平越低,越趋向于低成就;而低成就又重新导致和强化低水平的自我期望,如此循环往复。可见提高志向水平的第一步就是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逐步实现良性循环。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对孩子的进步是不是期望过高了?你对孩子的期望越高,你的期望所能产生的激励力量就越小。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有这样三件事:①帮助孩子制定小步骤的计划,进行目标分解,就像爬楼梯一样引导孩子拾级向前,而不是期望他一步跳上去;②注意孩子在集体中细小的进步,加以肯定和鼓励,逐步树立孩子的信心,以达到志向与成就间的良性循环;③尊重并利用孩子各方面的自我期望,引导迁移。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业,而孩子的信心却可能表现在其他方面:运动、社交、集藏、动手发明以至打猎和钓鱼。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不必强求你的孩子按其他孩子的模式成长。
标签:亲子成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