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钱英

上海麒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水利、电能的基础保障。为了保证其作用的发挥,必须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在进行基础处理施工中,其工程量大,投入成本多,施工周期长,一般施工环境复杂,地质、水文环境复杂,增加了施工难度。因此需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基础处理的重要措施,提高工程整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为了确保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质量,必须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技术进行监督,在施工中对每一环节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此基础上,强化对基础施工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和技术人员联系,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下面就深入分析。

1分析处理工程基础时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

对水利工程基础进行施工时,影响其质量的因素很多,第一点,如果施工基础稳定性不高,将会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基础处理的质量,当基础稳定性下降后,其抗滑性也开始下降,工程基础的整体稳定系数降低,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稳定性,这样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缩短,导致投资得到经济效益下降,整个工程的相机比不高。第二点,当基础施工没有保证渗漏方面的要求后,后续处理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时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例如当渗漏过大后,地基的间隙变大,对其基础产生严重的破坏,进而在投入使用中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对整个施工单位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第三点,当基础施工不合格,其会发生一定的沉降,当沉降量超过所规定的范围内后,水力水电工程的整体结构出现变形,直接损坏水利水电工程的功能和作用,甚至影响后续施工的安全,因此在完成基础施工后,对质量进行检查,确保质量符合工程指标。第四点,水利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偷工减料问题,该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直接导致工程使用寿命缩短,例如使用不合格混凝土,施工中没有对软土基础处理,导致工程整体性能下降,投入使用后在水压、水的冲击下,工程墙体发生渗水、渗流、工程材料流失等问题。

2分析处理基础时应用的技术和控制质量方法

2.1分析水泥土的处理技术要点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水泥土材料,可以提高工程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具体施工中水泥材料要和其他施工材料混合,搅拌成水泥浆,将拌合好的水泥浆注入到工程的基本部分,在内部会产生反应,提高基础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当前这一技术称之为灌浆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中水泥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要做好水泥浆的制作和灌浆,进行水泥浆的制作时需要不同的材料配合,灌注的量对工程结构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结合实际工程要求,严格控制相关的参数,将水泥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2.2工程管桩具体应用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预应力管桩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也经常使用,使用时要注意一些问题,其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技术有一定的区别,发挥的作也不同。在具体施工中,技术人员通常会使用振动法、捶击法、射水法、静压法进行施工,静压法和捶击法是沉桩技术。实践应用中施工人员要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了解现场具体情况,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监管人员发现有质量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于先张法而言,对有关构建进行施工之前,要提前施加一定的应力,提高构件的基本性能,对于后张法而言,当构件强度在80%之后,再对其施加一定的应力,有效提高构件的强度。进行预应力管桩施工时,做好沉降环节的处理,对于锤击处理方法而言,利用桩锤的冲击力有效克服桩的阻力,这样桩就可以沉到设计的深度,或者达到对应的持力层。对于锤击法而言,经常使用沉桩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要结合桩的密集程度,桩基础和周围建筑的关系等,然后确定打桩的基本顺序,要求沉桩深度符合先长后短原则,保证整体的施工效果。

对于静压法而言,在水利水电工程使用中,通常是在软土地基中使用,使用这一方法时必须考虑地基的承载力,如果不能满足静压法的要求在实践中不能予以使用。但是可以通过铺垫道渣层,对其进行碾压,再铺设好路基箱等,优化现场的施工条件,让其达到相应的标准。进行沉桩操作中,对第一节沉桩质量进行现场监督,如果第一节出现质量问题,将会影响后续的静压法沉桩质量。对于软土地基而言,其土质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如果在稳桩、压桩等环节桩身出现变化,有必要对其进行校正处理,确保沉桩施工的质量。

2.3分析应用锚固技术时技术人员注意的要点

锚固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非常重要,其可以保证基础处理的稳定性。该技术主要通过锚杆对地下工程的周围岩壁进行支护和开挖,主要使用土体、岩体锚固力维持地下结构的稳定性,避免水利水电地下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滑移、坍塌等灾害,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整体的施工安全。由于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很多水利水电工程都建设在环境相对复杂的地区,不仅增加了施工的困难度,对施工人员安全也有一定的威胁,施工中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对水利基础施工中[1],要将其地下工程周围的墙壁进行开挖,边挖掘变支护,锚杆及时支护材料,利用土体、岩体的锚固力保障这项地下结构的稳定性,锚固施工质量合格后,可以避免地下工程发生滑移、坍塌问题,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在当前的施工领域,锚固技术分为土锚和岩锚两种形式,施工原理都是相同的,一端要和工程结构物[2],与此同时,还能承受挡土墙的土压力、水压力。该技术优势明显,有效利用了岩土体自身条件,提高了工程的稳定性。锚固地层范围广,很多地质条件下都可以应用。施工操作时不会占用很大空间,节省钢支撑等大量材料,施加预应力,控制锚头变位量在0.2%以内,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3]。

2.4分析处理地基中必须做好的几点工作

在对水利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软土地基,可以使用三种方式予以处理;第一种,使用土工合成材料对软土地基进行加筋固化,该技术主要利用了荷载平摊原理,确保地基受力的均匀性,除此之外,如果结构内部的剪力被破坏,这一措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防止其对地面造成的破坏,降低破坏的范围,保证工程的整体性。第二种方法是对软土地基进行置换,根据项目的具体位置,针对软土地基进行土方置换,将不合格的土层置换掉,但是要进行现场测量,测定置换的范围和深度,可以选用砂子等材料进行置换,还可以将不合格的地基土换成水泥土、粗砂等符合工程需要的良性土,保证了地基工程的稳定性。第三种处理方式是排水固结法,软土地基天然具有不稳定、容易压缩问题,而且土层中含水量超过工程要求范围,因此可以使用加压、排水两种方法降低土层中的含水率,然后进行固结碾压,提高土层的整体密度,有效提高基层质量。

总结:通过以上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发现水利工程的基础处理非常重要,直接决定上层结构的安全性,当遇到软土地基没有有效处理后,后续施工时地基开始出现沉降,导致整个工程的停滞。因此要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强化施工阶段的质量检查和安全检查,严格进行质量验收,避免工程没有达到设计标准而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张丽华.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6):225-225.

[2]张巍霞,吴静.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1):197-197.

[3]于博,李凤鸣.对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5(50):114-114.

论文作者:钱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钱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