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例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临床治疗观察论文_王静

(新疆哈密第十三师安心医院 新疆哈密 839000)

【摘要】目的:了解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9例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在给予足量补液、维持水电解平衡、利尿、促进排泄的基础上,再给予口服利培酮、氯硝西泮片或氟哌啶醇注射液肌注等治疗。第二组给予足量补液、维持水电解平衡、利尿、促进排泄的基础上,在给予氯硝西泮治疗。并采用PANSS量表对两组间在治疗前后予以评定。结果:PANSS量表检查表明,第一组在治疗前后及与第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效果肯定,能快速控制病情,降低护理难度。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精神障碍

【中图分类号】R74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133-02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2013年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69例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的住院病人,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60分。入选标准:1、均经《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1]确诊为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2、参与本研究前从未治疗过。3、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签订书面协议。排除使用其它精神活性物质及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前有精神障碍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第一组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龄18~45岁,平均(27.6±3.2)岁,吸食时间1个月~10年,平均3.6±1.2年,每天吸食量0.4-1.5g,平均(1.2±0.3)g。第二组男性30例、女性8例,年龄16-38岁,平均(25.3±2.8)岁,吸食时间2个月~8年,平均3.4±1.1年,每天吸食量0.3~1.2,平均(1.1±0.2)g。两组间在上述各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症状以幻觉、妄想、恐惧、兴奋、行为怪异为主。

1.2 方法

第一组在给予足量补液、维持水电解平衡、利尿、促进排泄的基础上,口服利培酮(2-4mg/日)、氯硝西泮(4-8mg/日)、氟哌啶醇注射液(10-20mg/日)等治疗。第二组给予足量补液、维持水电解平衡、利尿、促进排泄的基础上,氯硝西泮(4-8mg/日)。并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8周采用PANSS量表进行评定。以PANSS减分率≥80%为痊愈,≥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治疗结果第一组痊愈51例,进步5例。第二组痊愈7例,12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4例无效。治疗前后及两组间PANSS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详见表1、表2。

3.讨论

甲基苯丙胺是儿茶酚胺的间接激动剂,主要是促进神经末梢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并阻止它们重吸收,高剂量时还可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神经递质[2],多巴胺增加,这可能产生类似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本研究也表明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症状以妄想、幻觉、兴奋、猜疑/被害和敌对性等阳性症状为主。应用利培酮片、氟哌啶醇注射液等抗精神病药物对症治疗效果良好。氯硝西泮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失眠等症状。但也有少部分病人可遗留如情感迟钝、行为减少等症状,可能与甲基苯丙胺导致大脑部分区域受损所致[3]。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刘涛,郁章玉.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微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4,26(8):1169-1175.

[3]郝伟.精神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52-163.

论文作者:王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8

标签:;  ;  ;  ;  ;  ;  ;  ;  

69例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障碍临床治疗观察论文_王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