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忆冰
湖南省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410100
【摘 要】目的: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存在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并使用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60例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存在不良反应这一标准展开分组,将22例存在不良反应的患者设置为A组,将剩余38例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设定为B组,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并从中分析和总结出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结果:患者的年龄、饮食、情绪以及是否有过敏均为导致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P<0.05),在不良反应类型上,主要是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反应,一部分患者有肝毒性(P<0.05)。结论:如果要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需事先加强对容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检测,要加强对病患在情绪和饮食等方面的监控,最大限度减少出现不良反应。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预防措施;过敏反应
一直以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都因为其自身的抑菌活性高、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以及安全性高等特性而得到临床上的认可和应用,不过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大规模普及,该类药物自身所存在的一些诸如会造成胃肠道不适、呼吸不良反应以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也相继出现,并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困扰[1]。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用药的安全,我们需要在使用该类药物时,对诱发患者不良反应出现的诱因展开分析,此举可以很大程度的预防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本文中,笔者对本院的60位使用过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索并分析诱发不良反应出现的主要因素,并对预防措施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并使用到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60例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存在不良反应这一标准展开分组,将22例存在不良反应的患者设置为A组,将剩余38例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设定为B组。经统计,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不存在很大差异,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患者的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基础资料展开收集,统计并分析A组患者不良反应所表现出的类型。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计数数据对比行X2 检验,回归分析用Logistic来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得知,患者在年龄、过敏史、饮食习惯等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参照表1.
3 讨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是用来进行细菌感染治疗,其可以对抗多种极具活性的细菌,且抗菌种类范围很广,因而在临床上被广泛的使用到[2]。而随着当下人们对于药物的进一步研究,关于投保菌素类的抗生素已然从以往的一代延伸至现在的四代头孢抗生素。新研发出来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有着更高的抑菌型,且分布抗菌范围更加广泛。不过随着近年来在临床上对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逐渐出现了滥用抗生素的恶劣现象,从而使得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耐菌性越来越高,对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所出现的一些列不良反应也在逐渐普遍起来,其对于治疗的影响颇为恶劣。在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副反应为肝毒性、过敏反应、肾毒性、胃肠道反应以及造血系统毒性等[3]。通过本研究得知,在诸项副反应中,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较为普遍,二者的出现概率显著高于肝毒性等副反应的出现概率(P<0.05)。
在对不良反应产生因素的观察中发现,患者的年龄、有无过敏反应、饮食是否规律可以显著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而有无过敏史,是否为过敏体质以及患者的年龄为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
针对上文对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的调查和研究,笔者认为,在对患者实施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可以作出如下预防措施:
首先,要密切注意所用药品有无特殊人群,如果有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有障碍的病人,要在用药的时间、浓度以及剂量等作出适当的调整,且在用药的整个过程中还须密切注意患者的反应。此外,因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以抑制机体肠道的菌群产生维生素K的作用,因而其有让人出血的潜在风险,所以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必要时要补充一定剂量的维生素K[4]。
其次,在给患者用药的整个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和饮食。在患者用药的全过程以及用药后一周时间内,医护人员需制止患者饮酒或者进食含有乙醇的药物或者食物,以防出现双硫仑样放映;在给患者用药时需注意患者的情绪,要引导患者将情绪调整至平和、积极状态下。
第三,要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或者是否为过敏体质。如果遇到有过敏体质或者有过敏史的患者,医护人员在用药上需特别谨慎,并在用药后对其作重点观察。
第四,在给患者用药后需对其进行密切的观察。很多患者都是在用药之后的半小时之内以及用药后的12小时至18小时之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所以,医护人员在该时间段需加强检测患者临床表现以及生命体征的力度,如果有患者有不良反应征兆出现,需尽快做出处理,以便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总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不适及过敏反应,诱导其出现该不良反应的因素为年龄、饮食结构以及过敏体质等。所以,在临床上为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医师需对该类人群做重点监护,并尽可能引导患者均衡饮食,平和心态,以便最大可能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
参考文献:
[1]李楚倩,周陈西,刘孟娟,等.第3代头孢菌素致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24):98-100.
[2]蒋方宁.183例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4):364-367.
[3]韩根利,冯艳霜.头孢菌素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1):2006-2007.
[4]钱先中,金惠静,杨 娟,等.我院12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西北药学杂志,2015,30(2):197-200,201.
论文作者:陈忆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8
标签:头孢菌素论文; 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类抗生素论文; 毒性论文; 资料论文; 预防措施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