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文章先是结合实际,分析了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然后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加强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关键词: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途径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作风建设工作,并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尤其是在社会矛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只有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才能推动基层经济的发展,缓解社会矛盾。
一、新形势下,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良好的基层领导干部作风能让群众看到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从整体上来看,加强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基层领导干部直接与群众接触,且直接服务于群众,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具体执行人。只有基层领导干部具有良好的作风,才能心系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第二,是发展基层经济、巩固基层政权的关键。现如今,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若要实现平衡发展,就要大力发展基层经济,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各阶层的稳定性。基层领导干部作为经济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对基层经济发展、基层政权稳固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第三,是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所以,在这一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应当坚持党的领导,结合实际,强化作风建设。由此可见,做好基层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二、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途径
1.加强教育培训
通过教育培训,既能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政治水平,也能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廉政意识,尤其是能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这对于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非常重要。
首先,应加大基层领导干部的党性、理念教育。思想决定行动。只有强化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建设,才能促使其沿着党的路线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对此,在教育培训中,应以科学理论为指标。如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思想的巩固教育。同时,结合“十九大”、习近平同志讲话,开展新的思想教育工作,充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基层领导干部。其次,加大基层领导干部的技能培训。基层领导干部与群众直接接触,其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直接影响到了群众对党的认识。所以,在教育培训中,还应当加强基层干部的技能培训。比如加强学习能力的培训,确保基层领导干部能正确理解党的思想路线方针,并贯彻落实;加强市场经济的控制能力,促使其能灵活利用市场能力,推动基层经济的发展;加强创新能力的培训。只有创新,才能突破传统思想的禁锢,促使基层领导干部能积极探索工作新方法、新理论,从而提升基层群众工作成效。最后,强化基层领导干部的群众基础培训。只有得到群众的认可,工作才能正常开展。所以,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并时时刻刻以群众利益为核心,发展基层经济、开展基层管理工作。也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党与群众的距离,转变脱离群众的工作作风。
2.创新工作机制
新形势下,传统的基层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已经无法满足党和国家的要求。所以,应加大工作机制的创新,从而为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足够的源动力。
首先,应当完善选拨任用机制。第一,是要选择品德优秀的人作为基层领导干部。对此,在任用前,应严格考核,确认符合任用标准,并坚决杜绝“关系户”进入领导层。第二,要选择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且愿意投身于基层工作的领导干部。不选择以基层工作为跳板的人员。第三,一定要保证选拨任用制度的公平、公正、公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选拔出思想政治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干部,让群众信服。第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就目前来说,不乏“混日子”的基层干部。这对于基层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所以,在作风建设过程中,应严厉打击这种行为。制定完善的考核激励制度正能实现这一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可采用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等措施,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第三,为了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还应完善晋升机制,跳出传统熬资历的怪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改善基层领导干部的作风。第四,健全责任认定机制。为了强化基层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减少恶劣事件的发生,还应完善责任认定机制。无论大事、小事都应当责任到人。这样才能杜绝“一推二六五”的现象,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心,促使其认真贯彻落实基层管理工作,抵制住不良工作歪风的传播。
3.加大监督工作力度
加大基层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才能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远离政治核心,更容易产生“山高皇帝远”的不良思想,不能积极贯彻党和国家的思想方针路线,恶意欺压群众,影响到基层工作的开展。
首先,应实现监督主体的多元化。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权力的监督应当有群众和国家共同执行。第一,实施党内监督。即上级组织的监督和管理。第二,实施群众监督。基层领导干部的权力本身就是由人民群众赋予的。更何况,只有群众才能切实观察到基层领导干部的作风,才能了解到其中的问题。第三,实施舆论监督。如结合党内新闻、媒体,健全舆论监督法律保障,规范基层领导干部的作风。显然,只有实现监督主体的多元化,保障最终的监督效果。其次,实现监督形式的多样化。正确利用监督形式,将党内外、直接监督与间接监督等联合起来,能有效提高监督成效。具体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搭建平台,畅通监督沟通渠道。如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将群众监督和党内监督结合在一起;第二,整合各方监督资源,做到监督透明。比如将三方监督主体结合在一起,对基层领导干部的权力、晋升、政策落实等进行监督。第三,充分利用网络、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监督。最后,实现监督机制的公开化。具体来说,监督内容要公开,让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能够了解到哪些是在监督范围内;监督程序要合法,不提倡非法手段获得违纪资料。同时,监督工作要一级一级开展,尽量精简,但不能混乱无秩序;监督结果要公开,监督结果要尽量公开、公正,不能存在不公平的结果,也不能无法让群众信服。总之,通过加大监督力度能进一步规范基层领导干部的作风。
4.整饬党风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逐渐成为流行。这对于党风的建设极为不利。所以,在基层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大党风的整饬力度,从严治党。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颁布了党政机关“八项规定”,约束党员、整饬党风、反腐倡廉。为了落实党和国家的指导方针,应加大基层的党风整饬力度。首先,在基层,落实八项规定,严格查处违法乱纪事件。尤其是人民群众举报的违法乱纪事件。同时,严格处理违法乱纪的干部,刹住歪风邪气。其次,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不断纠正党员的思想问题、作风问题、行为问题。对此,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根据党的要求,多举办一些教育活动,从而将不良作风扼杀在萌芽中。再者,应加大基层领的反腐工作力度,解决掉各种“苍蝇”。同时,制定有效的反腐制度,解决基层领导的腐败问题。最后,落实“两个责任”,加强廉政建设。要求各级党委、纪委能够担起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加大基层领导干部的监督和追责,转变基层工作作风。总之,通过整饬党风,能有效加快基层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综上所述,基层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对党和国家发展、基层经济发展、群众服务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所以,党和国家应加大基层党员的教育培训,提升基层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同时,还应创新基层工作机制、完善监督体系,为基层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奠定基础。尤其是要加大党风整饬力度,切实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
参考文献:
[1]戴晶晶.新形势下党的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的问题及治理路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7.
[2]黄凤珍.十八大以来基层干部工作作风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3]刘朝辉.对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关键环节监督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6(23):62-63.
[4]艾鹤.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6(01):34-35.
[5]郑榕韬.浅论基层领导干部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治理对策[J].珠江水运,2014(11):52-54.
论文作者:力士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基层论文; 领导干部论文; 作风建设论文; 群众论文; 作风论文; 工作论文; 党风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