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回归生活;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事实上,关于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有三种特征:其一是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面对生词可以借用词典等工具自行掌握;其二是学生能够顺利阅读,即对于课文整体能够通顺地读下来;其三是学生学会创作表达,这是很重要的部分,旨在要求学生利用所学进行运用。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有效呢?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回归生活,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创设情境,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回归生活,提高识字教学有效性
识字教学是语文科目中极为关键的部分,但由于小学课堂的主体是小学生,其对于语文的学习热情、学习规律等都说明了是无法直接得益于传统教学理论的,即实际教学在各种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教学策略而未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笔者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地探讨,认为识字教学应该要回归到生活本身,这样不仅可以使识字过程变得更加便捷,也能让学生加深印象,从而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在具体的识字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内的文化资源来引导学生识字。可以是教室后墙黑板的快乐园地、走廊里的告示牌、墙上的标语等等,比如校园草地旁有“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等,再如教室板报中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等等,这些可以使学生广泛地认识较多汉字,其次还可以组织一些小型的识字比赛,比比学生谁认识的字比较多,可以积累更多的像是学习用品类、水果蔬菜类等汉字,最后教师应该开发学生的课外生活识字,不仅要利用好社会中的各种资源如广告牌、宣传匾之类,还要鼓励家长同学生一起有计划地进行活动,可以是出行、旅游等等,让学生在快乐地气氛中学到更多汉字。总之,以生活为基础,通过字形再现的方式,让学生多感官地感受汉字,能够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情境,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情境式阅读就是指教师利用生活场景、教学媒体以及表演活动等方式使课堂具有一定的情绪色彩,从而生动、具体地引导学生更好地去阅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比如在教学《我的长生果》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张关于长生果的图片,并问学生:“这篇课文讲述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而作者却把书籍称之为‘长生果’,那么我们来欣赏一下作者眼中的‘长生果’是什么样的”,通过这样讲解,学生便对这篇课文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在他们阅读结束时,我接着问道:“读完了这篇课文,你认为课文中讲解了什么事情?”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并说道:“作者通过回忆,阐明了读书的感受和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在这节课上,用多媒体、语言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巨大的阅读兴趣,总之,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法,因为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诱发学生的心灵体验,从而取得不错的阅读效率。
三、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
有位学者说过:“人之所以要读书,是因为追求精神另一半的成长”,这句话中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就要立足于前人的肩膀上,读精品,读经典。然而,从语文学习的规律看,学生的写作情况一直是语文科目的短板,对于此现象,笔者归纳出的最大原因便是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写作材料相当地匮乏,要想提高写作的效率,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穿插以“读”辅“写”的方式,即先让学生阅读课内知识和一些课外书籍,渐渐地把握人物情感和文章内容的表达方法,而后在进行初步运用。
比如在教学《太阳》之后,我引出其中的几个句子,有“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一百三十万个地球”、“三千倍”等等,我告诉学生这篇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字,为的就是让课文显得真实,接着我让学生自己模仿练习这种写作方法,学生写道:“微尘说过:‘我想把我的爱分享给我的世界’,非典那一年,他曾经向红十字会捐助过5000元,海啸灾难发生时,他又资助了2万元…”通过这种方法,作文中的事物、人物更加地具体化了,他们也能渐渐地理解“数字”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依据。总之,教师要重视读写结合的应用,这样才能让学生不断地吸收写作“营养”,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就拥有许多潜在的问题,查看众多改善方案,都是以学生为本体,探讨如何实现课堂自主、合作以及探究,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实际,认真地渗透进每一个教学重心,不断地改进教学工作,从而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陈艳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38-139.
[2]王红侠.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的教学策略探索[J].中国新通信,2019,21(06):182.
论文作者:李乐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长生果论文; 情境论文; 有效性论文; 汉字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