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业发展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关系研究-以西部欠发达地区为例论文

生态产业发展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关系研究
——以西部欠发达地区为例

任海军,丁优佳

兰州大学 经济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 西部欠发达地区通过发展生态产业拉动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是落实绿色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而中国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仍是以GDP为主要指标的传统核算体系,难以反映绿色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比例,难以客观全面评价国民经济的增长。基于此,论文探究了生态产业发展与实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间的互动作用机制,提出从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向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转变是实现绿色经济的必然要求,是绿色发展战略在宏观决策层面的具体体现,是保障、促进生态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最后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试点推广方面给出了相关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西部欠发达地区;绿色发展;生态产业;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要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战略,建设美丽中国。因此,绿色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西部地区大部分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以“两高一低”的粗放型产业为主导,环境污染逐步加剧,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容易陷入“低水平均衡陷阱”。而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对于我国全面改善生态环境、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重要地位。所以,西部欠发达地区必须以绿色发展战略为指导,加快构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地区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此外,实现绿色经济转型,必须探索、试点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重视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使GDP能客观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综上,本文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从理论上深入探究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生态产业对于转变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根本要求,以及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对生态产业发展和评价的保障机制,为西部欠发达地区完善绿色GDP核算、建立新型绩效考核标准、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主要依托于SEEA框架的建立与完善,SEEA框架自提出以来,共经历了四个版本,现使用的中心框架是SEEA-2012。学者的研究集中于SEEA-2003、SEEA-2012两个版本,包括:(1)核算框架提出背景:R. Smith阐述了SEEA-2003的演变历程,认为该框架的编制标志着官方统计具备有序和可比性的开端[1];P. Bartelmus则认为SEEA-2003虽然对SEEA-1993进行了完善和修改,详细介绍了自然资源的估值技术,但因拒绝将环境退化的货币估值视为“模拟”,因此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Edens总结介绍了耗减的核算方法,认为SEEA-2012框架提出的实践方法与SNA为基础的收入核算账户一致[3]。(2)SEEA框架在资源核算方面的应用:各国借鉴SEEA框架,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在SEEA框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SERIEE体系、NAMEA矩阵核算等体系,指导编制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并在森林、水和能源资源方面展开相关的试点工作。G. S. Haripriya基于SEEA框架,计算了森林资源的净积累价值和净值,得到了扣除森林资源枯竭代价的EDP[4]

随着经济时期的到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相关组织关注财务会计内部建立中的相关问题,增强相关单位之间的联络,完善相应的制度。施行监测和预防系统。改善员工效率分配不均的问题以及行政工作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络。自1998年施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机构会计制度》以来,它在规范行政机构的会计和行政机构财务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购物中心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公共财政构造的树立,政府财政管理体制变革,如收支变革和财政收支逐渐施行。行政机构的经济活动日益紊乱,财务管理请求日益动人。会计制度越来越不合适当时的状况变化。

在农机化培训中应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受训农机手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有效地达到了培训目的、完成了培训任务。

公共数学课程的分类教学改革解决了专业知识需求与衔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分级教学解决了学生的差异性问题,培养应用型人才或学术研究型人才,采取 “个别辅导、集中答疑”和 “启发点拔、释疑解答”分级辅导方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不同层面上的学生不断进步.公共数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教学资源丰富,具有网络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特点.

(1)不能全面客观反映真实情况。GDP夸大真实产出。1)GDP计算了全部具有价格的市场交易,对这些交易的本质并未进行区分。2)计入部分中间产品。仅最终产品属于核算范围,但存在中间产品(环境治理产品)也被包括在内。

综上所述,从研究视角上来看,以往研究多为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经济与环境关系、科学发展观等角度探讨传统国民经济核算转变的原因、意义,而对于从经济、生态、产业结构间关系入手,讨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在绿色发展背景下新内涵的研究有待补充;从研究内容上来看,现存研究多为结论与实践型研究,偏重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在我国应用方面的讨论,缺少从理论层面深入探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分析。

2 生态产业的基本理论

2.1 生态产业的内涵

本文论证的生态产业与生态经济学定义概念的区别在于,本文提及的是一个广义生态产业的概念,是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依托经济环境系统,以生态产业系统为基本运作单元,以自然资源的高效率使用、达到社会充分就业为目标的产业。生态产业的遴选与发展具有长期动态性特征。生态产业系统产出包括产品、服务、文化产出。其中,产品产出包括物质产品、信息产品、人才产品;服务产出还包括生态还原服务;文化产出包括生态认知文化。

2.2 生态产业体系

(2)产业集群效应。生态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必将是各具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集群化是产业出现区域集聚发展的现象,生态产业集群依托于生态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传统生态产业园区的改进与新型产业园区的建设工作必将促进生态产业集群化的形成。产业集群内的企业间具有较大的关联性,有竞争也有合作。企业间可共享产业要素,如:市场、信息、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降低交易成本。此外,生态产业园区的实践可以将外部效应内部化:规模效应降低企业的环境保护成本和污染治理成本,直接增加绿色GDP的核算值;政府利用环境污染税、技术创新基金和生态补偿等方式解决了公共事务的治理,使环境这一稀缺资源的外部正效益通过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来体现[19]

如图1所示,基于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构建生态产业体系的第一层级。

(1)基础生态产业。反映传统中自然与自然间关系的过程。基础生态产业是维护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基本保障。

(2)传统生态产业。反映人对自然影响的过程。传统生态产业在经济生产中体现了人对自然资源的重视,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意识生态资本的演变。

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决定》勾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红河特大桥元阳侧主塔大直径人工挖孔长桩施工中,严格做好了安全防护及安全保证措施,未发生安全事故;严格控制工艺流程,所有桩基经第三方检测,均为Ⅰ类桩,质量优良。红河特大桥元阳侧主塔大直径人工挖孔长桩施工的圆满完成,为后续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成功经验。

从主观方面讲,一部分研究生导师在工作生活压力下仅将教学科研作为谋生手段,忽视了研究生在科研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缺乏与研究生进行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意识。从客观方面讲,导师社会角色的多元化和高校教师业绩考核中“重科研”的政策导向使导师和研究生的交流仅局限于学术科研问题,无暇顾及研究生较为关注的心理、情感、就业等问题;同时在研究生大众化教育阶段,生多师少的现状使导师不仅不能有效地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情感交流,即使对研究生在学习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也常常无法及时解决。

(4)新兴生态产业。反映人的现在与未来关系的过程。依据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整个生命周期对产品进行评估,对产业系统进行设置,以资源的最优使用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图1 生态产业体系第一层级逻辑框架
Fig. 1 The first level logical framework of the ecoindustrial system

2.2.2 生态产业体系第二层级框架

生态产业的第二层级以生态经济学研究目标为导向,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劳动力条件、资本、技术等要素情况,考虑自然、基础设施、空间距离等限制条件,构建“五位一体”的指标体系进行遴选,因地、因时制宜进行培育和发展。

诚信超市、流动图书馆隶属学校十二大诚信教育活动。诚信超市和社会上的营利性超市不同,是爱心超市、公益超市,由学生自主管理,自行选购,自行付款,无人监督,不但为学生提供购物便利,而且锻炼他们的诚信观念。流动图书馆,是将图书架尽可能地搬进每层教学楼,将图书送到每位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无需任何手续,自由借取,自主阅读。各楼层的图书架,由相邻志愿班级负责日常维护。这两项活动和就餐自助刷卡、爱心雨披(确保雨天人人都能借用,不记名)、无人监考等共同成就学校的诚善之风,师师之间、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诚实不欺,人际关系纯正和谐。

经济生态化。传统生态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经济从“黑色经济”“白色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变即为经济生态化的过程。

生态经济化。基础生态产业、主导生态产业、新兴生态产业的发展是实现“两山”理论的过程的转变,是生态经济化过程。

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互动。绿色经济最终要求生态、经济系统协调统一。生态产业的发展应最终实现目标区域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高度耦合。

交易长期金融资产的市场被称为资本市场,参与这些购买和销售活动的人需要使用多种信息作为其决策的基础。因此,这些参与者可获得的信息质量是决定其决策质量以及资本市场运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3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理论

3.1 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

(1)商品与产品。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将引起社会生产出现低效率,进而出现无效与低端产能。因此,实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引导稀缺的自然资源向高效率产业链配置,生产绿色生态产品,提升产品使用价值。“绿色技改”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使企业提升环境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控制技术,提高产业低碳竞争力,生产出以国际标准为基础的产品,促进国际贸易格局变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21]

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指标:绿色GDP的核算。具体包括:(1)绿色GDP概念与内涵界定、绿色GDP核算内容、实施难度。环境经济学认为环境是稀缺资源,环境成本因具有外部性,绿色GDP在核算中考虑了该机会成本;马克思主义引入自然资本、生态福利的概念,批判了对GDP的盲目崇拜[5][6][7]。此外,绿色GDP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不足,其试点推广在技术、观念、市场层面有一定难度[8][9]。(2)绿色GDP测算方法及实证研究。绿色GDP 2.0的核算方法主要有四种[10][11][12][13]。(3)传统GDP核算特征。传统国民经济核算在核算理念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真实产出出现虚增;遗漏了资源环境效益,缩小了真实产出;形成了“唯GDP是从”的经济衡量方式[8][9]。(4)影响绿色GDP的因素分析。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环保投资、财政分权、资源的利用效率及产业结构的变革[14][15]

(2)未体现自然资源本身贡献。GDP核算缺少部分内容。1)自然资源的消耗。GDP视自然基础为自由财富,但自然资源是稀缺的,会出现逐渐性的枯竭。因此,应对自然资源计提折旧。2)环境成本。产生环境污染的经济活动应作为“虚数”在总量中予以扣除。

(3)公平、效率问题。GDP相同不代表着贫富差距、劳动时间、生产内容也是相同的。1)社会公平。贫富差距体现了分配不公。2)时间成本。

1)Constraints on NP:if something such as articles and novels etc uoods,its meaning is realized or known.

(4)形成“唯GDP是从”的经济考察方式偏差。1)各地区GDP的数量和增长速度是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的主要指标。导致许多地方政府以追求GDP的高速增长为唯一目标。2)GDP甚至在政府决策考虑上,成为唯一指标。3)因GDP反映经济活动量从而成为干部任期之内边际收益最大化的指标。

3.2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特点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实践中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迫切性的特点。具体体现在:(1)技术难点。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中最重要的技术难点是资源环境的量化估价问题。GDP通常是以市场交易为前提的,传达的是以货币为手段的市场价格信号。但对于资源环境(特别是环境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一方面目前还没有完备的市场,另一方面价格难以确定和量化。(2)观念难点。实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不仅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改进与完善,更是观念的转变,是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绿色GDP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的表现,实施绿色GDP,发展方式与评价标准将有所改变,在总产值中扣除环境成本,会改变某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绩效。即绿色GDP会引起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通过立法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予以规范已成为共识,但立什么样的法和怎样立法却存在争议。从国家层面看,由于各国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不同,发展状况不一,在立法的目的上也存在不同,具体涉及立法的层次和监管的目的。

4 相互作用机制

4.1 发展生态产业对实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根本要求

4.1.1 经济转型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转变的要求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演变经历了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前者多为计划经济服务,后者则以市场经济为基础。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演变分为MPS模式、MPS与SNA并存、SNA核算体系三个阶段。

国家经济的转型伴随着新经济要素的产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必将伴随经济转型而完善革新;经济转型促进市场化程度提升,推进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向国际一体化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核算方法、范围、标准等方面不断进步,完善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现有研究利用发展观演进历程分析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变革,SNA-1953适应经济增长观、SNA-1968适应社会发展观、SNA-1993适应可持续发展观、SNA-2008适应包容性增长观[16]。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适应绿色增长观的需要,应在完善SNA-2008核算体系的基础上,结合资源环境综合核算(SEEA),使核算数据更能客观反映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是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完善革新的根本要求。

4.1.2 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增长的基本路径

生态产业为经济发展贡献了绿色增长,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只有实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才能将这一绿色增长反映在宏观经济构成中,从而为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增长的基本路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3)交易市场。产业发展以市场为交换场所进行价值交换,价值通过市场实现,所以,市场的抢占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有重要地位。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下,产业的绝对、比较优势必须以低碳绿色发展为基础,应加大对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资,开发低碳技术。发展生态产业,将生态产业与传统产业均衡发展,实现主导产业的渐进转变是抢占低碳交易市场的有效途径。

2.2.1 生态产业体系第一层级框架

4.2 实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对生态产业发展的保障作用

4.2.1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保障生态产业发展

第一,核算生态产业绿色产值,评价生态产业发展水平。生态产业发展水平的评价,也是对现行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是综合评价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实施效果的过程。因此,测算产业的绿色产值,并将其纳入到绿色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才能使指标体系符合科学性、完备性和可比性。具体核算过程中,在传统的产业经济活动产值的基础上扣除环境成本负收益得到绿色产值,通过绿色产值与传统产值的差反映产业生态化程度,利用指标“生态产业绿色产值占区域GDP比重”归集核算结果[20]

第二,构建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指引绿色发展路径。绿色GDP核算涵盖四个方面,其中资源环境成本的核算最为重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核算指标体系,对发展过程中付出的环境代价、区域资源耗减情况进行量化。因此,分析绿色核算结果可以明确资源在各产业的分配使用情况,并估算各个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产业能源耗减和生态效率两个指标可对产业发展提供指引,确定先行产业、主导产业,明晰传统产业改进方向。

4.2.2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促进生态产业发展

上天没有遂他的愿,帅大叔的车也陷在了河沟的斜坡上岌岌可危,凶悍男立即追上,两人在车内恶战,都努力要干掉对方。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指标的增长直接表现为生态产业的产业竞争力提升。因此,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对生态产业的促进作用以产业竞争力为作用路径,具体体现在推动产业发展要素的补偿、完善,从而实现生态产业的规模经济,延长价值链,形成完备产业链,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我国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GDP核算具有重要地位,但GDP指标有一定的核算局限性,以GDP为主要指标形成的核算体系,有以下特征:

(2)制度环境。“绿色经济”的转变多通过政策法规、战略规划的实施,从国家层面推动实现。实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必将引起市场环境、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的变革,不断选择探索适合生态产业发展的经营模式,在制度环境层面上促进“绿色经济”的实现[22]

(1)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绿色增长主要通过产业政策和市场资源配置发挥作用。首先,产业政策通过政府投资、管制调整供给、需求、贸易结构向清洁生产、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转变,推动主导产业向生态产业转换,带动产业结构由低向高的渐进式调整。其次,市场作为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其体现出的生态化发展信号将直接引导投资与消费行为,最终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动。最后,产业结构的优化带动产业结构效应发挥作用,通过产业关联效应、产业扩散效应等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最终拉动国民经济的绿色增长,带来绿色绩效[17][18]

5 实证分析

选取甘肃省为实证区域,通过分析甘肃省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与现行的核算绩效考核体系等发展现状,在实践层面对本文研究予以支持。

5.1 经济总量落后且发展不平衡

甘肃省属于我国西部欠发达省份,受自然、地理、历史、社会等因素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对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甘肃省生产总值为7 677亿元,仅占全国生产总值的0.93%,GDP增速为3.6%,增长速度放缓。从图2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人均GDP有较大的增长。但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制约、生态脆弱,缺少规模产业和完整的产业链等原因,全省人均GDP相较全国而言存在一定的滞后,且差距在不断扩大[23][24]

图2 1978年——2017年甘肃省人均GDP与全国人均GDP对比
Fig. 2 Comparison of per capita GDP of Gansu Province and national per capita GDP from 1978 to 2017

甘肃省的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在经济环境、产业占比、区位因素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2000年至 2016年期间,甘肃省各市州的GDP标准差扩大约6.7倍[25]。从图3中可以看出,兰州市、酒泉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的人均GDP高于其余各市,经济较为发达。这些城市大多处于河西地区,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相似度高,主导产业的选择多偏向于第二产业。

图3 甘肃省各地区2014年——2016年人均GDP
Fig. 3 Per capita GDP of various regions in Gansu Province from 2014 to 2016

5.2 产业结构优化进程缓慢,主导产业偏向重工业

受资源禀赋、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甘肃省产业结构呈现重化工业、落后农业与发展较快的工业并存、重工业与一、三产业关联性较差的特征[26]。如图4所示,2011年以来,随着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实施及“一带一路”的建设,甘肃省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逐渐提升。2016年,甘肃省三次产业贡献率相比全国数据而言趋于一致。但保持第三产业增长趋势,继续压缩过剩产能,转变经济增长动能仍是甘肃省今后面临的长期发展问题。

图4 甘肃省1978年——2016年三大产业占比
Fig. 4 The proportion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in Gansu Province from 1978 to 2016

如表1所示,重工业在甘肃省产业结构中一直占据较高比重,2016年,石化、有色、电力冶金、机械、食品和煤炭业七大支柱产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6.21%。但重工业往往具有“两高一低”的特点,发展重工业严重破坏了环境和生态,区域自我发展能力缺失。此外,重工业的产能过剩现象也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3)主导生态产业。反映人与人关系的过程。主导生态产业是根据各地区的区位优势与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进行选择的动态过程,主导产业将人类发展观由早期单一发展观向综合发展观转变,将发展理念转变为绿色发展。

表1 甘肃省2010年——2016年重、轻工业比重
Table 1 The proportion of heavy and light industries in Gansu Province from 2010 to 2016

5.3 生态环境承载力弱,生态经济系统压力增加

甘肃省位处三大高原和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形狭长,多高原山地、沙漠戈壁,气候类型复杂,区内降水稀少,可利用水资源少。自然环境多样且脆弱,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同时,长期以来的重化工业发展使得环境污染加剧。2016年,废水排放量达66 325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0 639亿立方米,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高达96.35亿元,约为2015年的8.57倍。此外,甘肃省作为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省,近年来生态安全状况出现不断恶化趋势,人均生态赤字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27],生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现存区域发展模式对资源、能源消耗结构不合理,生态系统对废弃物的消纳能力逐达上限。

图5 生态产业发展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间相互作用机理图
Fig. 5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eco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green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5.4 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应向资源环境核算转变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日益紧密,发展过程中既要关注自然资源和生态投入,也要注意污染物排放及过度开发等问题。传统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处理经济与环境问题上有一定的缺陷性,亟须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相关问题的研究,将环境问题纳入核算范围。

长期以来,在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GDP核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真实情况、未体现自然资源本身所做贡献、不能反映公平、效率和结构等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实现经济核算检验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更应实行绿色经济核算,建立资源环境综合卫星账户,检验自然生产力。

综上所述,甘肃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面临着经济落后与生态环境脆弱的双重压力,发展生态产业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核心动力。传统国民经济核算因在绿色发展框架下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真实反映生态产业实现的绿色增长。因此,在当前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的背景下,探索完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试点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6 结论与保障措施

6.1 结论

发展生态产业与实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如图5所示。第一,基于经济、产业、生态的现实情况,发展生态产业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路径;绿色发展要求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向绿色核算转变,使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成为实行绿色发展的着力抓手。第二,发展生态产业拉动了绿色GDP的增长,生态产业的绿色绩效必须通过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来反映。第三,在评价生态产业发展水平时,需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绿色产值是占有较大权重的指标。第四,实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促进补充、建立生态产业发展的要素,通过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甘肃省生态产业的发展演变。

6.2 保障措施

6.2.1 转变发展理念,树立绿色发展观念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应进一步宣传绿色发展战略,推动全社会走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之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应反映生态环境的消耗、地方管理者对其改善的行为绩效,从而使生态经济核算真正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电能资源作为一种重要能源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依赖,它逐渐成为了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社会的发展对电力能源的需求不断提升,输变电工程项目也由此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时机。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讲,输变电工程建设的成本也越来越高,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也不得不卷入市场经济的洪流中,输变电工程造价出现了极大的波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差异性较大。且可以利用的非可再生能源逐渐消耗,在加强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基于绿色环保角度考虑,新的发电方式对输变电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输变电工程发展难度加大,其整体造价上升也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6.2.2 加强资源环境数据统计基础建设

建立健全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生物多样性等相关数据的调查统计制度,提供资源、环境统计数据。传统的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对资源环境数据统计关注不够,使得当前环境经济核算账户内的部分数据难以获取。相关部门需要密切配合,加强资源、环境数据统计基础建设,为开展环境经济核算打下良好基础。

6.3.3 完善改进资源环境价值估价方法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账户的设立,必然涉及实物量资源环境的货币化问题。因此,未来环境经济核算的重点之一即是解决资源环境的定价问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保护需求确定环境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确保核算结果能够充分反映资源环境的真实价值,提高环境经济综合账户编制的客观性。

根据财务顾问提供的信息,摩根士丹利当时已经计提了约95亿美元的坏账,中投希望能注销掉105亿美元,这样公司未来包袱会更小。摩根士丹利表示,无论怎样的会计处理,最后都是要经过外部审计师的审计,注销105亿美元坏账,外部审计难以通过。经过非常艰难的谈判,最后达成一致,中投买入摩根士丹利“有期限的强制可转换债”。对于转换为普通股的时间点,双方争论过很长时间。摩根士丹利向“强制可转换债”支付利息,要将利息做现金流贴现折算为现在的估值,还有强制转换的周期双方也有争议,是加一周、还是减一周,都会影响入股价格。双方斗智斗勇,最后达成一致要在2年8个月零3周内转成普通股。

6.4.4 提升核算结果的实用性

根据环境资产核算账户结构的动态变化情况,优化自然资源资产的管理重点,提出环境经济核算结果在区域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中的应用方案;设计环境经济核算结果在区域生态补偿、环境绩效评价考核、环境责任追究等领域的应用方式和具体路径;根据环境经济核算所展示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特定关系,提出中长期经济绿色转型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SMITH R. Development of the SEEA 2003 and its implementation[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 61(4): 592-599.

[2] BARTELMUS P. SEEA-2003: Account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07, 61(4): 613-616.

[3] EDENS B. Depletion: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J]. 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 2013,54(3): 419-441.

[4] HARIPRIYA G S.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 An Application to the Forest Resources in India[J]. Environmental & Resource Economics, 2001, 19(1):73-95.

[5] 曹茂莲, 张莉莉, 查浩. 国内外实施绿色GDP核算的经验及启示[J]. 环境保护, 2014, 42(4): 63-65.

[6] 李娜. 有机马克思主义对绿色GDP的探讨[J]. 生态经济, 2017,33(8): 205-208.

[7] 姚利辉. 基于SEEA-2012的综合绿色GDP核算体系构建研究[D].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8] 秦书生, 吕锦芳. 我国实施绿色GDP核算的困境与对策[J]. 环境保护, 2015, 43(15): 42-44.

[9] 李楠. 建立绿色GDP2. 0核算体系的现实困境及其路径选择[J].求索, 2015(10): 29-33.

[10] 郑丽琳, 李旭辉, 戴炜. 安徽省绿色GDP与生态环境压力的空间效应分析[J]. 统计与决策, 2018, 34(15): 136-141.

[11] 何玉梅等. 基于资源价值损失法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构建[J]. 统计与决策, 2017(17): 5-10.

[12] 沈晓艳, 王广洪, 黄贤金. 1997——2013年中国绿色GDP核算及时空格局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10): 1639-1650.

[13] 王波, 胡飞. 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绿色GDP核算方法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4, 30(7): 813-816.

[14] 王普查, 孙冰雪. 资源利用效率、环保投资对绿色GDP的影响研究[J]. 生态经济, 2018, 34(4): 75-79.

[15] 黄虹, 许祺. 人口流动、产业结构转变对上海市绿色GDP的影响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7(4): 94-108.

[16] 朱启贵.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构建的理念与变革——基于发展观演进历程的分析[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3(1): 68-73.

[17] 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211-232.

[18] 李磊, 王久梗, 王培安. 产业结构变迁的要素效应与甘肃工业转型升级[J]. 干旱区地理, 2016, 39(3): 671-677.

[19] 李春发, 冯立攀. 考虑外部性的生态产业共生网络演化博弈分析[J].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2014, 11(3): 58-64.

[20] 朱春红, 马涛. 区域绿色产业发展效果评价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3): 64-70.

[21] 黄蕊, 金晓彤. 我国区域经济非平衡非充分发展的解决路径:创新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与重构——基于后发优势理论视角[J]. 经济问题, 2018(10): 1-7.

[22] 马军. 低碳经济与甘肃经济发展模式转变[J]. 开发研究,2012(2): 28-30.

[23] 刘海飞. 关于西北落后地区发展中存在的典型问题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 经济研究参考, 2017(56): 54-58.

[24] 谭志雄. 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径与政策建议[J].经济纵横, 2017(5): 99-104.

[25] 吕冠桥. 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D]. 兰州: 兰州财经大学, 2018.

[26] 张中华, 张沛. 西部欠发达山区绿色产业经济发展模式及有效路径[J]. 社会科学家, 2015(10): 66-70.

[27] 胡晓芬等. 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甘肃的生态安全时空演化格局[J]. 生态科学, 2017, 36(6): 165-172.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Industry and the Accounting of Green National Economy——Taking the Wester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as an Example

REN Hai-jun,DING You-jia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co-industry in the western undeveloped regions can promote the economy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of regional self-development. China’s current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is still a traditional accounting system with GDP as the main indicator. It is difficult to reflect the proportion of green output value in total valu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objectively evaluate the growth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eco-industr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en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to green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realizing green economy. Finally, relevant safeguard measures are given in the pilot promotion of green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Keywords: western underdeveloped area; green development; ecological industry; green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875(2019)05-00109-07

来稿日期: 2019-02-28 DOI: 10.13937/j.cnki.hbdzdxxb.2019.05.019

基金项目: 甘肃省2019年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绿色发展战略下的甘肃省生态产业体系构建研究”(ZD001)。

作者简介: 任海军(1971——),男,陕西佳县人,经济学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丁优佳(1995——),女,河南平顶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

(责任编辑:周吉光)

标签:;  ;  ;  ;  ;  

生态产业发展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关系研究-以西部欠发达地区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