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手术室 贵州 贵阳 550000)
【摘要】 脊柱侧凸是青少年常见的躯干畸形,常引起心肺功能障碍与残废。早期发现,及时矫治,是防止和减少该畸形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严重危害的有效方法。特别是矫形手术由单纯一维矫正向三维矫正的快速发展,国内外在临床实践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院应用三维矫正技术治疗脊柱侧凸畸形10例,临床结果满意。
【关键词】 脊柱侧凸;手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324-0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9月~2013年2月,我院对10例脊柱侧凸患儿行矫形手术。男5例,女5例;年龄12~17岁。侧凸类型为特发性5例(其中KingⅡ Ⅲ),先天性脊柱侧凸5例。术前椎管造影无脊柱裂等其它畸形。拍摄左右侧屈位(side-bending)和支点弯曲(fulcrum bending)的X线片以决定侧凸的可屈性,同时记录侧凸的稳定椎及中立椎。
1.2 手术方法
本组5例先天性侧凸患儿1例先行一期前路松解,切除半椎体上、下相邻两个椎间盘及软骨板凸侧的1/4~1/2,取肋骨植骨融合,二期行后路TSRH矫形,凸侧融合凹侧撑开;3例仅行后路CD和TSRH矫形融合;1例先天性后凸一期后路行半椎体3/4切除,椎间钛网支撑植骨融合同时Asola矫形固定;2例特发性侧凸一期前路切除半椎体上、下相邻两个椎间盘及软骨板,肋骨植骨融合;3例行后路TSRH和Asola矫形融合。术后均常规放置复压引流24—72h并严格卧床。6周后用支具保。
1.3 手术指征及目的
手术指征除依据患儿年龄或侧凸度数,,还应考虑畸形的类型、特点、节段、进展速度、骨龄发育情况及对体态影响程度等因素。先天性脊柱侧凸因其年龄增长不仅畸形加重,且僵硬,难于矫治,早期手术已得到广泛共识。而特发性脊柱侧凸如在儿童期过早行后路矫形融合,远期很可能出现“曲轴”现象[1]。在特发性胸腰段’腰段小于45°的侧凸,可不急于手术治疗。大于45°,且有进性加重,伴有严重旋转躯干失衡及严重腰背痛的患儿应手术矫正。若为双弯畸形,且相互平衡,进展缓慢,未产生明显体态改变者,尽管侧凸已达45°也应谨慎手术[2]。脊柱侧凸手术以矫正畸形和控制畸形的进展,重建一个坚强、稳定、平衡的脊柱为目的,把一个僵硬的畸形的脊柱换成一个活动的矫正的脊柱。
1.4 三维矫形与内固定
三维矫形尤其是新型的多节段置钩(钉)内固定矫形技术(TSRH、Isola等)应用于临床,将脊柱侧凸的多种矫正力系统化[3],矫正率明显提高。传统的矫形手术虽增强了内固定力,使固定着力点得到分散,但未获得“三维”固定,仍存在矫形后平背,腰背部疼痛及有限的矢状畸形与水平旋转的矫正能力等缺点,第三代CD为代表的三维矫形内固定系统将治疗的重点从冠状面转移到矢状面和水平面矫形,以及矫形后的平衡问题。同时,也致力于尽可能地减少脊柱融合范围,特别是减少腰段的融合范围。节段性器械的应用,包括最新设计的脊柱系统,都是通过钩、棒、钉放置不同的位置,进而能够对脊柱进行节段间的操作,采用凹侧撑开、凸侧加压的原则进行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形,同时利用去旋转方法矫正旋转畸形,完成三维矫形的目的.本组资料显示所有患儿均获得三维矫形,冠状面矫正率平均为40%,矢状面均恢复了正常序列。本组5例特发性脊柱侧凸;3例采用前后路联合TSRH和Asola内固定,2例单纯后路TSRH内固定。有效地利用现代三维内固定矫形系统的优势,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冠状面侧凸的Cobb角,恢复接近正常的脊柱生理排序。特别是外观有了明显改善,通过随访患者和家属均满意。
1.5 结果
本组10例患儿经6个月~30个月随访,Cobb角由术前平均70?(40?~85?)矫正至30?(8?~45?),平均改善40%,10例患儿未出现任何并发症,1例患儿术后6天出现伤口红肿渗液,表现感染,细菌培养阴性.经清创置管冲洗3周好转。见表1。
2.手术护理配合
2.1 巡回配合
建立静脉双通道,头转向一侧或支撑于头架上,两小腿下垫软枕使膝关节微屈,用压脚带固定下肢,双手自然交叉于头前,备好吸痰管,连接吸引器,并将吸引管插放于手肘边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协助全麻,安置俯卧位,使胸腹部悬空,以免妨碍呼吸。术中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注意保护病人眼睛及各受压部位。连接好高频电刀电源和负极板,联系C臂。
2.2 洗手配合
用物准备:骨科专用包、椎间盘摘除器械、脊柱侧弯畸形器械、无菌灯柄、电刀、20号、11号刀片,1#、3/0可吸收缝合线,1号丝线、7×28三角针、手术粘贴巾、C臂机套、吸引管。
术中配合:20号刀片切片,干纱布拭血,椎板剥离器推开骶脊肌,显露椎板上下关节突和横突,甲状腺拉钩显露手术野,电刀止血。50ml空针抽吸生理盐水予冲洗手术野,递骨刀、骨锤、髓核钳切除部分关节突。递开口器、螺丝刀和相应型号的椎弓根螺钉。将棒预弯至合适弧度,递压棒器,T型套筒安装。递旋棒器,改椎锁紧螺钉,递电刀切断棘间韧带,递尖嘴咬骨钳,钳去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递肋骨剪、骨刀、方气垫、去掉小关节面,将修剪好的小条状骨、小匙、长平镊递给术者植骨,1号、3/0可吸收线逐层关闭切口。
3.讨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理解与配合、精心而严密的手术方法、手术医生娴熟的技术、麻醉安全的保障、巡回护士密切的观察、洗手护士熟练的操作等,是手术成功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洪正华,沈建雄,邱贵兴.脊柱侧弯矫形术后的曲轴现象.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 8 (12):1205-1207.
[2]郑振耀,张立军,唐盛平.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进展.中华骨科杂志,2000,20(5):292–294.
[3] 吕锦瑜,邱勇,朱丽华等.CD–Horizon器械在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的应用.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5):276–278.
论文作者:王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2
标签:脊柱论文; 手术论文; 畸形论文; 后路论文; 冠状论文; 患儿论文; 先天性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