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干预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李小群

(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四川邛崃610053)

摘要目的:对中医护理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即5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50例采用中医护理模式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总有效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对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在临床上具有非常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应用

中医称之为“腰痛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患者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受到破坏,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患者发病时腰部及以下一侧或者两侧均会感到剧烈的疼痛酸麻,从而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无论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在康复过程中应用有效的护理均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中医护理是近几年逐渐发展成熟的临床护理模式,在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对中医治疗的依从性,故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采用中医护理和西医常规护理两种模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并对中医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①对照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6.65±2.7)岁,病程1-40年,平均病程(21.37±4.5)年。②观察组50例,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8-74岁,平均年龄(44.34±2.3)岁,病程1-45年,平均病程(23.37±4.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比较。

1.2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如体位护理、疼痛护理、牵引护理等进行治疗,同时依据患者腰痛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疼痛进行舒缓,例如采用热敷的方式来缓解冷痛感患者的疼痛。②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模式如针灸、按摩、辨证施护等进行治疗。

1.3护理方法:

1.3.1针灸护理:以肾俞穴、志室穴、委中穴、阳陵泉等为主穴,采用行泄法进行针灸,每次20-30min,对肾气亏损患者,加阿是穴、承山、殷门、悬钟等穴位,隔天一次,如若患者有严重的寒湿症,以艾条置于腰部疼痛部位进行湿经散热[2]。

1.3.2按摩护理:穴位按摩疗法可以使患者肌肉舒缓、精神放松,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增加血流动力,使循环加快,起到了舒筋活络、调理气血的功效,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环跳、委中、承山、秩边穴位采用中指进行点按手法,在患者腰椎以及下肢疼痛处进行按压揉搓,按压揉搓时间为20min,1次/d[3]。

1.3.3辨证施护:中医认为疾病的治疗主要是“三分治,七分养”,在中医护理中主要以饮食起居为首位,是中医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血瘀型患者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禁忌肥甘厚味,避免产生痰湿阻碍气血的运行,寒湿型患者的饮食应该以丰富营养为主,切忌冷湿腻的食物,避免对脾胃造成损伤,加重患者的病情,延误治疗时机,湿热型患者饮食主要以清淡爽口为主,肝肾亏虚患者在饮食护理中应注重营养丰富,选择用猪肉、贝类、蟹类等食物滋补肝肾,对于偏阴虚患者多以食用甲鱼、构祀子、驴肉等食物为主,而对于偏阳虚型患者饮食中加用羊肉、狗肉、鱼、虾等,气滞血瘀型患者给予三七、红花泡水饮用,肾虚型患者可以食用黄芪炖鸡汤[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把两组出现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8.0% (49/5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60.0%(30/50),两组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腰腿部的麻木和疼痛,主要导致原因为正气不足和风寒湿热入侵身体,使患者体内气血凝滞,对急性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将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甚至致残,临床上,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后体征症状可以明显得到改善,但保守治疗后的有效护理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5]。

中医护理是中医综合治疗中的重要部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点,根据患者的疾病分型给予对症的护理是中医护理的精髓,具有比常规护理模式更加灵活多样的护理方法,本文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模式,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给予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整体护理及针对性的饮食,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同时,辨证施护中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康复指导,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中医护理具有更好地临床效果[6]。

通过本实验可看出,采用中医护理模式的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上述,中医护理以中医作为主要的护理手段,采用疾病穴位辨证实施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上值得深入开展实施的护理方式[7]。

参考文献

[1]杨文芳;杨敏;吕琼芳;等.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8):114-115.

[2]黄利惠;陈彬容.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30(3):215-217.

[3]汪小冬;沈娇娇;孟晓耘;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验证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19(5):369-372.

[4]张婷;段志宇.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中医护理干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3,6(1):195-197.

[5]杨晓存;吕娜.护理干预在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4):55-57.

[6]薛明琴.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6,31(2):129-132.

[7]张文美.护理干预在70例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6,31(2):129-132.

论文作者:李小群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4

标签:;  ;  ;  ;  ;  ;  ;  ;  

中医护理干预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李小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