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科技说明文阅读的测验指向——以2005-2009年全国卷(Ⅱ)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说明文论文,为例论文,测验论文,高考语文论文,全国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技说明文分为自然科学类说明文和社会科学类说明文两类。一般具有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的特点。高考命题稳中有变,科技说明文阅读是“稳定性”的试题。高考中一般选难度适中、时代感强的科技说明文,可是考生得分率很低。我们来看高考语文科技说明文阅读的考查点,即背后所支撑的知识,了解考题的隐性知识。通过学生的反映,分析科技说明文存在的必要性,探讨科技说明文阅读的发展前景。
一、试题的变化
从1992年起,科技说明文阅读就进入了高考语文卷,并占有一席之地。一般赋分为8-12分,题量为3-5个小题。1992年至2004年科技说明文阅读都是以自然科学类说明文为主[1]。
最近几年,社会科学类说明文出现频率逐渐升高。而且,最近几年题型一般为单项选择题,题量较小,700字左右,三个小题,共赋九分,位置在第Ⅰ卷的5、6、7题,也是阅读题之首。选材一般是各学科的前沿问题,有的是高科技领域的科研成果;有的是人们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有的是人文方面的经典。通常为一道主旨题,两道细节题。我们就2005-2009年全国卷(Ⅱ)为例,分析一下:2005年《植物睡眠之谜》;2006年《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2007年《生物多样性》;2008年《明代白银货币化》;2009年王学泰《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流传小史》。2005年与2007年是自然科学类说明文,2006年、2008年、2009年为社会科学类说明文。这几年科技说明文阅读的变化不大,一直很稳定。
二、试题的测验指向
(一)衡量考试的标准:效度、信度、区分度、实用性
考试是有特定目的的,试题要体现和反映测验的内容与结构,这就是考试的效度。如果要测验学生哪个方面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是什么结构,试题就得针对此来出。信度指的是教育测量手段的可靠性。信度好的试题不一定效度好。试题有时虽能反映出受测者在某些方面的稳定水平,即有信度可言,但并不能反映出所要测量的那个方面的水平。如果信度低,那么考试结果也就无意义了。区分度是指试题对应试者水平差异的区分能力。选拔性考试要求有较高的区分度。我国目前的高考以筛选少数考生为目的,对高分数段的区分状况很重视。实用性指测试所需的人力、物力、时间为客观条件所允许。一次考试,如果耗费的人力、物力过多,那么实用价值就很低[2]355-357。
高考中的科技说明文阅读,就需要有很好的效度与信度以及区分度,这样才符合测试的标准。
(二)高考的性质
从考试的目的与用途方面看,高考是水平考试(选拔考试);从解释分数优劣的方法看,高考是常模参照考试[2]353-354。
水平考试用来考查学生某些知识或技能方面已经达到的水平,从而判断学生是否完成课标的要求。以考生现在所达到的水平为准,目标是建立适用于各种考生的共同标准。高考就属于此类考试。
常模参照考试是把考生的成绩放在团体中来衡量,从而判断考生的水平。通过建立标准分的常模来起选拔的作用,排名次就是一种常模参照的方法。高考也属此类考试。
适当的难度与区分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语文学科综合性强,涉及知识面较广,所以应以能力测试为主,不应面面俱到。因此,高考科技说明文阅读应难度一般,区分度不大,突出某几方面的能力测试即可。
(三)高考科技说明文阅读的考题特点
众所周知: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主要是说明;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而简明;科技说明文中还会有一些术语。
那么这种题从哪些方面考呢?
主要从词的理解、句子的理解、文意的分析与综合、信息的筛选等方面考查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总之,科技文考的是学生对信息的获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获取的信息量就很大[2]390。
(四)科技说明文阅读的支撑知识
2005年全国卷Ⅱ《植物睡眠之谜》
1.A项范围扩大,无中生有。C项范围扩大,表达不严密。D项题干理解错误。因此选择B项,考查的是概括能力。
2.A、B、C项不符合,根据文章内容可推知D项正确,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A、B两项是偷换概念,以假乱真。D项将未然说成已然。C项符合原文意思。考查的是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及信息重组能力。
2006年全国卷Ⅱ《大运河保护迫在眉睫》
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级。D项,题干理解错误。因此,选择D项。
2.本题考查能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C项内容,原文表述的是人们的主观认识,而题干是客观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因此选择C项。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能力层级为C级。B项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C项原文未涉及此意。D项推断不出这种意思。所以A项推断正确,与原文意思相符。
以上,一个为自然科学类说明文阅读,一个为社会科学类说明文阅读。通过比较分析,社会科学类说明文阅读考查的语文能力更具体。而且,社会科学类说明文更能反映社会的一些问题,与语文学科更接近。
然后,我们来看2007-2009年的科技说明文阅读(2005-2009年的高考语文科技说明文阅读试题):
2007年《生物多样性》,这是自然科学类的说明文阅读。第一题,只需找原文就能知道答案。选的是不正确选项。第二、三题,选的是正确选项。第二题只需找出与原文意思相符的即可。第三题为推断题,需仔细地看原文并认真思考。
2008年《明代白银货币化》,是社会科学类说明文阅读。分别找出正确选项、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选项、推断不正确的选项。分别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能力层级分别为B级、C级、C级。
2009年《经典是这样铸成的——〈论语〉编辑、流传小史》,这也是社科文。三个题都是选择不正确选项,但考查的是理解词语、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以及推断结论的能力。
总之,这几年科技说明文阅读都是通过三道选择题来考查学生四个方面的能力:理解文中重要的词语(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能力层级B级);辨别分析文意,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能力层级C级);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能力层级C级)。概括地说,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根据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2]389。
三、科技说明文阅读的前景
(一)“选择题”题型的局限性与优势
局限:
1.选择题只能反映思维的结果,不能反映思维的过程。
2.选择题只能测试求同思维,而不能测试求异思维。
3.选择题难以显示出不同学生答题的不同水平。
4.选择题不能测试出言语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汉语的听、说能力等。
优势:
1.四项选一,猜对题的概率为25%。中等及以下的学生,有机会猜中。所以,这种题型有利于一般学生得分。
2.选择题有利于节约考生的答题时间。
3.在语言运用方面,选择题具有一定的检测功能。
4.选择题也可测试出学生较高层次的逻辑推理能力。
总之,选择题这种题型有利也有弊,但笔者认为是弊大于利。
(二)新题型有可能出现
由于题型过于单一,都是单向选择题,这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正确选项常采用变换句式、更换词句等形式隐藏自己,把此题型变成了语言游戏。由于选择题的局限性,有人提倡将其变成主观题;有人提倡自然科学类说明文与社会科学类说明文并列出,各出小题两道;有人希望科技文中将难懂术语添加注释,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加快答题速度。
(三)向社会科学类说明文转变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社会科学类说明文了。1992-2004年以自然科学类说明文为主,2005-2009年以社会科学类说明文为主。笔者认为,由以自然科学类说明文为主转变为以社会科学类说明文为主是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