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创新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我国提出了用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的重大战略,基于此,大量企业纷纷引进信息技术,以此来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增强竞争力。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发展,肯定会引起企业方方面面的变化,而这一变化肯定会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创新建设,推动传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已逐步成为众多企业管理者的共识,而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也必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认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概念及其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先进软件与大容量硬件基础之上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集中式信息库、自动处理信息、服务共享等,以实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改善员工服务模式等诸多目的。经过与企业目前的网络技术紧密结合,从而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与日新月异的技术实现同步发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能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工作效率。影响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有:月度工资计算和处理、员工考勤、员工信息管理等内容。以上事务往往会占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而信息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中的运用,必将大幅度降低例行性工作所消耗的时间,让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之中迅速解脱出来。二是能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流程优化。信息化建设消除了手工作业分散、隔离及盲目等现象,加强了管理功能的关联程度,确保了信息的共享,促使流程更为规范化,使各项人力资源的管理职能在实践中得到衔接。信息系统能够快捷地方便地获得各类分析报告,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最为准确和及时的人力资源信息。三是可避免企业人事决策的运作风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人事决策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源,而不再仅仅是依靠相关部门的简单分析与就事论事的讨论实施决策,能够避免决策的盲目性,让各项决策都能有章可循。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现实困境
1.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极度匮乏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由于外资企业的大量进入而建立起来的,至今不过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是一种舶来品,一些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引入视为形象工程建设,因而只是简单地把传统意义上的人事部门改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这就造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尚还处于基础阶段。同时,因为企业管理者在观念上的不同、国内人力资源学科的不完善,造成经专业培训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十分匮乏,大量非专业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未能系统地学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及其流程,导致许多人力资源管理者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缺乏足够认识。
2.信息化偏重于事务处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岗位分析、招聘、绩效考核等多方面内容。现实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往往局限于人事、薪酬、招聘等事务处理,缺乏对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岗位分析等内容,而且绝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量企业尚未引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在已实施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企业里,还有一大部分企业需要更换原来太过于简单信息系统。
3.缺乏出色的厂商与软件产品
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产品是企业得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础环节。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产品开发大都处于起步阶段。即使一些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已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但产品仍然不够规范,厂商未能掌握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的真正价值。国内市场上大大小小的软件供应商尽管有数百家,但是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供应商只满足于出售产品,而不去考虑企业所需要的业务流程重组、售后服务及产品升级等,因而难以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需求。
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1.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信息化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观念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要努力树立以下四个意识:一是树立信息化意识。企业应当明确信息化并不仅仅局限于电脑与网络,而是应当在作业、管理与经营等各环节中运用好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自动化,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二是树立主体意识。企业作为信息化的主体,企业领导与每位员工都是信息化的主人。在建设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企业始终是中心,技术应按照需求提升,企业应努力掌握信息化的主动权,而不是由技术来实现。三是树立风险意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领导偏重于关注怎样将投资运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与购买软件和硬件产品等,从而获取信息化所能实现的最大效益,而极少去关注信息化建设所蕴藏的大量风险,更难以对实施方案开展多方论证,从而预防盲目投资。四是树立学习意识。信息化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过程,企业管理层与专业技术人员都应通过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进而适应新的工作方式。
2.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主要是指使用信息技术和高效利用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使人类的沟通和信息交换方式转变为以人际互动为主的形式,终身学习与开放式学习已成为最新理念。提高信息素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要求如下:一是具有良好的信息管理能力,即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沟通与人际关系才能、领导艺术、信息管理技能、规划决策等能力,也就是应用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来提高在实际工作当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具有较强的管理信息服务能力,也就是围绕特定管理业务所开展的信息搜集服务、检索服务、研究开发及咨询服务等能力。信息服务工作的开展一定要依据管理科学与心理科学理论,按照服务对象的差异,实施用户研究及管理工作。三是具有较好的信息处理能力,也就是获取与处理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激活—决策、指挥等能力。
3.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创新
一是实施差别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信息技术尤其是柔性制造的生产与管理模式,使企业能够提供显然要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差别化生产与服务。同理,根据信息技术的柔性管理原则,使企业的个性化、差别化及多样化人力资源管理和服务模式得以成为可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完全可通过企业内部的网络系统,对各类员工分门别类地提供技术支持与完全个性化的服务,并可以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平行交流提供足够的平台。这一交流形式更加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真正了解员工的需要,从而满足员工的差异化需求,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二是采用数据仓库技术。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实施,为企业的差别化管理与人性化服务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企业对于每一位员工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过去、现在及将来的所有信息开展搜集,通过分析和汇总,建立企业人力资源数据系统。这一信息系统将数据库内的全部信息视为一种可以被挖掘的有用资源,系统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者,较好地分析企业员工的特长、偏好以及技能缺陷,进而有效地对愈来愈小的目标员工群体开展培训,并提供交叉服务与激励。根据建立在数据仓库技术基础上的目标来集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将企业有限的资源运用于最为需要的和最有潜力的员工身上。比如,就激励员工来说,员工数据库的设立,就可帮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明确各位员工的不同需求,从而便于运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从而取得最好的激励效果。三是改进企业的工作设计方法。注重以员工为中心的工作设计,能够将企业的使命和职工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更好地联系起来。员工素质的提升,造成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工作设计方式已不再全面适用,尤其是对于企业中知识型员工来说,大量工作都是在头脑中完成的,绝不可能再如同传统的工作设计一样,将工作步骤化、固定化。这就要求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并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到工作设计之中,提出对工作的某种分析或者改变的意见,并务必要说明这些改变是怎么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整体目标的。这一做法让企业中每一位员工的贡献都能得到认可,而且也能实现组织的使命。可以说,改进工作设计方法依赖于企业信息技术水平与人力资源人员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的提升,而弹性化的设计方式又更加适合于信息化程度较高与知识型员工数量多的企业。
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可借助人力资源信息化创新这一重要手段,积极推进人力资源工作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转化,从而大大增加人力资源管理的附加值,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务性工作转变为战略方向,从而打造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网络化、职业化与个性化管理的平台。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人力资源成本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人力成本论文; 创新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战略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