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闻出版管理机关的审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闻出版论文,机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同物质产品需要质量鉴定一样,精神产品也需要质量鉴定。审读就是对报刊、图书、音像这些精神产品的综合检验和鉴定。
审读粗分可为二大块。一块是出版单位对选题、稿件的筛选、加工、定稿和已出版的报刊、图书、音像的审读。一块是新闻出版管理机关代表国家或一级政府对出版物的审读。
新闻出版管理机关依据自己的职能对出版物进行审读当是最近几年才得到重视的。这项工作起步晚,实践少,机构和制度尚不健全。而理论探讨更是少有人问津。但是审读工作又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对出版工作实施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都离不开审读工作。本文专就新闻出版管理机关的审读谈点粗浅看法。
一、审读是新闻出版管理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
对出版物进行审读检查是加强新闻出版管理的主要方法。有人打比方说,审读工作从宏观上讲好比雷达,通过它可以掌握出版业全局的变化;从微观上讲又好象广播电台的监听或工厂成品检验室,通过比较、分析、抽样、综合,可以分析出版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政策,对出版业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所以说审读是对出版工作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途径。
审读工作不仅我们国家搞,世界大多数国家也都这么做。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设置一个部门,对新闻出版事业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其管理模式大体有两种,一是预防制,一是追惩制。预防制包括出版单位的批准制,出版物出版前的检查等。追惩制是一种事后管理,采取事后审查方法。现在大部分国家都采取追惩制,不搞出版前的检查制,而是加强出版后的审读制。据说预防制与出版自由精神相悖,而审读制却是实现追惩制所必需。有些国家则是采取预防和追惩相结合的办法。
我们国家是采用预防制和追惩制相结合的制度。比如,出版单位的审批、选题的审批、专题报批制度,这些都是预防制,出版物的审读就是追惩制。这种审读不同于学术界的研讨和评论,那是可以商榷的。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审读是侧重于从政治、政策、法律、道德的角度,对出版物进行质量评估,权威评价。发现不好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要停止发行,发行了的要收缴查封。这是行政命令,不允许讨价还价。
从我国出版业状况来看,加强审读工作势在必行。近几年出版事业发展很快,出书品种已达9万种。但也出了许多坏书,去年出现的“领袖题材热”、“裸体画册热”,以及淫秽出版物成泛滥之势,使我们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出现了被动局面。其中很多坏书不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审读发现的,而是来自读者的揭发和社会的反映。这说明我们管理部门的审读工作与新闻出版管理的宏观调控还很不适应,也反面证明了审读工作的重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强化审读工作,就很难管好出版工作。
二、审读的特色
我们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审读,主要是从法律的角度来审读出版物是否符合我们国家现行的新闻出版法规和政策法令。我们国家规定了出版物的禁载内容(九条),还有党和国家在图书出版方向的政策法令,比如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特别是涉及到伊斯兰教出版物的政策规定;外交政策;保密制度,譬如关于军事题材出版物有明确规定;涉及国民党上层人物图书的规定;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出版问题的规定;关于描写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的图书;关于文化大革命图书的规定;关于法规汇编等编辑出版的规定。我们的审读主要依据这些法律、法规作为“武器”对出版物进行审查,以维护国家新闻出版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有人说,新闻出版管理机关是“文化警察”,如果这句话成立的话,那么审读员就是“文化法官”。
对报刊、图书、音像内容的审读,新闻出版署于1988年发了《关于对报纸、期刊、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主要有六条:书报刊的内容是否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否贯彻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各报社、期刊社、出版社是否坚持了原定的办报、办刊、办社的宗旨和方针,出版社是否坚持原定的专业分工,有没有超范围出书;出版物是否遵守国家法律、出版管理规定、宣传纪律和保密规定;出版物有无违犯新闻出版署《关于重申严禁淫秽出版物的规定》、《关于出版物封面、插图和出版物广告管理的暂行规定》及其他有关规定;出版物刊载了哪些特别重要的新闻报道,以及在理论观点、艺术质量、创作题材方面都有较大突破的理论文章、文化作品;新闻报道、图片是否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对严重失实报道是否及时公开更正,并采取善后措施。
依据上述原则,最近几年,我省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及时审读了一些报刊、图书,发现情况、问题及时在《新闻出版通报》上刊登,向全省新闻出版单位通报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好的典型及时给予表彰、扶持,对有问题、错误的报刊、图书及时给予批评、惩治,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如发表在1994年第14期《新闻出版通报》上的《关于7份期刊的审读报告》中,对有些期刊围绕台儿庄大战55周年发表的一些文章过分美化了国民党人物的问题进行了通报批评。如《时代》杂志(1994年7月)发表的《从台儿庄大战纪念碑到中正门》,文章过分渲染汤恩伯等人台儿庄大战的功勋,是什么“创八年抗战之伟绩,扬中华民族之雄伟”,这是不符合历史本来面目的,违背了中宣部、统战部对台办《关于在文艺作品中反映和宣传国民党历史人物问题的几点意见》的通知精神。
1994年,省内一些正式出版物,为了招徕读者,热衷于社会纪实文章,对卖淫、性病、性犯罪、凶杀、暴力等社会现象,在揭露、暴露的名义下,过细地进行了描写,对青少年产生了不良作用。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审读小组对某法制期刊进行全面审读,批评了该刊5个方面的问题。审读报告引起该刊主管部门党组重视,专门召集该刊编辑部开会,研究改进办刊方法。
为提高出版物的编校质量,审读工作也要注意在语言文字、编校质量、装帧设计、印刷装订方面提出严格要求。省图书审读小组1994年采用截取书号的方法,对山东省1992年出版的75种图书进行审读。对其中编校粗疏、差错率高的七种图书宣布作报废处理。这七种图书均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的标准,有的高达万分之三十。
审读工作不仅要“挑毛病”,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好书、新成果,扶持推广好的典型,给予表扬。要按照新闻出版署关于加强对报纸、期刊、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精神,及时对负责审读的出版物选题类型、题材倾向、趋势等进行分析,提出综合性的审读意见,写出审读报告。要结合审读业务写出表扬和批评文章,提出表扬、批评和处理意见,并通报有关单位。
新闻出版管理机关的审读工作还担负着对清理整顿书报刊及音像市场查封的出版物的鉴定任务。新闻出版署1989年8月8日下发的关于鉴定淫秽、色情出版物权限的通知中规定:1、对非法出版活动中的淫秽出版物、色情出版物的鉴定,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作出(政府可委托新闻出版局进行),报新闻出版署备案;2、对本地出版单位出版物的鉴定,也可以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作出,报新闻出版署备案;3、对外地出版单位的出版物的鉴定,由新闻出版署提出初步意见,通报出版单位所在地的新闻出版局进行鉴定,同时抄报新闻出版署;4、对中央单位的出版物,仍由新闻出版局提出初步意见,报新闻出版署进行鉴定。
这项工作是新闻出版局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政策性、时间性都很强,难度大、任务重。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正确区分淫秽出版物、色情出版物、夹杂淫秽色情内容而具有艺术价值的文艺作品的界限。虽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认定淫秽及色情出版物的暂行规定》中对这3种出版物的界限在概念上作了说明,但在具体操作中,伸缩性很大,而且人的认识和理解又千差万别,所以认定起来较难把握,审读人员在定性时要十分慎重,要公正、客观、准确,必要时进行充分讨论,求得共识,如把握不准,可送交新闻出版署进行权威鉴定。
三、审读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1、建立审读机构与审读队伍。新闻出版署在《关于加强对报纸、期刊、图书审读工作的通知》中把建立审读机构与队伍说得很明白,要求新闻出版署报纸司、期刊司、图书司、音像司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配置一定数量的负责审读工作的人员;还要采取多种形式聘任一些具有审读能力,又乐于参加审读的人,将他们组织起来,与署、局的专业审读人员一起对出版物进行审读。
目前多数省市新闻出版局建立了审读机构和审读队伍。应该看到这支队伍无论从人员数量还是人员素质都与整个新闻出版管理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最近几年,新闻出版业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发展很快,在国家控制报刊社、出版社数量增加的背景下,仍是“满园春色关不住”,新建报刊社、出版社每年都在增加,出书品种也逐年增加。因此审读的任务很重,必须扩大和提高审读员队伍和素质。一是要在省和市地新闻出版局设立专门审读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组织实施审读工作。二是聘请一批有审读能力又乐于审读的人,包括局机关在职干部和出版系统、科研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做为兼职和专职审读人员。
担当新闻出版管理机关审读人员的素质要求有其特殊性,从工作性质需要要求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要熟悉党和国家关于新闻出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新闻出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并能得心应手、恰如其分的运用。
(2)要具备博学多识的水平。审读一本书、报、刊,要做出使人心服口服的评价和写出高水平的审读报告并非易事,也并非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必须具备广博的学识和了解现代国内外有关信息,还要懂得图书的装帧设计、印刷工艺、版权知识。特别那些学术性、专业性较强的书籍,更需要审读员要比图书作者略胜一筹。
(3)要具备敢于负责、公道、正派的作风。审读员对一本书要做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除了具备多才多艺的学术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公道、正派、实事求是的人格。审读一本好书要如此,尤其对那些不好的书,甚至坏书,要敢于无私无畏,出以公心,不怕得罪人。
(4)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审读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艰苦的工作。物质产品的检验有具体标准,有仪器、电脑操作,鉴别起来可操作性强。而审读则不同,它需要一个字一个字,一个标点符号一个标点符号地读,又要翻阅参考资料、工具书,实在是一件不轻松的脑力劳动。我们审读的目的尽管不是专门挑错,但挑错毕竟是审读的内容。审读员必须具有严谨治学的态度,做到审读工作一丝不苟,扎扎实实。
2、制订审读计划。审读计划的制订要根据新闻出版管理机关一个时期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和出版动态灵活安排,制订审读计划,包括审读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审读出版物的范围和重点、审读的报刊图书音像的篇目、刊期和审读员的工作定额,以及审读经费预算等等。
审读管理部门根据某一个时期出版工作的倾向可随时修改审读计划。1994年我省一些生活类报刊,热衷于暴露社会上一些阴暗面和一些大款纸醉金迷的生活方式。如《被包租的女人——“金丝雀”现象透视》详细描写了7位卖淫女的经历,在二个刊物上登载,《试婚——伊甸园里的悲与喜》在另一刊上刊登,公开对不合法的试婚持赞扬与肯定的态度。根据这些不好的倾向,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审读组集中审读了全省文化、生活类期刊,提出了应注意的4个问题,通报全省,刹住了这股歪风。
另外,在分配审读书目时,要尽量征求审读员的意见,尽量根据审读员的特长,合理安排审读书目,有些专业性很强的图书可临时聘请懂这方面专业的人审读。
审读管理部门,要经常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比如定期组织审读人员交流审读工作经验;召开审读工作专家学者研讨会;召集报刊社、出版社有关编辑、责任编辑、社长和审读员一起开交心会、研讨会,沟通信息;也可以组织审读员到全国各地参观学习等等。组织这些活动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搞好审读工作。
3、建立审读通报制度。定期将审读报告在机关内部通报上刊登,是表彰先进、鼓励后进行之有效的办法。对优秀图书、报刊要大张旗鼓地表扬,甚至奖励。对一些比较差的报刊社出版社进行通报批评。这样可以鞭策他们改正错误,迎头赶上。
4、建立审读档案。审读管理部门要建立起审读档案。档案包括审读计划、审读样本、审读报告、审读登记表和内部审读工作通报。建立审读档案,对总结审读经验,提高审读质量是必不可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