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2015年7月份WTO保护期的解禁,国外企业给国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压力。本文通过研究影响作者所在中央企业的材料采购成本的因素,分析企业采购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如何以科学理性的态度,优化采购运作,降低采购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完善采购规章制度;科学的采购成本分析与绩效考核;意识到供应商关系维护的重要性;根据市场环境和材料需求特性,灵活运用采购策略。
关键词:央企;材料采购;成本;控制
0序言
在如今的企业经营环境中,原材料不断涨价,员工年年要求涨薪,客户却不断要求降价,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增加了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压力。成本管理能够降低企业成本,成本降低也就使企业的产品定价更低,从而为企业在价格方面争取优势。
1材料采购成本控制定义
1.1材料采购成本的概念
材料采购成本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原料采购及其他生产物资采购中所应该支付的费用总和,包括:材料采购价格、仓储费用、运费、验收费用等。
1.2影响材料采购成本的因素
(1)内部采购管理。采购管理及内控薄弱,采购人员暗箱操作,会造成采购价格与采购费用的失控。采购需求预测不准,计划变化频繁,紧急采购多,为避免停工停产,很可能选择速度快,费用高的运输方式。
(2)供应商的实力。实力强大的供应商生产技术先进、制造成本低,有能力以较低的价格供货。产能足、供货量稳定的供应商,可减少采购方的缺货误工成本。
(3)市场供求关系。在资源紧缺,供不应求时,供应商就会涨价;反之,则降价。
(4)采购策略。0库存即用即买的采购策略,仓储费用较低,也可避免呆料报废风险,但由于采购批量小,采购单价和运输成本就相对较高。
2国企材料采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采购规章制度缺失或不完善
有些企业的管理者忙于市场扩张,关注新产品的研发推出,认为材料采购只不过是拿钱买东西,只有销售才是创造利润的环节。对于材料请购的提出、审批、执行、相关责任的落实、供应商准入以及采购方式等完全没有明确规定,存在很大的采购风险隐患,比如:采购价格过高、购货质量纠纷、采购过量形成大量呆料。建立规章制度与流程,可以指导与规范采购作业,不再仅依赖于个人的采购经验与专业素质,也可以减少漏洞,控制违纪行为,提高控制采购成本的能力。
2.2没有成本分析,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2.2.1没有采购成本分析与绩效考核体系
一些中小型规模的企业并没有采购成本分析意识,也没有制定必要的考核指标,企业管理者只顾打拼市场,埋头苦干,一味忙着抓生产、忙着抓产值,对采购成本不分析,对经营业绩不总结,不深究企业利润及成本变动的原因,虽然很努力的在忙,不分析忙之过程,就是瞎忙,不考核忙之结果,就不能激发员工动力。
2.2.2考核指标不合理,低价大量购进造成呆料或盲目追求0库存
只有绩效考核指标设置的科学合理,没有漏洞可钻,才能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如果只考虑单个指标的目的,各个指标之间不能很好的配合,可能会使员工为某一个指标好看,采用了错误的手段,导致其它运营成本增加,从而运营总成本增加,影响企业总体盈利能力。
2.3不积极了解市场环境和材料需求特性,采购方式落后
很多企业将采购供应部门的人员定位为管理员或办事员,采购一直被当作简单的任务去执行,采购决策依赖于采购人员的经验。
企业对材料需求量没有相对准确的测算,企业就不能在批量生产、材料定额和安全库存的基础上计算经济采购批量,并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采购成本控制就从无下手。对某些季节性需求变化大或保质期较短等这些需求特性不同的材料,如果没有合理规划采购策略,仅采用单一的传统的询价、比价、议价然后签订采购合同的采购方式,也许取得了低价位的材料,而加上运输成本后的总成本偏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企业控制材料采购成本的对策
3.1建立完善的采购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采购规章制度,是做好采购成本控制的基础。如果企业不制定严格的采购制度和程序,不仅采购活动无章可依,还会给采购人员提供暗箱操作温床。建立严格、完善的采购制度,不仅能规范企业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不良行为。
3.2建立科学的采购成本分析与绩效考核体系
3.2.1材料采购成本分析
定期分析,是为了找出不足;适时总结,是为了更好的进步。做好采购分析,才知道是不是有不该花的钱,浪费在哪里,采购成本才能有效控制。
3.2.2材料采购绩效考核
企业应该完善采购绩效考核体制,对企业采购活动进行绩效考核。不仅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状况制定质量、成本以及交货期限等考评指标,还需要企业在提高采购活动规范性的同时,利用绩效考核过程及时解决实际采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3与供应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3.3.1不过度压价,供需双赢
供需合作过程不是零和博弈,一方获利一方失利。尽管目前是买方市场的大形势,但供应商也要生存,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经营。虽然,供应商希望提高利润,采购商希望降低采购成本,但强势压制供应商价格,侵占供应商利润空间,下游的压力过大,他们很可能采取减少功能、降低质量的措施进行应对,这样会丧失顾客,最终会影响企业的长期利益。
3.3.2不过分拖欠货款,稳定供需关系
仓促寻找新的供应商,很可能无法取得理想的采购价格,造成采购成本上升。所以,企业应商定合理的付款周期,及时付款,既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又能保持与供应商的密切合作关系,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3.3.3与重要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真正做到对采购成本的全面控制,不仅要关注公司的内部努力,也要尽可能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联系。采购和供应双方共同努力寻找节省成本的机会,这将比单方面的努力都更为有效。
3.4提升采购技巧,运用科学的采购策略
稀缺资源的供求关系与普通材料的供求环境大不相同。材料需求特性也是多样的,如:大量持续性需求和少量临时性需求;淡旺季明显的需求和全年均衡的需求。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材料需求特性,需要通过不同的采购策略,来控制采购成本。没有哪一种采购策略适用于企业所有的材料,多种采购方式的合理组合使用,有助于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从而有利于控制采购成本。
(1)运用BOM测算材料需求量,做好采购计划,预算采购成本
(2)集中采购和联合采购:规模优势最大化
(3)招标采购
(4)非核心业务,工序外包或采购外包
4结论
作为国有企业,需要优化采购运作:首先标准化的采购流程及内部控制非常重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给采购业务以科学的指导和规范;其次要对历史采购业绩适时总结分析,弄清楚采购成本结构,才能找对控制点,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才能提高员工控制采购成本的积极性;第三,没有供应商的支持,就不能及时获取符合质量、数量要求的材料,企业就不能完成生产活动实现盈利,供应商关系的维护非常重要;最后,仅依赖经验来决策采购方式,是很落后的。根据不同的需求特性,灵活的采用适合的采购策略,才能达到科学控制采购成本,规避采购风险的目标。
优化采购运作,控制材料采购成本是一个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完善的过程。采购策略不是几个采购计划简单的罗列,不是规章制度简单的堆积。企业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运用采购策略,不顾实际情况而不适当地随便套用某种方法,或者使用一揽子标准来解决问题是危险的。
参考文献
[1]周兵,浅谈企业采购的成本控制[J],管理视野,2014(4下):167.
[2]稻盛和夫,经营与会计[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85-86.
[3]吴晓锋,企业采购成本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J],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4(11):209.
论文作者:万彩红,谢贤恩,李俊,周登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采购论文; 采购成本论文; 材料论文; 企业论文; 供应商论文; 成本论文; 策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