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一个中国”和“五不”对台湾当局领导人“5.20”讲话的承诺_李登辉论文

回避“一个中国”和“五不”对台湾当局领导人“5.20”讲话的承诺_李登辉论文

回避“一中”与“五不”承诺——评台湾当局领导人“5.20”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人论文,台湾当局论文,讲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台湾地区新当选领导人在他正式发表的就职演说中所宣示的大陆政策,虽然作出“五不”承诺,但如果仔细分析便会发现,他的“善意和解”信息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五不”承诺也因附加了诸多限制性前提条件而使人感到暗藏玄机,而在一个中国原则这一最核心和根本的问题上更是采取模糊策略和回避态度。这除了使人感到困惑和失望外,并不能让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善意”背后暗藏玄机

这位新当选者是一位“台独”理念的坚持者。他在演说中作出“五不”承诺,表示将在任内恪守维护国家统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中华民国宪法”,在他任内不会出现“废除国统纲领和国统会的问题”。从就职演说中所释放的和善信息看,其对“台独”理念作了某种程度的淡化和调整。但作进一步的分析,便会在对两岸关系的改善寄予期待的同时也感到深深的忧虑与困惑,并对其“善意和解”态度的真实性产生疑虑。

人们一直在期待台湾新领导人在其就职演说中能明确表示放弃广受非议的“戒急用忍”政策,并希望其能兑现在竞选时所作如胜选将开放两岸“三通”的承诺。但这位新领导人在其就职演说中完全回避“戒急用忍”政策问题,对“两岸三通”问题也同样是一字未提,这不能不使充满期待和希望的台湾人民特别是岛内的工商界感到失望和困惑。他在其就职演说中公开申明,他“永远以身为民主进步党的党员为荣”。众所周知,民进党是将“台独”作为党纲的,可见,他实际是在就职演说中向人们间接表明,他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放弃其“台独”理念。他的演说文稿中,除了在阐述新政府对外政策等无法避免的少数几处出现“中华民国”的这四个字以外,从开篇直呼“台湾站起来了”到最后以“台湾之子”自许的整篇文稿几乎都是以“台湾”作为主体词。作为新上任“中华民国总统”,在他的就职演说结尾呼叫口号时一般都会有“中华民国万岁”的字眼,但其却呼叫“自由民主万岁”和“台湾人民万岁”,唯独没有呼叫“中华民国万岁”这句口号。这些情况的出现大概不会是偶然的巧合或一时的疏忽,而是某种包含有深层内涵的刻意安排。其内中隐含的意思似乎是告诉人们,就如同身为国民党主席的李登辉其内心并不认同国民党一样,身为“中华民国总统”的他其内心也不认同“中华民国”的国号,而他对不改国号的承诺也是迫于无奈和有预设条件的。可以说,他的就职演说从整体架构到具体内容都贯穿着“台湾唯一”、“台湾至上”这一明显的本土化、“台独”性倾向,就职演说的整篇文章都是以事实上“台湾独立”为主要基调和整体架构的。

透过这篇就职演说,来观察出现在台上的新内阁团队,人们对其“善意和解”的疑虑和两岸关系前景的隐忧会更加明显。认真分析便会发现,新内阁中除了许多著名的民进党“台独”精英外,即使留任的原国民党阁员和起用的社会专才也大多是李登辉的亲信幕僚或公开拥戴“两国论”的头面人物。如他任命由李登辉一手提拔的原国防部长唐飞出任“行政院长”。唐飞一直十分重视台湾的军事现代化建设和积极谋求台湾加入美国TMD计划。 唐飞还是台湾新军事战略的主要制定者和台湾向美军购团的主要决策者之一。陈水扁将台现任“国防部副部长”升任“国防部长”,而公开肯定“两国论”的前国安会咨询委员陈必照也被正式提升为“国防部副部长”,这说明陈水扁已对台湾政局作了在军事与政治上两手掌控的准备。在外交人事方面,他任命与美国关系密切,同时也是李登辉过去重要外交智囊的国家政策研究学院院长田弘茂出任“外交部长”,而现任“外交部长”程建人则转任驻美代表。他的这种外交人事布局清楚地表明,国民党过去的务实外交路线将会在他的新政府中得到延续。曾长期留美并与美国高层官员关系稔熟的前“外交部长”程建人转任驻美代表,这表明他把对美关系放在外交布局的首要地位。加上现任“外交部长”田弘茂丰富的美国关系和经验,从而形成以美台关系为主,并借美台关系的改善制衡两岸关系这一联美制华的整体外交格局。大陆政策方面,他任命台湾有名的国际经济法学者,台湾政治大学国贸系教授同时也是李登辉“两国论”的主要起草人之一的蔡英文为陆委会主委。他的整体人事布局和施政策略虽然基本出发点是尽量避免刺激大陆,但整体上仍十分保守,并不具有开创两岸关系新局面的应有架构。人们没有也不应该对陈水扁改善两岸关系抱太大的期望,未来的两岸关系仍充满许多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

如何看待“五不”承诺

在这位新当选者就职演说的两岸政策部分,最具肯定意义的大概是其公开宣示的“五不”承诺,即只要中共无意对台动武,本人保证在任期内不会宣布独立,不会更改国号,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改变现状的统独公投,也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的问题”。这“五不”承诺应该是其就职演说中最具积极意义和实质内容的大陆政策宣示,对于长期秉持“台独”理念,在3月18 日当选“总统”前还多次高呼“台独万万岁”的他来说,着实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保持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国宪法”的基本条款,本来也应是作为中华民国“总统”的他不言自明的基本职责。只是由于他的“台独”理念和民进党背景,才使人对他的施政理念感到疑虑,并在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大陆和岛内民众的强大压力下作出这一见诸白纸黑字的郑重承诺。

从“五不”承诺的具体内容看,也是具有如“只要中共无意对台动武”和“在任期内”等严格的限制性前提条件,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和可作多种解释的。他在“五不”承诺前面所附加的限制性前提条件表明,他的“五不”承诺只在其任期内才是有效的,而即使在其任期内也是以“中共无意对台动武”为前提条件的。只要他认为条件允许且又有必要,便可将这一限制性前提条件作任意解释,甚至可将大陆举行军事演习等任意解释为“有意”对台采取军事行动而宣布“五不”承诺的前提条件不存在。因为“有意”是个内涵相当宽泛且主观色彩很强的词语。从总体上看,大概在此后的二至三年的时间内,由于他的统治根基不牢,实施“台独”的实力有限,再加上极怕被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拉下水的美国政府也明确反对台湾公开走向独立。这一时期的陈水扁需要集中精力来处理岛内事务。需要向美国表示他不会制造新麻烦,需要向岛内民众表示他有能力稳定台海局势。因此,他的“五不”政策对台湾新政府可能还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从长期的发展态势看,特别是在他任内的后期或可能的新任期中,如果岛内的政治生态出现新的组合,或者美国对台政策发生有利于“台独”势力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认为自己基础稳固,有时机和条件向大陆挑战时,他随时都会摒弃“五不”承诺或对“五不”承诺作出新的解释而公开走向“台独”。所以,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五不”承诺的可信度实在很低。

回避“一中”说明了什么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否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是检验台湾当局领导人是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还是继续顽固推行“台独”分裂政策的试金石。在一个中国原则这一最核心和最关键的问题上,却采取模糊策略和徊避的态度。他承认“海峡两岸人民源自相同的血缘、文化和历史背景”,但他并未依此得出“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这一必然的逻辑结论,而是使用模糊的语言,采取繁琐复杂的表达方式,声称“我们相信双方的领导人一定有足够的智慧与创意秉持民主对等的原则,在既有的基础上,以善意营造合作的条件,共同来处理未来的‘一个中国问题’”。从他涉及一个中国问题的这段论述可以看到,依他的观点,“两岸双方的领导人”只有“以善意营造合作条件”,才能“共同来处理未来的‘一个中国问题’”。在这里,他虽然没有明白地说两岸是两个国家,但他实际上是玩了一个比较高明的语言游戏,既回避了一个中国原则这个棘手的问题,同时又用迂回曲折的方式实际上是把两岸定位为两个不同的华人国家。

这位新当选者用玩弄语言游戏的方式回避了一个中国原则,也就在实际上拒绝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排除了两岸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开展平等商谈的可能性。在他的就职演说中虽然没有直接明了地表明他的“台独”理念,但透过字里行间的意思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仍是相当坚定地保持他的“台独”立场,这实际上是用模糊曲折的逻辑语言包含了让两岸人民难于接受的三个结论:(1 )作为台湾新“总统”的他偏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2)不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3)不承认他自己是中国人。人们透过他的就职演说看不到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能。

与李登辉的异与同

这位新当选人是李登辉精心挑选、刻意培养和百般呵护的“继承人”。他与李登辉虽不属同一党派,但他们两人无论是个人出身、政治理念和施政谋略上都有相似之处,他在其就职演说中以“佃农之子,贫寒的出身”,“承担起领导国家的重责大任”的“台湾之子”而自许,而多次明确表示“绝不能让外来政权掌握台湾政权”的李登辉也经常向身边的人吹嘘他是“出身贫寒的农家”。他早在90年代初便提出“海峡两岸,一边一国”的怪论,而李登辉在1999年抛出的“两国论”还经常被民进党人指责为大有抄袭之嫌。早在90年代初,台湾就有人认为李登辉心目中真正的“接班人”不是国民党内的连战或宋楚瑜,而是当时还不怎么出名的这位民进党人。长期以来他以李登辉路线的真正继承人自居,而李登辉也确实对他呵护有加,刻意培养。1994年,李登辉在台北“市长”选举的关键时刻策动国民党助选机构“弃黄保陈”,使他顺利当选台北“市长”。这一次台湾“总统”大选,李登辉又一次施展谋略,辅助他登上“总统”宝座。李登辉的精心呵护和大力辅助,使他感激不尽,并以对李登辉的捧场作为回报。他多次称李登辉是“民主先生”、“改革之父”,在其就职演说中再一次称赞李登辉“过去12年主政期间所推动的民主改革与卓越政绩”。为解决民进党人才匮乏,缺乏“中央”行政工作经验的弱点,他在其新内阁团队中大量收编国民党政府中的李登辉团队和追随李登辉的社会精英,并透过亲李人士来展开新政府的人事布局,他实际上在施政理念和人事布局上都承继了李登辉路线。

他与李登辉具有相同的政治理念。而由于他与李登辉毕竟代表岛内不同的政党背景,所以在他的统治根基稳定后,可能会比李登辉时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效率推行一系列实质性“台独”政策。因为李登辉虽然也使尽浑身解数来推动“台湾独立”,但他作为国民党主席,不能走得太快也不能做得太露骨,因而只好采取曲线“台独”或明统暗独的做法。而长期从事“台独”运动的这位民进党人则完全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他上台执政后也会采取比李登辉更加公开和露骨的“台独”政策。李登辉虽然不想做中国人,但作为国民党主席的他还不敢否定自己的中国人身份,而他则明确表示自己的身份是台湾人而不是中国人;李登辉虽然抛出“两国论”,但他还不能否定抽象的一个中国原则,而他则公开否定一个中国原则,把它说成是“未来”要去处理的“问题”。

这位新当选者执政后,台湾政局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岛内政治生态的重组和政党格局的变化可能会快于李登辉时期。从这个角度看,只要他不放弃“台独”理念,他就可能会最终放弃“五不”承诺。而且由于他在任时期岛内政治生态的变化快于李登辉时期,他最终放弃“五不”承诺的速度也可能快于李登辉放弃一个中国原则的速度,李登辉的“台独”嘴脸暴露有一个过程,而他露出他的“台独”真面目也将是迟早的事。对此必须保持高度的警觉,切不可对他刻意装扮出来的“善意”抱过大的期望。

标签:;  ;  ;  ;  ;  ;  

回避“一个中国”和“五不”对台湾当局领导人“5.20”讲话的承诺_李登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