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医院 317000)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抑郁症;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0-0312-02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1]。由于它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并要花巨额的医疗费用,经常使病人对治疗丧失信心、情绪低落。而家庭和社会支持也慢慢减退。我们在护理常规中应用心理干预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特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1年1月一2005年9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9月(西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防治方案标准[2],同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3],进行量化评定,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53-86岁,平均69.1岁;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52-87岁,平均68.7岁。两组一般资料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此基础给予心理干预:(1)专业指导:向病人和家属讲解本病相关知识,分析不利于疾病恢复的因素。平时生活规律,穿着适宜,不穿过紧衣服。用软牙刷刷牙,避免用力排便、打喷嚏、抬重物。(2)身心调护:肝硬化病人一旦确诊后,多处于消极和紧张状态。我们通过观察,让患者反思自己的态度与反应,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起积极的心态。同时在心理上给予耐心的解释,反复开导,使其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a.一般性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咨询。采取支持性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解释、疏导,帮助病人树立治疗的信心。针对不同的患者,作好相对指导工作。b.行为治疗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矫正疗法,包括用分发小册子、集体讲座、个别谈话的方式进行CHB康复、护理知识教育。c.松弛训练:用肯定、低沉有力的语气,指导患者松弛肌肉,配合深呼吸达到全身放松。同时用良性的语言诱导,让患者体会放松后愉快的情绪,缓解负性情绪。保持治疗环境安静,让患者取半卧位或仰卧位,采用放松训练磁带.由治疗者边示范边带患者做,学会后患者跟录音练习.1次/d.30 /次。d.集体心理治疗:通过集体讲解、探讨、自我病情介绍,相互鼓励、交流。同时每天选用抒情、节奏优美的音乐来调整病人的情绪。两组均15天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及检查指标
(1)根据陆氏评分标准[4],于治疗前、后就诊时分别对乏力、纳差,腹胀,恶心,呕吐及肝、脾肿大,蜘蛛痣、肝掌等体征进行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均以0—3分计,其标准如下:0分:无症状,1分:轻度,稍有症状;2分:中度,自觉有症状但不影响工作;3分:重度,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2)生物化学指标:用赖氏法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基转移酶(AST)活性。
1.4 疗效判断标准[4]
(1)临床症状和体征,显效指治疗后症状评分下降≥75%,有效指治疗后症状评分下降≥50%且<75%,无效指治疗后症状评分下降<50%,当治疗前临床症状总积分为零的患者,不评估其临床疗效[5]。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0.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经自然对数据转换正态分析,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疗效规察
治疗组显效17例(34%)有效19例(38%),进步5例(10%),无效9例(18%),总有效率72%,对照组显效16例(32%),有效18例(36%),进步9例(18%),无效7例(14%),总有效率76%,治疗前患者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治疗前患者HAMD评分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上差异(P<0.05)见表。
2.2 根据直线回归分析ALT、AST与HAMD呈正相关。
表 两组治疗后生化指标及HAMD的比较
组 别 例数 ALT(U/L)AST(U/L)HAMD
治疗组治疗前50143.4±7.8238.4±4.623.76±9.71
治疗后5074.3±5.6**△1129.4±4.0**△△13.43±8.42*△
对照组治疗前50133.9±8.2232.4±5.7*22.73±8.98
治疗后30103.1±7.3*104.3±6.1*15.72±8.79
与治疗前,*P<0.05,**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3.讨论
焦虑、恐惧是对预感到和潜在的危机的一种心理反应[5]。肝硬化合并抑郁情绪,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降低免疫系统功能,使躯体疾病伴发的情绪障碍严重影响着疾病的治疗及预后[6]。
心理干预模式的建立,需要良好的护患沟通。在这过程中,医护人员处于相对主动地位,医护人员的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7]。应取得患者的信任,了解其生理、心理、社会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层次、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掌握疾病及药物知识。研究表示[8]进行松弛训练.可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心身症状。因此对患者而言,关键是学会自我保养。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和预防[9]。同时取得家属的配合。教育和说服家属,在精神上和生活上给病人以爱和帮助,与病人风雨同舟,共同战胜病魔。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掌握更多的心理知识,才能有效地给予心理干预,帮助病人调整心态,度过心理上的难关,恢复对生活的渴望及信心。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景鹏& 内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79.
[2]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 8);3 29一342.
[3]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会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9-90.
[4] 陆伦根,曾民德,茅益民等.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随机双肓临床研究,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92-95.
[5] 康沛,贾金风.肝硬化病人的情感障碍及疏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7,37(3):588-589
[6] SimomGE.Can depression be managed appropriately in primary care[J].J Clin Psychiatty,1998,59(suppl2):3-8.
[7] 雷载权,张廷横,中华临床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38-445,1289-1635
[8]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3—175.
[9] 沈翠珍,邵爱仙,王小燕等.放松训练对改善慢性乙型患者心身症状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65.
[10] 邓永岳,陈紫榕.慢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自然史和预防[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分册.2002.29(4):202-205
论文作者:林艳,俞建松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2
标签:患者论文; 肝硬化论文; 症状论文; 两组论文; 心理论文; 病人论文; 评分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