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 骨三科 310051
摘要:目的:分析在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例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2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全部存活,2例患者的皮瓣出现远端坏死,在接受治疗后得以愈合,1例患者出现张力性水泡,经过处理后得到恢复,其余患者的皮瓣存活情况均较好。对患者接受治疗后一年情况进行随访,有2例患者的皮瓣出现臃肿现象,接受修复治疗后愈合,患者的皮瓣血液循环等情况均较好。结论:在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足踝部皮肤缺损;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应用效果
足踝部皮肤缺损是临床中相对常见病症,因此,足踝部皮肤创面的修复就成为临床常见问题之一[1]。在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患者一般需要接受皮瓣修复,但是,足踝部的供血在受到外伤影响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受损。因此,为患者选择何种皮瓣及相应的修复方式就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2]。我院在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收到极佳效果,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0例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检查后均存在骨关节外露、肌腱外露,且患者的其它软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损,患者的足踝部皮肤缺损面积为5.3cm×3.4cm—13.6cm×6.1cm。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意识障碍患者、肿瘤患者及身体其它部位皮肤缺损患者。在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为23—61岁。患者足踝部皮肤缺损的原因为:车祸受伤患者10例,被砸伤患者6例,高空坠落患者4例。其中,左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11例,右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9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治疗,主要方法如下:
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及创面清创处理,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受伤部位选择相应的钢板、螺钉、克氏针等作固定处理。患者术前需要接受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进行检测,医生需要对患者内踝上胫后动脉的穿出点进行分析并做好标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按照做好的标记为旋转点,并结合患者足踝部皮肤缺损的面积、大小等对皮瓣进行设计,并利用亚甲蓝进行划线。医生将患者皮肤切开并从深筋膜以下向患者的穿支部进行游离并进入皮瓣,医生根据患者的穿支方向等调整皮瓣。皮瓣切取结束之后,若患者的皮瓣血运无异常,医生可以在无张力情况下对皮瓣进行缝合并放置引流条。患者术后需要接受抗感染治疗、抗凝治疗等,并且需要抬高患肢。若是患者术后出现肿胀、静脉反流异常,医生需要及时拆线进行处理[3]。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存活情况、皮瓣修复情况等进行观察,并对患者接受治疗后一年情况进行随访。
2 结果
在所有20例患者接受治疗后全部存活,2例患者的皮瓣出现远端坏死,在接受治疗后得以愈合,1例患者出现张力性水泡,经过处理后得到恢复,其余患者的皮瓣存活情况均较好。对患者接受治疗后一年情况进行随访,有2例患者的皮瓣出现臃肿现象,接受修复治疗后愈合,患者的皮瓣血液循环等情况均较好。此外,在20例患者中,未出现创面感染,患者治疗后个人体征也较好。
3 讨论
足踝部是人体中结构相对复杂的部位,皮肤也很薄,因此在外伤等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出现损伤。患者足踝部皮肤缺损后,骨关节与肌腱容易出现外露,在修复过程中的难度相对较大[4]。因此,患者需要接受更为科学、有效的治疗。
在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的常规修复治疗中,传统修复治疗存在较多缺点,患者的预后效果无法得到保证。患者接受常规修复治疗,部分主要血管会受到严重的损伤,且旋转范围较小会导致患者的静脉反流出现问题。与常规修复相比,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优势较为明显。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具有较强的恒定性质,解剖层次更为明显,医生操作不会面对较多困难。患者穿支皮瓣的血管分支一般是在患者的皮下血管丛部位,医生在切取皮瓣的时候不会携带过多的组织,这样可以确保皮瓣修复的外观,患者也无需接受二期削薄处理,且患者接受治疗后蒂部组织在旋转时不会出现明显的卡压现象。患者接受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后,皮瓣早期血液循环为生理性质,不会出现青紫等不良反应,这对于患者的治疗也存在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可以有效保留患者的动脉主干,患者的肌肉等不会受到严重的损伤,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在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在分析患者治疗效果后可以看出,2例患者的皮瓣出现远端坏死,1例患者出现张力性水泡,经过处理后得到恢复,其余患者的皮瓣存活情况均较好。对患者接受治疗后一年情况进行随访,有2例患者的皮瓣出现臃肿现象,接受修复治疗后愈合,患者的皮瓣血液循环等情况均较好。此外,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创面感染,患者治疗后个人体征也较好。
结语:
在足踝部皮肤缺损患者的治疗中,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可以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的皮瓣成活率会较高,重要血管不会受到严重损伤,且操作简单易行,患者痛苦较少,该疗法值得在临床中全面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荣,金光哲,巨积辉,李建宁,赵强,刘跃飞,李雷,侯瑞兴.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2,30(06):693-695.
[2]林明超,谭宇顺,张跃,姚铿,赵柏明.胫后动脉内踝后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6):87-88.
[3]王慎东,鲁彧,周建芹,王德甫.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0):11-12.
[4]李宏伟,廖湘波,梁正忠,曹建保,张晋,李伟嘉.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7):1191-1192.
论文作者:吴澄斌,陈长松,张杰,吴志林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患者论文; 皮肤论文; 动脉论文; 较好论文; 情况论文; 医生论文; 创面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