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大萧条——准备“过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萧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9月,金融海啸又一次从华尔街扑向全世界的经济海岸线。而面对这一次冲击的不再是80年前一群热血的年轻出版家,而是体系健全的现代化大型出版集团。多元经营的大型出版集团已经取代了贝内特·瑟夫时代的家族式独立出版社,出版业如何面对新一轮的危机?
精简成本
“几周以来,出版界一直就经济危机的影响议题扰攘不休,莫衷一是。”美国《出版商周刊》主编Sara Nelson表示,2009年的大气候尚无法预计,尤其是一些笼罩在利润下滑的恐惧之中的出版社难免做出过度反应。无论乐观也好,恐慌也罢,节省开支已经成了所有企业经营者的共同选择。出差旅行、会议和娱乐聚会的开支被大幅削减,印刷、纸张和运输成本都被纳入严密的审查监控——Bloomsbury执行董事Richard Charkin表示,作为一家中型出版社,Bloomsbury“怎么锱铢计较都不为过”,“不要放过任何可以节省的花费”。多储备资金度过寒冬,毕竟,春天尚不知有多远。
11月,Scholastic出版社宣布与110名员工达成自愿退休一揽子协议,从而变相大规模裁员。在离职员工中有50多名是在公司工作10年以上的老员工。根据协议,公司方面在一次性支付一定金额的补偿金后,员工不再享受原有的任何福利。截至今年5月31日的财务数据显示,Scholastic在全美共有6500名全职员工,在海外有2400名。此前,公司旗下一些部门已经进行了小规模的裁员,不过显然没有达到在本财年节省3500万美元的预期。经过此次调整,Scholastic宣布在近期内不会再有大的裁员或压缩成本的举措。
Scholastic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两周前,兰登书屋旗下的Doubleday Broadway出版社已宣布减少16个职位,约占员工总数的10%,几乎各个分社的编辑、营销和管理部门都受到影响。不过相对于直接受到冲击的金融业等行业,出版业目前还没有出现“裁员潮”的现象。大部分裁员局限在中小型出版社和大型集团内某些业绩欠佳的子公司。比如Scholastic的英国公司就因为去年的优异业绩得以从离职计划中全身而退,只是对管理和行政开支加强审查。
大多数出版集团目前仍处于保守疗法:暂停纳新,静待以观。哈珀·柯林斯英国分公司宣布冻结所有的招聘计划,以减轻公司的财政负担和上季度全球总利润下降3300万美元的巨大压力。兰登书屋发言人也表示,由于“2009年的形势难以预测”,目前虽没有裁员计划,但招聘工作已经全面叫停。一些大型集团则采取了冷处理:虽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布停止纳新,但实际已经悄悄撤下了长期招聘的广告。据美国有关求职中介公司表示,目前出版社的招聘人数至少比以前减少了一半。
除了传统的管理和人力成本精简之外,正如Sara Nelson所建议的那样,POD(按需出版)成为目前减少印量、控制成本的一剂良药。11月20日,兰登书屋宣布将于2009年1月推出独立的POD目录“Random Collection”。目前,兰登书屋已为此开通了专门的网站,可供用户搜索并进行交互式办公。该网站解决了以往POD图书搜索难的问题,读者可以用所需图书作者的姓氏进行检索。网站将定期更新,兰登书屋的工作人员和作者也会公布自己的推荐书目并提供帮助,如果零售商发现自己需要的书目尚不在提供之列,可随时向工作人员咨询并以最快速度得到授权。据介绍,整个POD书目将不断增加新书,预计届时可有750种以上的图书供读者自由选择,并在2009年逐步添加一些非知名作家的图书。
全面收缩
与相对温和的精简成本的对策相比,霍顿·米芙林·哈考特(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在11月底做出的“暂时停止接受新的书稿”的表态,无异于在整个出版界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出版商周刊》主编Sara Nelson惊呼:“天要塌了。”这一内部消息如病毒般在美国出版界迅速传播,《出版商周刊》编辑部也接到了大量电话和电子邮件,大多数都悲观地表示:“这是我们已知的那个出版业终结的开始。”
去年12月,美国教科书出版商霍顿·米芙林(HMH)对励德·爱思唯尔集团的教育出版子公司哈考特的收购案正式开始交接,从而成为全球市值最大(120亿美元)的教育出版集团,并表示将集中精力开拓“中小学教育、大众图书和参考书出版领域”。言犹在耳,却尚未出山便折戟。虽然HMH的发言人Josef Blumenfeld在接受《出版商周刊》采访时尽力淡化这一决策,称“这不是永久性的”,“不是标志着文学的末日”。但这无疑加剧了出版业界对未来形势的恐慌。
“没人知道这条禁令将持续多久,会不会有大规模的裁员,其他大型出版社会不会有样学样?市场会不会持续萎缩?甚至不复存在?”Sara Nelson表示,自己一直支持出版社在经济困难时期通过减少出书规模渡过难关,如果HMH的这条禁令只是暂时的,比如持续几个月,那将会有益于未来的发展:出版社可以集中精力处理手头已有的储备稿件,更加合理地安排出版流程和出版时间。但如果持续一年以上,比如18至24个月,那后果不堪设想。企鹅(美国)集团CEO David Shanks则表示难以理解一家公司会做出如此“一刀切”的决定,“我没法想象如果要我去说‘我们不再买书了’,那会是怎样的情况。那还不如干脆在门口挂块牌子,写上‘我们不做生意了’。”
霍顿·米芙林和哈考特都拥有大量的常销书资源,其中包括大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及菲利普·罗斯和J.R.R·托尔金这样的知名作者的版权,同时两家出版集团的教科书出版业务也具备一定规模,不易受到经济衰退的影响,这是这条禁令得以出台的最根本基础。另外,两家集团的母公司爱尔兰教育软件公司Riverdeep为了两次收购曾向银行进行大规模融资,Riverdeep总裁Jeremy Dickens承认,目前整个集团负债70亿美元,每年需偿还5亿美元左右的本息。这也令整个集团的经营在信贷紧缩的大环境下如履薄冰,偏向保守。虽然有其他大众图书出版商对收购霍顿·米芙林表示出兴趣,但Riverdeep暂时没有将其出售的打算。
目前尚没有HMH内部人士对此决定发表看法,但有业内人士在博客中称,HMH的资深出版人Becky Saletan在例行编辑会上几度哽咽。菲利普·罗斯的版权代理人Andrew Wylie也对此愤愤不平:“出版商应该保持优良的传统:逐步吸收高质量的图书构成自己的再版书目录,等着它们最终成为经典,常销不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短视,只盯着坊间热议的畅销书做文章,指望一开印就有大把钞票回报。”在此之前,很多资深代理人和出版人都对出版业的健康发展表示乐观,因为很多读者“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对读书情有独钟,“但是变魔法也没法从一个空帽子里变出个活蹦乱跳的兔子来”。
新的增长点
在近期的一次业内CEO研讨会上,西蒙·舒斯特集团总裁兼CEO Carolyn Reidy指出,经济危机是目前出版业面临的最直接的挑战,但从长远来看,数字化才是出版业真正需要面对的问题。彭伦也认为:“从现代出版史来看,与以往的历次经济萧条一样,困难总会过去的,目前出版业的最大隐忧是数字化。”“前有豺狼,后有猛虎”的形势下,也许是出版业实现飞跃的另一个契机。
Carolyn Reidy敦促各集团老总重视电子图书的发展,要将“前方的危险视作机会而非挑战”。大萧条时期,诞生于西蒙·舒斯特出版社的图书退货制曾深刻影响了整个出版业的发展,而今,“将全部书目数字化为可用于电子阅读器的电子图书,销售趋缓的图书要及时纳入POD系统,创造性地设计新的产业供应链,制定定价、版权安全和版税的新规则,都是我们需要切实考虑的工作”。
11月24日,兰登书屋宣布增加6000种再版书的电子图书资源。至此,兰登书屋已经拥有超过1.5万种电子图书。这意味着兰登书屋从此不仅仅是全球最大的大众图书出版商,也晋升为最大的电子图书出版商。此番数字化的再版书目录囊括了儿童图书和成人图书,将与以往的新书电子目录一起提供给有需要的消费者。
兰登书屋CEO Markus Dohle表示,出版社为“数字化的未来投入了可观的资金”,此项目只是一系列举措的第一步。“越来越多的读者习惯于每天阅读电子形式的文稿。兰登书屋希望通过此次数字化的努力增加与这部分读者的接触。”负责数字业务运营的副总裁Matt Shatz则向外界透露,2008年该社电子书的销售额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亚马逊的Kindle阅读器对市场的拉动。不过目前电子图书在整个图书市场所占份额仍然很小,“乐观估计不超过整个产业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