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道路桥梁建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在施工过程中也经常出现许多的问题,特别是过渡段的路基。为此,本文主要就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施工现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同时探讨了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施工技术,以供广大同仁学习交流。
关键词: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施工技术
1.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现状分析
1.1道路桥梁过渡段地基塌陷或路基路面受损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道路桥梁工程普遍存在在运行初期便出现大范围且大面积的断裂及破损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其主要原因包括:施工材料配比不科学等,这些问题均可能导致工程结构收缩或膨胀,并最终引发路基路面基底荷载不均匀及路基路面断裂病害等。此外,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所用材料的收缩性与设计要求间存在较大偏差,从而导致沥青反射性裂缝等病害的产生,并最终加剧路面路基的破损。
1.2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面平整度较低
路桥路面平整度检测作为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内容,其造成的后果是难以估量的。所以,在建设道路桥梁时,应该严格控制路桥路面施工工艺,以防路面平整度下降过快;以免路面行车困难以全速行驶或过度颠簸而加剧车辆轮胎的磨损。其主要原因包括:基层碾压或压实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不到位,以至于基层波浪状结构的出现;道路桥梁路面整平施工质量不达标,特别是压路机及摊铺机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专业技能等综合素养不高,亦或某些误操作现象的存在。
1.3桥梁伸缩缝与桥头搭板连接问题
就桥头填土问题而言,其与道路桥梁的桥台沉降问题间或多或少地存在某种差异,也正是这一影响因素的存在,其导致桥梁伸缩缝与桥头搭板间的连接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众多调查结果显示,路桥过渡段接口部位的阶梯状缝隙结构存在较普遍,且其对道路行车舒适度、安全性及稳定性等均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就道路行车速度而言,阶梯状缝隙结构对其的负面影响尤其明显。此外,接口位置的阶梯状缝隙结构也是道路桥梁承受巨大冲击压力的关键原因。针对桥梁伸缩缝及桥头搭板连接问题,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桥台后背回填材料的各项技术指标与设计要求间存在较大偏差,即回填材料的排水性能及压实性能等较差,从而导致路基路面压实不够,并最终引发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路面的不均匀沉降。
2.道路桥梁过渡段路基的施工技术
2.1过渡段路基路面开挖、填筑以及压实
道路桥梁的过渡段路基在进行工程开挖施工期间,通常情况下其中主要包含了纵向全宽、横向通道这两个方式来进行掘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两者同时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在路基本身进行填筑处理之前,务必要对于开挖处理之后的路床来进行相应的清理,最后再与路基土层之中所呈现出的部分土质特性,进行分层的检测、填筑,也就是通过混合填筑、分层平铺的方式,来为路基本身的坚实程度、厚度提供保障。在过渡路基进行相应压实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直接利用分层压实的形式,也就是将压实操作以及填筑操作同步进行,最大限度的保证其路基的压实度;在含水量较大的区域之下来进行施工,则必须要最大限度的对压实力度进行强化,通过该方式,能够使得路面路基本身的稳定性、承载强度等方面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正确把握搭板的设置
2.2.1搭板与桥台连接处标高一致,而与路面连接端则高于设计标高,形成一个预留的反向坡,坡度大小根据路桥之间的沉降差而定。预留反向坡的关键在于考虑路线纵断面平顺的前提下,确定预留反向坡和沉降差。
2.2.2搭板与桥台间的锚固应该采用水平锚固。这是考虑到搭板自由端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必然发生竖向位移,水平锚固更符合这一受力状态,而且有利于桥台的受力。
2.2.3设置搭板时,应注意修筑好路肩,以改善搭板的受力状况。相关研究表明,设置1.5m宽的路肩可以使搭板底部最大弯拉应力减少20%。
2.2.4注意搭板的长度,其长度应该与路堤填高成正比,并与路基状况有关。为了有效地防止桥头跳车,施工时应该依据实际沉降差的大小来确定搭板的总长。
2.2.5搭板下面地基的非均匀特别是脱空,对搭板效用发挥极为不利,会增大搭板板底的弯拉应力。从搭板的受力分析可以得知,当地基从均匀到非均匀再到脱空,其相应的最大竖向位移各增加一倍左右。
2.3后台排水
路桥过渡段的排水问题如果没有妥善的处理好,则会造成水沿着路基桥台逐渐向下渗,从而使得路面结构、路基、地基的稳定性都受到了威胁,为跳车和错台现象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因此应结合渗水量、降雨相关资料、填料类型来综合选择最佳的排水方式,从而疏干台后填料水分。在进行台背路基填筑之前,需要在原地基上设置盲沟,先对基底进行必要处理,再进行填筑横坡的夯实粘土形成土拱,在此基础上需要土拱上挖出双向坡的地沟,在后背后全宽范围之内铺设隔水材料,可以使用油毡或盖油毡。在地沟周围铺设带有小孔的塑料管,并将塑料管的出口处延伸到桥头锥坡和路基之外,并在其四周填筑透水性能较好的砂石材料,再填筑透水性材料,一直填到路基的顶面。设置横向盲沟以上基本相同,将渗水管取消,选择渗透系数大的透水材料用来填筑地沟,在盲沟的出口处需要使用土工布将其包裹,并对其做出适当处理,如果施工需要可以在台后填方中设置排水垫层。设置排水垫层的作用是,确保在施工周期内地基和下软弱层完成渗透固结,避免后期下沉量过大,同时将上部填方中堆积的雨水排除。
2.4桥台软基施工
对公路工程的施工进行分析可知,用水泥粉喷桩复合的地基来加固软土的效果较明显施工的工期较短胆是工程的造价高;超载预压能利用施工的荷载当作软基的预压荷载施工方便胆工期较长,剩余的沉降量较大;塑料排水板的加固方法,其工期比超载法要短,比粉喷桩法的要长。另外还有爆破法和强夯法等处治软土地基的方法。各个方法的适应性及机理都各有特点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根据工程实际的情况进行选择应用。为了确保软基的排水固结施工的质量使得软基路堤的不均匀沉降现象消除必须缩短软土地基的施工时间特别要缩短桥台地段施工的时间净取更长的时间进行预压,以防止软基路堤在工后出现沉降;根据软土地质的条件、路堤填筑的高度以及土层的性质路堤一般采用袋装砂并或者是塑料排水板来进行处理其间距应在邻近的桥头路段的附近进行加密;桥台处要进行搅拌桩的过渡段的设置并且在搅拌桩的过渡段末端和塑料排水板或袋装砂并的交接加密区处进行土工织物的砂垫层设置用来协调变形。
结语
桥梁建设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就是在其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经常出现由于沉降不均匀而引起的桥头跳车现象。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减少这种现象,加强对道路的建设,我们更应该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来进行设计的优化以及施工的管理,严格控制在过渡段软基路基路面处施工时的质量,这样一来,道路的寿命以及使用的性能就会得到提升,人们的交通安全以及舒适度也会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陈建平,龙新云.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探析[J].交通标准化,2013,19:144-147.
[2]赖正金,丁月华.道路与桥梁过渡段的施工质量与整改措施[J].江西建材,2013,06:239-240.
论文作者:唐金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路基论文; 桥梁论文; 路面论文; 道路论文; 桥台论文; 桥头论文; 路堤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